湯小蘭
摘 要:油菜是如東縣主要的油菜作物,為了掌握稻茬油菜最佳移栽密度,協調稻茬油菜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完善配套高產栽培技術,于2016—2017年開展了稻茬油菜不同密度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如東縣油菜移栽密度應根據地力和施肥水平,掌握在8.0萬~8.5萬株/hm2為宜。
關鍵詞:稻茬;油菜;移栽密度;如東縣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1-0030-02
油菜是如東縣主要油料作物,近幾年來當地油菜移栽密度越來越低,用肥量越來越高,為了實現“國家到2020年實現化肥零增長”的目標,合理的移栽密度與配方施肥技術相結合,是獲得油菜高產的關鍵措施。為了掌握如東縣稻茬油菜最佳移栽密度,筆者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開展了稻茬油菜不同密度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油菜品種為寧雜1818。
1.2 試驗設計 試驗油菜移栽密度共設3個處理,處理1:6.75萬株/hm2、處理2:8.25萬株/hm2、處理3:9.75萬株/hm2,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凈面積20㎡,全生育期投入純N270kg/hm2,P2O5135kg/hm2,K2O135kg/hm2,硼砂15kg/hm2。氮肥運籌按照基(苗)肥∶臘肥∶薹肥=5∶2∶3,磷肥和硼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鉀肥分基肥、薹肥2次各半施用,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培管措施統一進行。
1.3 試驗經過 試驗地選擇在如東縣栟茶鎮新莊村24組王康農戶承包田中,試驗地前茬為水稻,土壤屬沙壤土,前茬水稻施肥情況如下:6月15日施尿素225kg/hm2,6月25日施45%復合肥(15∶15∶15)375kg/hm2,尿素187.5kg/hm2,8月2日施尿素262.5kg/hm2,土壤肥力在當地屬中等水平,地力一致,土地平坦,排灌方便。油菜于2016年9月21日育苗,11月1日移栽,移栽時施尿素292.5kg/hm2、過磷酸鈣960kg/hm2、氯化鉀112.5kg/hm2、硼砂15kg/hm2作基肥;2017年1月8日追施臘肥,用量為尿素117kg/hm2;3月1日追施薹肥,用量為尿素175.5kg/hm2、氯化鉀112.5kg/hm2;共防治菌核病2次,第1次是油菜主莖開花株率達80%時,用50%腐霉利·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75kg/hm2,隔5~7d用第2次藥。第2次用52.5%異菌脲·多菌靈可濕性粉劑0.75kg/hm2。該試驗于成熟期測產并進行實收計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密度對生育進程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密度間的差異對生育進程略有影響,總體表現為密度低,生育進程略早1d左右時間,全生育期基本一致。
2.2 密度對抗逆性的影響 從表2可知,由于去冬今春本地未出現嚴寒天氣,故未出現明顯性的油菜凍害癥狀,但菌核病發病株率與病情指數,隨著密度增加而增加,處理2比處理1上升幅度大,處理3比處理2上升幅度小,且2個處理較為接近,在5月5日前后出現明顯的倒伏,根據調查記載,其原因是試驗田用肥水平偏高,導致油菜旺長。
2.3 密度對農藝性狀的影響
2.3.1 根莖增粗 密度為9.75萬株/hm2時,單株根莖粗2.9cm;密度為8.25萬株/hm2時,單株根莖粗3.1cm;密度為6.75萬株/hm2時,單株根莖粗3.2cm。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隨著密度的下降,根莖逐漸增粗(表3)。
2.3.2 有效分枝高度降低 有效分枝部位的高低反映了植株的早發水平,分枝部位越低,早發水平越高。由表3可知,密度為9.75萬株/hm2時,有效分枝高度為50.4cm;密度為8.25萬株/hm2時,有效分枝高度為48cm;密度為6.75萬株/hm2時,有效分枝高度為40cm。可見,隨著密度的下降,有效分枝高度逐漸降低。
2.3.3 有效分枝數增多 密度為9.75萬株/hm2時,一次分枝數為10個,二次分枝數為6.5個;密度為8.25萬株/hm2時,一次分枝數為11個,二次分枝數為8個;密度為6.75萬株/hm2時,一次分枝數為13個,二次分枝數為10.5個,隨著密度的下降,有效分枝數量逐漸增多(表3)。
2.3.4 單株角果數 密度為9.75萬株/hm2時,單株有效角數總數為438個;密度為8.25萬株/hm2時,單株有效角數總數為529個,密度為6.75萬株/hm2時,單株有效角數總數為596.5個,隨著密度的下降,單株角果數呈增多趨勢(表3)。
2.3.5 每角粒數和千粒重 隨著密度的變化,千粒重無明顯差異(表3)。
2.4 密度對產量的影響 由表4可知,密度為8.25萬株/hm2時單產為2722.5kg/hm2時,比密度為6.75萬株/hm2時單產增加165kg/hm2,增產率7.3%,比9.75萬株/hm2的處理單產增加81kg/hm2,增產率3.4%。線性關系見圖1,由圖1可知,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很高。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隨著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農藝性狀有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軸結角數,其他農藝性狀包括莖粗、一次分枝數、二次分枝數、單株角數、每角粒數及千粒重均表現為隨著密度的增加而減少。
稻茬免耕田移栽油菜,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條件下,油菜個體生長發育的能力隨著密度水平的遞增而個體發育的能力下降;隨著密度增加,油菜的產量水平隨之增加,但當密度水平遞增到一定程度時,產量不增反而下降。從考慮輕簡免耕栽培和減少生產成本及勞動強度等諸方面出發,本地適期播種的油菜移栽密度,應根據基礎地力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要求,掌握在8.0萬~8.5萬株/hm2為宜。
參考文獻
[1]夏龍珠,王永芳,趙丹,等.稻茬“寧雜1818”油菜氮肥運籌和苔肥施用試驗簡報[J].上海農業科技,2016,1:111-11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