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俄蒙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維護地緣政治安全利益,又能為三國經濟發展提供合作平臺。此外該經濟走廊兩條線路均需通過內蒙古部分城市,內蒙古地區可以乘此便利又快又好發展自身經濟。
【關鍵詞】中俄蒙經濟走廊;內蒙古;發展;機遇
2014年9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杜尚別出席中俄蒙三國元首會晤時提議把中國“一帶一路”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發展戰略進行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此項提議獲得俄蒙兩國首腦積極響應。2015年7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法出席第二次中俄蒙元首會晤再次強調,中俄蒙互為鄰國和戰略伙伴,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將中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俄方跨歐亞大通道建設、蒙方“草原之路”倡議更加緊密對接,構建中俄蒙經濟走廊,打造三國命運共同體。此次會晤,中俄蒙三國元首批準了《中俄蒙發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線圖》《關于編制建設中俄蒙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的諒解備忘錄》《關于創建便利條件促進中俄蒙三國貿易發展的合作框架協定》《關于中俄蒙邊境口岸發展領域合作的框架協定》等一系列文件。[1]2016年6月23日在塔什干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蒙古國兩國領導人會晤時強調,三方要落實好《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口岸建設、產能、投資、經貿、人文、生態環保等領域合作,協力實施重點項目,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盡快取得階段性成果。三方要積極探討開展三國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加強產業對接,推進三國毗鄰地區次區域合作,帶動三國毗鄰地區共同發展。[2]連續三年中俄蒙三國領導人在不同地方會晤時均提到中俄蒙經濟走廊,可見建設中俄蒙經濟走廊對三國有著重大意義。目前公開發布的資料顯示,國家發改委規劃的中俄蒙經濟走廊有東、西兩條路線。東線從東北地區的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到滿洲里和俄羅斯的赤塔,西線從華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從邊境城市二連浩特到蒙古烏蘭巴托,然后匯入俄羅斯遠東鐵路網。兩條路線都要通過內蒙古的一些城市,這對內蒙古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所以內蒙古參與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有著巨大的機遇。
機遇一、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內蒙古地區經濟快速發展。
2011年6月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內蒙古位于我國北部邊疆,煤炭、有色金屬、稀土、風能等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生態區位獨特,在全國經濟發展和邊疆繁榮穩定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定位,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大力實施沿邊開放戰略,依托重點口岸和合作國家,加快國際通道、對外窗口及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的建設。深化與俄羅斯、蒙古等國家的經貿合作與交流,發揮內引外聯的樞紐作用,努力構建面向北方、服務內地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從意見可以看出內蒙古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戰略定位,國家非常看重內蒙古地區區域經濟建設,也非常看重內蒙古在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要通過產業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投資政策及國土資源政策等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進而帶動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快速發展。
機遇二、參與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能推動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
內蒙古地處中國北部邊疆,國土面積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1/8,但經濟發展卻不是位列前茅。不過近幾年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在中俄蒙經濟走廊不斷開展下,在內蒙古地區黨委的高度重視下,內蒙古經濟發展勢頭呈現良好態勢。2014年以來,內蒙古進一步擴大和深化以中俄蒙合作為重點的對外開放,對中俄蒙合作機制進行了改革創新。目前中俄、中蒙邊境有滿洲里、二連浩特等 16個國家級外開放的口岸,其中對俄羅斯開放的口岸有4個,對蒙古開放的口岸有9個,另有3個國際航空口岸,在這些口岸中滿洲里口岸是我國環渤海地區通往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和歐洲最重要的陸海聯運大通道,二連浩特鐵路口岸是我國通往蒙古國的唯一鐵路口岸和溝通歐亞大陸的重要國際通道。