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東

【摘 要】企業管理迅速發展,企業績效評估體系在企業中得到了普及和完善。經濟增加值(EVA)作為一種企業績效評價指標在企業中得到了運用,并日益完善。通過計算分析經濟增加值,可以有效地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客觀、完整、準確地評價企業所創造的價值,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和轉型指明方向。該問題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本文在此背景下,首先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了歸納和整理,然后闡述了EVA的基本理論,接著以上汽集團為例,進行EVA的企業績效評估分析,并進一步對EVA使用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企業績效評估;評估方法;經濟增加值
經濟全球化日趨明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市場變化瞬息莫測,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給世界各國的經濟帶來巨大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資本市場迅猛發展,企業管理不斷深化,對企業績效的評價及分析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管理層需要對企業績效進行切實有效的評估,才能不斷改善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一、績效評估的理論分析
(一)績效評估的內涵分析
企業績效評估作為企業持續穩定經營的核心,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績效評估是指根據企業設置的要求與流程,采取有效的評估手段,對評估對象的工作績效根據評估的要求與內容進行定時或不定時的評估與考核。企業的績效評價包括多個方面:企業對員工的績效評估,企業對內部部門的績效評估,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績效評估,企業內部的績效評估。本文對企業內部的績效評估進行介紹。
(二)績效評估的發展
1、成本績效評價。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時期。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企業的生產規模持續擴大,企業管理者非常重視行業中同類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所以基本上都采用每單位成本的評價指標。美國的泰勒系統研究了企業的工作績效,為每一種產品的原材料和人工費用確定了標準,從而確立了標準成本的理論。因此泰勒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2、財務績效評價二十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漸漸轉為壟斷競爭的時期。這時的績效評價是以財務指標為中心的財務績效評價。財務指標主要有稅后利潤、每股收益、投資報酬率、剩余收益等。20世紀初杜邦公司首創了著名的杜邦財務體系分析系統。杜邦分析法是把凈資產收益率逐級往下分解成各項財務比例之積,以此來對企業的經濟效益與財務狀況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
3、經營績效評價創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企業間的競爭日趨積累,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趨勢日趨明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市場變化瞬息莫測,給各國企業帶來的巨大的挑戰。美國的Stern- Stewart管理咨詢公司首先正式提出EVA這個企業績效評估指標,建立了一種新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
二、本文選擇的研究方法分析
本文選擇的績效評估方法是經濟增加值(EVA),這個方法表示的是企業的資本收益與資本成本間的差額。當經濟增加值大于零時,企業創造了價值,增加了股東的財富;而當經濟增加值小于零的時候,企業虧損了價值,虧損了股東的財富。相對于傳統的以會計利潤為核心的企業績效評估,EVA能夠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也更重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美國的Stern- Stewart管理咨詢公司首先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提出EVA這個企業績效評估指標,從而建立了一種新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企業績效評估方法也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發展著,經濟增加值(EVA)應運而生。EVA表示的是企業的資本收益與資本成本間的差額,既稅后凈營業利潤減去所有資本成本,包括權益資本成本和債務資本成本。當經濟增加值大于零時,企業創造了價值,增加的股東的財富;而當經濟增加值小于零的時候,企業虧損了價值,虧損了股東的財富。EVA對投資者的預期收益進行了充分考慮,真實體現了股東財富的增減。經濟增加值的理論以通俗的語言與簡潔的公式,解釋了較為復雜的經濟理念,也就是投資者進行投資的目的是資本的增值,其標志便是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大于資本成本(TC)。[4]自EVA誕生以來,EVA作為企業績效評估指標被許多大型跨國公司采用來評價本企業以及企業內部各業務部門的經營業績,由此進一步推動了經濟增加值的應用。
