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東
奧克蘭 (Auckland)是新西蘭最大的城市,位于新西蘭北島北部,兩面環海,自然地理條件優渥,是新西蘭境內最為重要的工業、商業和經濟貿易中心兼交通樞紐,宜人的海港風光則使這座城市擁有了“千帆之都”的美稱。

奧克蘭美術館外觀

奧克蘭美術館的Logo
創建于1888年的奧克蘭美術館 (Auckland Art Gallery)坐落于奧克蘭市中心,緊鄰皇后大街等繁華的商業街區,背靠風景秀美的阿爾伯特公園。它歷史悠久,不僅是新西蘭第一個擁有固定陳列的美術館,也是目前新西蘭境內最大的美術館。截止2017年,奧克蘭美術館收藏有包括油畫、攝影、版畫、雕塑、裝置、多媒體影像等各門類作品一萬六千余件。其藏品從14世紀開始,涵蓋了構成新西蘭視覺藝術史的傳統及現當代藝術,以歐洲古典藝術為代表的世界藝術,其中,毛利藝術及太平洋島國藝術家作品是其館藏最大特點。
奧克蘭美術館的老館為一棟白色的法國城堡風格建筑,最初主要作為奧克蘭市的公共圖書館和市政辦事處使用。隨著1888年美術館正式成立,建筑中的一部分開始用作美術作品展示,此后圖書館等機構陸續搬遷,這里最終成為一處完整的以展示視覺藝術為主的公共美術館對外開放。進入新世紀,為適應不斷增加的美術收藏,奧克蘭美術館于2005年至2011年對原館進行了改造擴建,設計師以大型玻璃和新西蘭特有的貝殼杉為主要外觀材料,同時考慮周邊自然景觀和毛利文化元素的融合與吸收,將新館門廳、中庭設計成一棵棵撐開樹冠向上生長的大樹,新舊建筑巧妙地將古典與當代風格相結合,恰到好處地呈現了奧克蘭美術館獨有的藝術姿態。
除了作為城市地標的館舍建筑,奧克蘭美術館的Logo標識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當中包含了英文、毛利文兩種文字對“奧克蘭美術館”的書寫,既充分地說明這個國家對本土毛利文化的尊重態度,又直觀地向觀眾傳遞著他們的努力方向——為公眾提供創意非凡的藝術體驗。正是以此為發展目標和辦館宗旨,奧克蘭美術館在館內各項工作中均予以高標準要求。以展覽項目為例,奧克蘭美術館每年度的展覽既要注重長期陳列和臨時展覽的配搭,又要強調本土敘事和國際視野的結合:有反映新西蘭美術發展歷程的現當代美術陳列;有代表本土毛利人民俗特色的毛利首領畫像陳列;有展現本館世界藝術收藏的長期陳列等幾大類。同時,為豐富展覽內容,奧克蘭美術館每年還會引進兩三個來自世界重要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外展,為本地區觀眾提供更豐富、更多元的文化選擇。明確的發展愿景和層次分明的展覽定位使奧克蘭美術館逐漸躍居為新西蘭國內美術館的翹楚,也贏得了更多公眾的關注和與國外大型美術館交流合作的機會。此外,鑒于以毛利藝術和太平洋島國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館藏特色,奧克蘭美術館也一直在不斷努力將本館打造為此領域藝術研究的專業化學術平臺,像美術館的E H McCormick研究圖書館不僅擁有相關雄厚收藏,同時還有歷時五十余年搜集整理的近四千位新西蘭及太平洋地區藝術家的資料信息,可謂將這方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做到了極致。

奧克蘭美術館展廳之一
奧克蘭美術館的作品收藏主要有捐贈、遺贈、購買和長期借入等幾種形式。長期借入這一方式與我國美術館略有不同。所謂長期借入(Long term loan)是相較短期借入或展覽借入而言的,后者主要出于臨時展覽或學術研究的目的,商借期限較短。長期借入則完全不同,期限為五年至十年或更久。這種借用不完全用作展覽,更重要的是將之視作館藏品來豐富本館的收藏,使用目的更為多樣。
奧克蘭美術館的長期借入作品占總藏品量近三分之一,除個人作品外,其中大多數藏品由藝術品受托基金(Trust)借出。如奧克蘭美術館成立初期的收藏就是由Mackelvie Trust出借的,作品多為西方古典主義油畫和雕塑。近年來較大量的長期借入來自Chartwell Trust,藏品多為新西蘭現當代繪畫及裝置藝術。不同機構出借的藏品風格各有側重,且涵蓋很多重要藝術家,從而使奧克蘭美術館形成了現有的藏品收藏格局。