這些口岸對于發展國際物流貿易、進出口加工業和邊境旅游業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此外內蒙古還陸續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創新同俄羅斯、蒙古國合作機制實施方案》《建設向北開放橋頭堡和沿邊經濟帶產業發展規劃》等文件,使內蒙古與中俄蒙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據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公布的信息,近年來,內蒙古對俄羅斯、蒙古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由2000年的9.75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59.58億美元,年均增長12.8%。內蒙古對中俄蒙貿易額占自治區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已達46.7%。內蒙古對俄羅斯、蒙古已形成了以滿洲里、二連浩特兩大口岸為支點的沿邊經濟走廊。2015年,內蒙古對蒙古國和俄羅斯的貿易額合計占內蒙古對外貿易總額的一半。內蒙古對外共建立37對友好城市關系,其中有22對在蒙俄兩國,合作領域不斷拓寬。2016年9月初,在二連浩特召開了中蒙俄經貿合作洽談會,本次洽談會共達成協議資金64.3億元人民幣。此外,與會各方還簽署了《中蒙俄(二連浩特)工商界高峰論壇合作共識》等一系列合作共識、協議。可以說,通過參與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內蒙古經濟發展勢頭確實呈現上升態勢。
機遇三、參與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內蒙古能彌補資源劣勢,加強互補性合作。
內蒙古地處我國北疆,國土面積118.3平方公里,人口2千多萬,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稀土、有色金屬基地,但是近幾年隨著內蒙古地區經濟發展,一些資源仍有缺口,比如全區錳、鉻的資源儲量有限,多數鐵礦石的品位較低,使得黑色金屬礦產資源相對緊缺,市場供應缺口較大。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除鎳、鉬礦有小規模開發外,大多因為查明的儲量比較少且多為伴生礦,均未開發利用,鉛土礦、鎳、鉍等一直為自治區緊缺礦,缺口較大。此外,內蒙古地區水資源也比較缺乏,由于年蒸發量大于降水量,加上降水地區分布不均,導致一些地區非常干燥,沙漠化嚴重。這些資源的匱乏會在某種程度上牽制內蒙古地區發展。而中俄蒙經濟走廊的建設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資源劣勢,加強互補性合作。
中俄蒙經濟走廊的一方蒙古國就擁有豐富礦產資源和能源。蒙古國地處亞洲大陸中部,北與俄羅斯為鄰,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雙方有長達4670 公里的邊界線,其中與內蒙古的邊界線長達3000余公里。蒙古國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 80多種,其中煤炭蘊藏量約1520億噸、銅2.1億噸、鐵20億噸、磷2億噸、黃金3100噸、石油80億桶,6000 多個礦床,蘊藏量約500億噸以上,有10多個礦種約 500個礦床已被評價,約150個礦床正被開采,而絕大部分還有待開發。蒙古國礦業的開發水平普遍較低,且開采規模有限,消耗也有限。這些都可以通過與別國、別的地區合作來解決相關問題。內蒙古地區就是最理想的對象。雙方地域相鄰,有共同的語言,相近的民俗。近年來,內蒙古與蒙古國的經貿合作正步入快車道。據呼和浩特海關統計,內蒙古對蒙古國貿易額從2006年的5.8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32.84億美元,十年增長了5倍多。不僅如此,2015年上半年,蒙古國“成功逆襲”首次成為內蒙古的第一大進出口貿易伙伴。俄羅斯和內蒙古的貿易也呈現互補性。據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的消息,2016年1- 4月內蒙古與俄羅斯的雙邊貿易額達8.93億美元,占全區進出口總額的24.5%,同比增長4.3%。俄羅斯再次成為內蒙古第一大貿易伙伴。內蒙古向俄羅斯出口的主要是化工產品、紡織服裝產品和家具產品等。進口的主要商品有鋸材、木漿、原木、化工產品、礦產品等,雙方實現了資源互補性,合作不斷加強。
此外蒙古國的水資源比較豐富,總量為1920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為8萬立方米,是全世界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的9倍,是中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的34.8倍。而由于蒙古國經濟相對較落后,其工業和農業用水很少,畜牧業更是基本上保持了水資源原生態,可以說其水資源沒有得到完全開發和利用,因而開發潛力很大。還有處于中國正北方俄羅斯西伯利亞聯邦管區水資源也極其豐富,有“西伯利亞之海”之稱,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就位列于此,而這些地方都離內蒙古很近。內蒙古一些地區比較干燥,水資源缺乏,沙漠化嚴重。便利的地理位置,可以使蒙古國和內蒙古在水資源方面可以合作,探討可行途徑“北水南調”解決雙方問題。
總之,內蒙古參與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對內蒙古地區發展是一大機遇。內蒙古現在已經構建了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滿洲里綜合保稅區等深化合作平臺,推動互市貿易區深度開放,并建立了政府、人文等多領域協商合作機制。而內蒙古地方政府也表示要以內蒙古實情為出發點,制定可行的經濟政策,促進“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發展。以此為契機,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團結奮斗、守望相助、一往無前,為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包頭師范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30)
參考文獻:
[1]中俄蒙打造經濟走廊[J].瞭望,2015.
[2]中俄蒙簽署經濟走廊規劃綱要[N].北京青年報,2016.
[3]“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內蒙經濟發展的特色之路[IN].內蒙古觀察,2017-01-29.
[4]邸玉娜,劉藝萌,張凡.“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俄羅斯直接投資的機遇與挑戰[J].時代經貿,2018(2).
作者簡介:宋蕾,包頭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