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雙雙 王雪娟
摘 要:該文在對鳳陽縣新城區道路綠地植物調查的基礎上,對該區域的道路綠化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適當增加行道樹樹種的種類、大量使用鄉土植物、提高花境在道路綠地的使用率、加強植物的養護管理、營造理想的景觀效果等對策建議,以期對鳳陽縣新城區道路綠地的建設與后期維護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鳳陽縣新城區;道路綠地;鄉土植物;花境
中圖分類號 Q9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1-0091-02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lant discovery of the main streets in xincheng district of Fengyang County,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s of green areas,th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the species of the road trees are single,and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se the tree species carefully;native plants should be get a lot of use;flower border should be used frequently in road green space;the maintenance of plant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o create an ideal landscape effect.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road green space in the Xincheng district of Fengyang County will be better.
Key words:The Xincheng district of Fengyang County;Road green space;Native plants;Flower border
鳳陽縣作為一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大力推進新城區城鎮化的發展。城鎮化的發展必然會導致城市道路交通的更新,道路的發展必然也會帶動城市道路綠地的建設。為了對鳳陽縣新城區道路綠地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以及對新城區道路綠地的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筆者對鳳陽縣新城區主要干道道路綠地進行了調查分析。
1 鳳陽縣新城區道路綠地現狀
鳳陽縣新城區位于老城區西側,東起禁垣南路、南接前門路、北達鳳翔大道,西側道路目前正在建設之中。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氣候較為溫和,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光照也較為充足。本次調查主要針對鳳陽縣新城區已建成的主要干道道路綠地,其中包括前門路、中都大道、長安街、西華路、惠政路、涂山路、鳳凰路、長秋路、西安路、右弼街、社稷壇路等11條已建成道路綠地。
1.1 基本滿足了城市道路綠地的主要功能 城市道路綠地的主要功能包括景觀作用、實用功能和生態功能[1],在景觀作用方面,鳳陽縣的道路綠地基本實現了喬灌草的結合,垂直景觀與城市立面融合度較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化作用;在實用和生態功能方面,新城區道路綠地均實現了人車分流,在一定程度保障了交通安全,道路行道樹的選擇較為合理,夏季能夠為行人提供遮蔭的需求。部分道路綠地空間還可以作為市民的公共活動空間,比如長安街、中都大道、前門路等路段路側綠地作為帶狀公園,為市民提供了新的活動空間,特別是中都大道西側的濱水綠道為城市提供了較為別致的綠地空間。
1.2 樹種選擇較合理,鄉土樹種在道路綠地中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 中都大道、長安街、惠政路、涂山路、鳳凰路等道路在樹種的選擇上,主要有銀杏、香樟、欒樹、無患子、法國梧桐、紫薇、海桐、三角楓、五角楓、棕櫚、紫葉李、合歡、日本晚櫻、日本五針松、桂花、紅葉石楠、八角金盤、火棘、鳳尾蘭、匍地龍柏、細葉麥冬等,這些植物大多是鄉土性樹種,相對于其他外來樹種而言具有長勢良好、適應能力強、對當地氣候適應能力強等優點;長安街車流量比較大,道路斷面為四板五帶式,其道路綠地的植物搭配較為豐富,種植的植物有棕櫚、合歡、日本晚櫻、桂花、紫薇、紅葉石楠、火棘、海桐、鋪地龍柏、一串紅、雞冠花、細葉麥冬約10余種,采用喬灌草搭配的原則,形成較好的復層種植;右弼街在新城區的道路中只是一條南北方向的次干道,道路斷面為一板兩帶式,種植植物有紫葉李、海桐、金邊大葉黃楊、紫薇、八角金盤、紅葉石楠、薔薇等。并且喬木層、灌木層、草本植物層的垂直分布也比較合理,對改善城市面貌及凈化道路空間方面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這其中鄉土樹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1.3 彩葉植物的運用有了一定的體現 植物色彩是道路綠化景觀的重要標志之一[2],道路綠地的主要色彩為綠色,但如果僅有綠色,道路綠地也會顯得單調,因此彩葉植物的點綴是十分必要的。彩葉植物主要包括常色葉植物、斑色葉植物等[3],如紫葉桃、紅花檵木、灑金珊瑚、花葉胡頹子、花葉長春蔓等木本植物,還有花葉玉簪、紫葉酢漿草等草本植物。當然道路綠地的主體應當是綠色植物為主,彩葉植物在其中僅起到點綴作用。在鳳陽縣新城區的道路綠地建設中,中都大道路側有紫葉李、紅楓、金森女貞、金葉女貞、金邊大葉黃楊、紅花檵木等的運用,其中在靠近濱水綠帶出幾株紅楓的布置使得空間熠熠生輝,常引得游人靠前駐足。