奧克蘭美術館展廳之二

奧克蘭美術館官網對長期借入作品來源的標注
根據協議,長期借入的作品一旦入藏,美術館須按正式藏品對其進行保管、管理和日常維護,保障安全,避免遺失損壞。作品會錄入到奧克蘭美術館的藏品管理系統中進行統一管理,僅在藏品分類號前冠以各自持有者的首字母加以區分,藏品還可在官網的搜索數據庫中進行閱讀查看。長期借入的藏品除了在奧克蘭美術館展出外,也可由美術館向第三方出借,但須提前得到作品持有者的首肯。還比如作品的修復,美術館雖擁有對作品進行日常清潔和小規模養護、修整的自主權,但遇有更換作品外框或較大規模修復等實質性的外觀變化時亦需提前告知出借方。在版權使用方面,美術館雖已取得了用于日常管理、公眾教育和網站數據庫的圖像授權,但遇有藏品復制請求時還要得到藝術家和藏品持有人的雙方許可。不過以上要求并不算嚴苛,美術館對作品的處置空間依舊較大。
總體而言,長期借入應算是一種利大于弊的雙方共贏的作品交流模式。一方面,出借一方不僅可使自己的收藏有妥善存放之地,而且還能得到專業的養護、照看和修復,保障了藏品的永續留存。同時,美術館擁有專業的藝術策展人和運營宣傳團隊,可使長期借入的藏品在館內各大展覽中得到高頻率曝光,加之協議規定有關標簽、出版物乃至展覽文字宣傳中均需注明作品所有者,因此藏品所有人尤其是大型藝術品受托機構可借此擴大影響。另一方面,作為借入一方,長期借入藏品的收藏模式滿足了美術館的作品收藏和展覽展示需求,將眾多珍貴的藝術品納入館藏既填補了收藏空白,又可最大限度地緩解美術館收藏經費緊張的問題(長期借入藏品無需支付借展費,只需投入用于作品保險和日常養護、修復的資金即可)。而不同題材、材質、形式的藏品入藏美術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奧克蘭美術館藏品管理、修復實踐和項目組織策劃能力的提高,且鑒于多年的合作關系,借入協議通常都會連續續約。
藏品是美術館的立館根本,合理化地管理、保存、利用藏品是進一步開展展覽策劃、宣傳推廣、公共教育等工作的有力保障。藏品部是奧克蘭美術館中規模較大的部門,集收藏、典藏、展陳、修復等工作于一體,全部門共計21人,除主任外分設藏品登記、藏品修復、藏品攝影及展覽設計與陳列等四個小組。在我國,這些職能通常會由幾個部門分擔,但在奧克蘭美術館,這種設置非但不顯龐雜,反倒運行得井然有序,各司其職。一方面,這樣的職位設置符合他們的現有規模,另一方面還在于這些職位均涉及藏品,本身互有交叉,通過嚴密的組織體系將其加以整合,通過規范化的管理,不僅溝通更為通暢,也可最大限度地節約人員成本,減少壁壘,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為藏品的研究利用及整個美術館的有效運作提供有力支撐。
針對不同材質的藏品,奧克蘭美術館采取了不同的保存方法。如攝影照片的保存就極為特殊,美術館專門在庫房單設了一處低溫庫房(溫度10℃,相對濕度40%)用以存放這類作品。版畫等紙質作品主要使用無酸材料裝具,再經特殊處理的木箱編號存放。油畫作品在存放時則大多加借運輸外框來保護作品及原有畫框。一些復雜的裝置和多媒體作品還要臨時定制專門的保存方案,以良好的預防性保存手段為藏品的長期耐久存放提供保障。奧克蘭美術館擁有新西蘭藝術、世界藝術和毛利藝術等幾個領域的策展人。藏品征集是這些策展人除展覽策劃外的一項重要職責,而藏品登記員除了完成日常的藏品管理外還要協助策展人完成作品收藏事宜。

奧克蘭美術館油畫藏品庫房
為了掌握美術館全部藏品的實際價值和為未來作品收藏及藏品出借等工作提供參考,奧克蘭美術館從1999年開始對藏品施行估價,將所有藏品分為三個等級,依年度輪流進行重新估價,三年為一周期。此外,藏品部還結合管理系統每年對作品進行盤點,除了對作品尺寸、位置等信息核查外,更重要的是查驗藏品的狀況,及時發現問題,保障藏品的安全。其中的重點藏品需要每年核驗一次,其余藏品每三年進行一次盤點。

