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
【摘 要】 目的:分析二次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診斷中聯合宮腔鏡與超聲診斷的價值及診斷準確率。方法:選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36例二次剖宮產手術史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宮腔鏡聯合超聲檢查、單獨TVS檢查,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檢查結果。結果:研究組檢查結果提示切口修復良好占比11.36%(4例),輕度憩室占比33.33%(12例),重度憩室占比55.56%(20例),各項數據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檢查結果提示憩室距漿膜面距長為(2.1±1.6)mm,寬度為(8.7±3.6)mm,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腔鏡聯合超聲對二次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的診出率比較高,其效果優于TVS檢查,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二次剖宮產手術;子宮切口憩室;宮腔鏡;超聲診斷;診斷準確率
近幾年,隨著二胎政策開放,二次剖宮產手術的產婦越來越多,同時,子宮切口憩室的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該疾病可導致陰道不規則出血以及經期延長等癥狀[1]。臨床中針對子宮切口憩室的診斷,以宮腔鏡和超聲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為明確在二次剖宮產手術以后子宮切口憩室診斷中聯合宮腔鏡與超聲診斷的價值及診斷準確率,選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36例具有二次剖宮產手術史的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36例具有二次剖宮產手術史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其進行宮腔鏡聯合超聲檢查、TVS檢查,作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本次入組患者年齡25~42歲,平均年齡(30.5±1.6)歲,距離最后一次剖宮產手術時間2.3~4.7個月,平均時間(3.1±0.3)個月,其中12例患者表現為經期不準、月經周期延長,16例患者表現為引導不規則出血,8例患者無明顯臨床表現。所有患者均有明確的兩次剖宮產手術史,排除存在子宮穿孔手術史的患者;排除生殖道存在炎性反應的患者;排除患有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排除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本研究具備實施條件。
1.2 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檢查前憋尿,保持膀胱充盈,于宮頸管1cm位置注射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膨宮液沖注,于子宮頸外口置入鏡體,觀察子宮切口狀態,超聲則采用陰道超聲檢查(TVS),指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檢查前排空膀胱,按照常規方式對子宮切口進行檢查即可。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檢查結果,評價標準如下[2]:局部組織白色纖維瘢痕樣,可見小的凹陷,患者無臨床癥狀提示切口愈合良好;子宮切口可見大小不一的凹陷,有輕微的臨床表現,憩室深度在1~5mm之間,殘存肌層厚度超過鄰近肌層的50%及以上提示輕度憩室;可見明顯的深度超過6.5mm的子宮切口憩室,臨床癥狀明顯提示重度憩室。同時統計兩組檢查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 22.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使用t值檢驗,P<0.05代表研究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檢查結果分析
研究組檢查結果提示切口修復良好占比11.36%(4例),輕度憩室占比33.33%(12例),重度憩室占比55.56%(20例),各項數據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檢查指標分析
研究組檢查結果提示憩室距漿膜面距長為(2.1±1.6)mm,寬度為(8.7±3.6)mm,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所謂子宮切口憩室就是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處形成的一個與宮腔相通的憩室,這是一種子宮疤痕缺損[3]。憩室的形成會打亂經血引流,從而引發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期紊亂、月經不凈等癥狀[4]。目前,臨床中對于該疾病的檢查診斷還未提出一個統一的標準,多借助于體征觀察以及其它相關輔助檢查技術進行鑒別診斷。
超聲檢查是目前臨床中用于診斷子宮切口憩室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方式,超聲檢查簡單便利,目前所采用的陰道超聲無需憋尿,不受膀胱充盈度的影響,比較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5]。但研究發現,針對輕度的子宮憩室,超聲檢查往往容易出現漏診情況。而宮腔鏡作為一種介入性的檢查方式,則能夠比較準確的觀察到微小的子宮憩室,但受憩室深度的影響,也存在誤診情況,因而,聯合兩種檢查方式準確率更高,可彌補單一檢查的缺陷[6]。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組檢查結果提示切口修復良好占比11.36%(4例),輕度憩室占比33.33%(12例),重度憩室占比55.56%(20例),各項數據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從這一數據結果可以看出,聯合檢查下,子宮憩室的診出率高于單獨檢查,這一數據非常充分的論證了上述觀點。
此外,本次臨床結果還提示:研究組檢查結果提示憩室距漿膜面距長為(2.1±1.6)mm,寬度為(8.7±3.6)mm,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宮腔鏡聯合超聲對二次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的診出率比較高,其效果優于TVS檢查,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賈艷紅.陰式手術與宮腹腔鏡聯合手術修復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01):49-50.
[2] 劉成麗,曲鳳占,趙小輝,等.子宮切口瘢痕憩室患者圍手術期血清應激指標的變化[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06):1012-1013.
[3] 章貴蓮,胡莉琴,劉青,等.剖宮產子宮切口縫合方法與子宮切口憩室的關系[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5):87-89.
[4] 徐玉雪.宮腔鏡聯合B超在診斷二次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中的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05):81,104.
[5] 陳瑞雪,王文,梅冬,等.經陰道超聲在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憩室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31):6058.
[6] 馮曉冰,陳建國.宮腔鏡電切及經陰道子宮瘢痕憩室切除縫合術治療子宮瘢痕憩室的效果比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6,33(03):52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