2 加強鳳陽縣新城區道路綠地建設的對策建議
2.1 適當增加行道樹樹種的種類 行道樹的選擇是道路綠地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一旦選擇不當,將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目前在鳳陽縣新城區行道樹種主要為香樟、廣玉蘭、銀杏、欒樹、無患子、法國梧桐等樹種,大多數行道樹種選擇得當,生長良好,但在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香樟在鳳陽縣新城區道路綠地中的大量使用,在調查的11條道路中,有7條道路的行道樹主要為香樟,由于香樟屬于長江以南的適生樹種,在冬季-7℃超過3d,無論是小樹或者大樹都有全株受凍害而枯死的可能,在冬季鳳陽縣新城區道路綠地中的香樟(絕大多數為行道樹)早早穿上了防寒的外衣(草繩、保溫膜等),但即使是這樣,在過去的幾年中,因為部分年份的持續低溫,新城區的香樟受到了較大面積的危害,損失較為嚴重。因此,建議香樟在鳳陽地區不應大面積作為行道樹樹種,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適當增加行道樹的樹種種類,以豐富道路綠地的效果,營造出姿態各異的道路景觀。
2.2 大量使用鄉土植物 鄉土植物是最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原生樹種,不僅長勢優良,且苗木易得、管理相對粗放,因此建議在道路綠地的植物選用上應突出“鄉土氣息”[4],挖掘鄉土植物資源,因地制宜,如當地鄉土樹種楓楊、中國梧桐、毛梾、榔榆、小葉樸、三角楓、五角楓、元寶楓、黃連木、化香、合歡、山合歡、流蘇樹、絲棉木、胡頹子、凍綠等。不僅在行道樹的選擇上,在分車綠帶、路側綠地等的植物選擇上都應得到有效利用,配以優良的地被植物,在配置方式上進行多樣化處理,將會使道路綠地景觀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成為市民樂于游賞的空間。
2.3 提高花境的使用率 花境是以宿根和球根花卉為主,結合一、二年生草花和花灌木,沿花園邊界和路緣布置而成的一種園林植物景觀[5]。花境具有姿態優美,色彩豐富,品種豐富,不受季節限制等優勢,能達到大多數木本植物難以形成的景觀效果。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如三色堇、美女櫻、矮牽牛、雞冠花、萬壽菊、波斯菊、硫華菊等;宿根花卉,如天人菊、金雞菊、蔥蘭、石竹、萱草等;球根花卉,如水仙、石蒜、鳶尾、郁金香、大麗花、美人蕉等;花灌木,如金鐘花、棣棠、金絲桃、榆葉梅、錦帶花、笑靨花、六道木、山梅花等。現階段花境在道路綠地中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但在鳳陽縣新城區道路綠地中目前僅有部分道路交匯處有花境的使用,如中都大道與長安街、中都大道與西華路交匯處有少量花境的使用,花卉種類有矮牽牛、孔雀草、三色堇、一串紅等,從整體來看,尚未形成高質量的景觀[6]。當然在花境的運用中應本著低碳、節約的原則,選用適宜本地的耐寒耐旱的品種,盡量減少養護管理的成本。
2.4 加強植物的養護管理 建設部頒布的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中指出,道路綠化應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不得裸露土壤。但是在惠政路等部分道路的部分地段地表無地被植物覆蓋或是地被植物生長不良,土壤裸露情況相對較嚴重。部分路段綠地由于后期養護管理不當,病蟲害防治不及時或人為傷害,部分植株生長不良,造成大量的樹木長勢不旺或者死亡[7]。大部分綠地在養護方面目前僅做到了不定期的修剪,在恢復樹木長勢、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較少下工夫,如在中都大道西側的濱水綠道中小葉女貞、蠟梅等因為養護不當,已經與原有景觀效果相去甚遠。還有些樹種如梔子花的葉片發黃,主要是因為土質的不適應,梔子花喜微酸性土壤,本地土質很難達到要求,需要改良土壤后進行栽植,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因此,今后要加強植物的養護管理,以營造理想的景觀效果。
3 結語
一個城市之中,道路景觀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城市的整體形象[8],在進行城市道路綠地布局時,不僅要考慮周邊環境、地塊性質、空間布局等因素,同時要體現城市風貌,因地制宜,對行道樹及道路綠地相關植物進行合理的選用,彰顯地域特色。
參考文獻
[1]劉佳.史曉松城市道路綠帶植物景觀營造——以北京海淀區為例[J].山東林業科技,2007(3):44-46.
[2]羅慶龍,周瓊,覃文流,等.南寧市主要街道綠帶園林植物多樣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7):13416-13418.
[3]介媛媛,李莉,馬林.彩葉植物在洛陽道路綠化中的應用與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07(24):42-43.
[4]伍玲燕,伍芳玲.咸寧市區道路綠地園林植物應用現狀調查與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2012(32)28:173-175.
[5]臧德奎.園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6]鞏如英,趙美微,王穎等.秦皇島城市道路綠地花境應用調查[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3):311-316.
[7]張霖,方佳佳.淺談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J].陜西林業,2008(3):28-29.
[8]王萍.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探究[J].現代園藝,2017(9):8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