奧克蘭美術館紙本藏品庫房

奧克蘭美術館官網的藏品搜索頁面
奧克蘭美術館目前已建立了較為完善規范的藏品數據庫,數據庫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藏品數字共享的實施推廣,他們將藏品的數字化和共享程度納入每年度的發展計劃,并實時對在線藏品的搜索量進行統計,從而形成數據反饋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導。基于完善的藏品數據庫建設,美術館官方網站的藏品檢索系統目前可搜索到16310件藏品的信息,占總藏品的99%,其中87%的藏品信息包含作品圖像,其余藏品圖像因版權等原因未能上傳,但他們一直在努力解決版權問題,逐步地增加上傳量。藏品搜索頁面的檢索條件設置較為細致,可進行條件篩選,所顯示藏品除基本信息外還包括有收藏年代及來源形式、版權狀況、是否在展、作品介紹等信息,個別信息甚至還有子鏈接,使相關資料有了進一步的延伸擴展。由于數字資源建設的資金及藏品版權問題所限,奧克蘭美術館還不能實現高分辨率圖像的在線下載,但他們設有專人線下處理藏品復制及高分辨率圖像的申請,盡量做到將藏品真正地為公眾所用。
藏品管理系統(Vernon)是奧克蘭美術館實現藏品共享的有力加持。該系統自帶有強大的數據管理功能,除基本的藏品信息外,還詳細到包括收藏細節(途徑、時間、價格、經手人、收藏時的版權授權)、創作經過、歷次展出情況、展示移動和包裝要點、狀況報告、修復情況、版權現狀、作品估價、研究出版等相關內容,并通過日志形式記錄每一次的信息增刪改動,實行動態管理。如遇有諸如藏品在外點交等特殊情況,文保人員還可通過iPad等移動設備及時上傳信息數據。系統還可針對登記員、攝影師、修復師、策展人等幾類不同職能范圍人群設置使用權限,部分內容僅限某些人可見和更改。藏品管理系統會根據使用需求不斷升級更新,延伸出更具人性化的使用功能。奧克蘭美術館對藏品數據庫的使用已不僅僅局限于簡單地記錄、查找信息,基于完善的數據可更多地實現對系統的充分利用,數據越完善,使用效能越大,如展覽策劃的資料調取,研究修復工作的開展,關于藏品的年度財務報送等等,以不斷擴展的系統功能為實際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提高管理水平。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博物館在大眾審美等教育功能之外,還逐漸派生出公眾文化休閑等社交功能來滿足觀眾的休閑、娛樂等需求。作為美術館迎來送往的主力,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術館的形象,決定了公眾的觀展體驗。奧克蘭美術館參與社會服務的正式和非正式員工多達八十余人,可面向觀眾提供十余種語言的服務。美術館從人員招聘時就有意識地側重人際溝通和美術素養的考量,其展廳工作人員絕大多數擁有大學本科或碩士學歷背景,所修專業以藝術或藝術史為主,有些甚至還是專業的藝術家,本身即擁有較高層次的藝術修養。在我國,美術館的展廳人員大多主要以維持展場秩序和藏品安全為己任,而奧克蘭美術館的展廳人員則更多側重于和觀眾的交流互動,美術館更希望公眾在觀展的過程中能通過與這些工作人員的溝通獲得更多關于美術館及館內展覽和藏品的信息,服務人員可以和他們探討作品,分享他們的驚喜,傾聽他們的觀點。近年來,伴隨著移動互聯的發展,博物館知識傳播的手段和形式悄然發生了改變,傳統的單項信息輸出已然無法滿足公眾需求,為此,奧克蘭美術館開始推出一些互動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活動,像美術館夜場表演和展廳音樂會、周末電影院等活動就吸引了大量家庭和年輕人的持續關注和參與,為美術館迎來了更多穩定的群體,增添了人氣。同時面對不斷增加的中國游客,奧克蘭美術館還于2014年注冊開通了新浪微博,2017年開設了中文講解服務,以滿足中國觀眾的需求。

展廳音樂會現場

奧克蘭美術館對觀眾滿意度等工作的數據統計
當前西方美術館、博物館對展覽和服務等工作效果的評判標準主要依靠觀眾滿意度和參觀體驗的調查。奧克蘭美術館經常會委托權威評估機構就展覽以及活動的組織策劃開展問卷調查,然后根據調查的分析、研究結果及時做出調整,避免未來活動和服務內容的浮泛化。例如“The Body Laid Bare”展就選取了不同國籍、年齡、學歷背景的觀眾對展覽主題、展品、設計、社教活動和個人體驗等多項內容進行了非常專業的調查。自評是在觀眾調查基礎上對展覽和活動項目的進一步理性總結和評估。通常在展覽結束并完成反饋數據的收集研究后,由項目協調人組織策展人、教育、藏品部負責人、設計師、財務會計等共同對展覽的組織策劃和實施過程進行探討,包括展覽有哪些亮點和缺陷,是否達到了預期,哪些方面可以在今后進一步完善,是否很好地利用了展覽空間,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下一次如何吸引更多的觀眾等等。
奧克蘭美術館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他們高效、務實、開放的美術館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而作為文化大國,我國各大美術館在美術藏品的收藏和研究上同樣擁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和強項,相信隨著世界博物館事業的快速發展,各國博物館、美術館間的互動和交流以及合作也會愈發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