1、EVA計算公式。EVA理論所包含的基本思路是企業必須確保投資者的機會成本,使投資者能夠把投資在企業的資本隨時都可以變現。換句話說,投資者在經營活動中的資本增值要等于企業的經營利潤減去投資者的機會成本的差額[5]。計算經濟增加值時在獲取財務報表、確定會計調整項目后,先確定資本結構再確定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然后算出稅后凈營業利潤,經濟增加值就等于稅后凈營業利潤扣除資本總額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之積。[6]如果經濟增加值是正的,公司為其股東創造了價值。如果經濟增加值是負的,股東財富則被摧毀了。依據Stern- Stewart管理咨詢公司所做出的結論,要對經濟增加值進行準確的計算需要進行一百六十多項的調整,全部的調整都能夠對企業的資本和經營利潤的計量有所改進。可是在企業的應用中,這么多項目的調整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因此在大部分情況下企業只需對五至十個項目進行調整就可以確定相當準確的經濟增加值。
以下是EVA的計算公式:
①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權益資本成本×權益資本在資本結構中的百分比+債務資本成本×(1-稅率)×負債在資本結構中的百分比
②經濟增加值(EVA)=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資本總額(T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2、國資委確定的EVA計算公式。由于基于EVA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有特有優勢,為了能夠推廣經濟增加值,國資委從我國的具體情況出發,確定了經過簡化后的EVA指標的計算公式。
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發支出-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 25%)
調整后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
經濟增加值(EV 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三、案例介紹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一簡稱為”上汽集團”)在汽車行業中是我國A股市場里最大的上市企業。其主要股東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持股比例為74.30%,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汽集團主要業務為整車(乘用車、商用車)、零部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的研發、生產、銷售,汽車服務貿易業務(二手車交易、物流等),以及汽車金融業務。2015年,上汽集團實現銷量590.2萬輛,同比增長5.0%;營業總收入6704.48億元,同比增長6.42%。上汽集團在國內汽車市場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領頭羊,2015年上汽集團第十一次邁入《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上汽集團排名第六十位,與2014年相比上升了二十五位。上汽集團長久以來一直使用傳統的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傳統的財務指標體系主要是通過一系列財務分析指標值來量化企業的財務狀況,為分析者發現問題以及做出決策或預測提供依據。傳統財務指標主要有稅后利潤、每股收益、投資報酬率(R OI)、剩余收益(R I)等。以此為典型代表的是杜邦公司于20世紀初首創的著名的杜邦財務體系分析系統。杜邦財務體系分析系統是根據公開的財務報表信息計算有關指標,從而對企業進行業績評價的。傳統財務指標的優勢在于其應用上十分方便,作為量化的指標便于比較。并且財務指標的計算中的數據可直接從財務報表中獲取,可以對企業經營戰略的成果進行量化從而對企業總體狀況做出評價,由此得出的評價結果具有較強的公信力。
四、案例分析
(一)上汽集團傳統績效評價方法的缺陷
上汽集團所采用的傳統的績效評估方法把財務指標作為企業績效評估的基礎,該方法存有固有的局限性。
1、可能會導致上汽集團過分注重年度終了的財務數據結果,忽略了企業具體的經營過程,管理者可能不會重視客戶的滿意度、產品的售后服務等這些可能影響企業長期發展的因素。企業的管理者甚至可能只以利潤為目的,而放棄有較高收益而回收期比較長的項目,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是有很大弊端的。傳統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是短期業績指標,其最致命的缺點是財務指標的增長有可能是以長期的利益作為代價的。
2、上汽集團的財務數據基本是從以前年度的財務報表得來的,這些都是歷史的財務數據,會有一定的滯后性,由此算出的財務指標主要反映了上汽集團以前的經營狀況,很難預測上汽集團未來會如何發展。
3、傳統的財務指標并不能真正反映上汽集團所創造的價值。傳統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只關注債務的資本成本,卻很少關注投資者所投入的權益資本的成本,使企業的凈利潤中包含實際的利潤與權益資本成本這兩個部分。忽視權益資本成本可能會使上汽集團產生增加權益資本擴張企業股份的后果,忽視投入資本的利用率。
(二)上汽集團EVA的計算與分析
1、EVA的計算。上汽集團為大型國有企業,本文依照國資委標準對經濟增加值進行計。
國資委將一般國企的資本成本率基準設定為5.5%,該規定解決了經濟增加值在理論上計算的復雜困難。在國資委EVA標準中選擇利息支出,研發支出,非經常性損益調整三個調整項目,突出了國有企業立足主業,鼓勵創新的導向。
2、基于EVA的分析
(1)2011年- 2014年上汽集團調整后的資本呈快速上升的趨勢。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都在處于增長趨勢。主要由于平均所有者權益和平均負債的快速上升使得調整后的資本迅速上升。2011年- 2012年EVA指標下降,2012年- 2014年EVA指標上升,2013年- 2014年經濟增加值增長較快。盡管2014年的稅后凈營業利潤超過的2011年,但由于資本成本使得2014年的EVA指標仍小于2011年的EVA指標。(2)國資委將一般國企的資本成本率基準設定為5.5%,雖然該規定解決了經濟增加值在理論上計算的復雜困難之處,可是卻忽略了市場的變化,使經濟增加值無法敏感地反映市場的動態。對資本的調整上,國資委的規定突出了立足主業的導向,但是仍然過于局限。立足企業自身,結合行業環境,選擇更適合的調整項目,能夠更為有效地消除會計失真,更真實有效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3)在經濟新的形勢當中,中國的企業行業面對這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從市場變化的整個格局中看,我國的汽車市場已經慢慢飽和,然而還存在這很大的潛力沒有挖掘,海外市場也有可以把握的機會。從科學技術進步的背景中看,傳統的汽車行業正在發生變化,高新技術的發展會對傳統汽車行業產生巨大的沖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僅對汽車行業而言也是一個發展的很大的機會,也有助于我國自主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在2011年至2014年,上汽集團始終保持這較高的研究開發支出,這是在激烈的大環境中保持市場競爭力的必然選擇。(4)從2011年到2012年,上汽集團的凈利潤下降了4.18%,經濟增加值下降了8.81%;2012年到2013年,凈利潤上升了6.13%,而經濟增加值僅上升1.72%;2013年至2014年,凈利潤上升7.49%,而經濟增加值上升6.83%。
2011年- 2012年凈利潤,EVA都呈下降的趨勢,但是EVA下降的趨勢要比凈利潤快。2012- 2014年凈利潤增長較快,而EVA在一開始變化卻較為平緩。盡管2014年凈利潤超過了2011年,但其EVA指標仍小于2011年的EVA指標。其原因主要是資本成本的快速增長。2011年- 2014年上汽集團調整后的資本呈快速上升的趨勢。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都在處于增長趨勢。主要是由于平均所有者權益和平均負債的快速上升使得調整后的資本迅速上升。
五、完善上汽集團EVA績效評估的對策建議
(一)在上汽集團的EVA計算中,首先要注重EVA的準確性,只對利息支出,研發支出和非經常性損益的調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上汽集團需要更加全面地考慮其影響因素,進行更多項目的調整。這樣才能確保EVA指標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二)在資本成本的計算中,采用國資委確定的5.5%的資本成本率,脫離的現實的情況,上汽集團需要結合汽車行業的環境和市場現實情況,經分析研究后確定更為準確的資本成本率。上汽集團還需要努力對資本結構進行優化,使資本收益得到提高,經常定期進行資產的清查,并積極處理利用率低的資產進行處理,盡量減少資本占用。而對于那些收益高出資本成本的項目,我們要加大投資、擴大規模,以實現EVA的長期的整體的有效增長。
(三)EVA不是一個單一的財務指標,基于EVA建立了一個管理的框架,企業的管理層以這個框架為基礎來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作出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決策。經濟增加值是激勵管理者和員工的杠桿。經濟增加值能夠調整公司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由于通過一個具有財務獎勵的激勵系統對公司管理層的驅動,產生長期的收入遠遠高于所使用的資本成本。管理者運用能力通過經濟手段獲取的本質是經濟增加值,換句話說,也就是經濟利潤。[16]基于EVA的企業績效評估體系有助于實習企業價值做大化的目標。
(杭州伊貝實業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311500)
參考文獻:
[1]陽震青,李小芬.上市公司EVA業績評價研究綜述[J].財會通訊,2015(16).
[2]王樹峰.企業業績評價中經濟增加值的應用分析[J].財經界,2014(26).
[3]Perways Alam,Mohammed Nizamuddin. Performance Measures of Shareholders Wealth:An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ial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