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艷
【摘 要】在大數據時代,高校成為最活躍的,接觸和運用互聯網技術最充分的前沿陣地。高校的學生管理模式以及師生的學習方法、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受到大數據時代的深刻影響。對于如此嚴峻的管理挑戰,我國高校需要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探討。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數據時代高校管理工作遇到的挑戰以及改進的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化;管理;問題;對策
一、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對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高校作為前沿陣地,教師和學生每天都會產生和接收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體量大,復雜多樣,價值密度低,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一)對于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管理的了解和認識不夠
現階段,部分高校的管理人員認可了大數據對于高校學生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快捷性,并著手建立了一些針對高校特點的大數據信息管理平臺。但是仍有一些高校對于自身資源評價不具體,對高校信息化準備不充分,使數據化推進遇到困難,最后只能望而卻步,從而認為目前高校不需要進行信息化管理或者大數據不適合本高校的管理工作。
(二)數據分析處理應用信息化的程度
目前一些高校在技術上開始了信息化進程,已經開始構建或者購買了部分管理信息化平臺,比如教務系統,學生服務系統等,但是由于高校的管理觀念還尚未跟上數據化信息化的步伐,且大數據人才缺乏,尤其是既精通大數據技術又熟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相關事務與流程的專家稀缺,造成信息交換系統化程度低,對數據的處理、交流能力開發不夠,甚至是單方面的信息傳輸,出現“孤島”現象。
還有一部分是過于追求信息化數據化,造成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的重復;或者對于高校整體布局的設計不足,數據在諸系統之間無法形成信息循環,造成系統林立。
(三)數據功能的發掘
有些高校正處于由傳統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過渡階段,管理層更加偏重經驗、輕視數據的思維慣性,使得我們在數據收集、使用和管理上不太靈敏。面對系統或者平臺上大量虛擬的基礎數據,不能清楚地認識和熟練地操作管理,無法對基礎信息進行深入挖掘,了解高校和學生的狀態。
即使是能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已經建立了追求高效的思維。但是在大數據背景下,對于數據分析的技術手段還沒能成熟運用,數據分析還沒建立分析模型,更不可能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行個性化管理。
二、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
在數據量龐大、種類繁多、信息多樣化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學服務和數據利用方式將發生顯著變化,如何準確把握大數據時代特點,有效發揮大數據優勢已成為當務之急。根據以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遇到的挑戰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轉變思維,重視大數據體系建設
對于任何機構來說,數據整合都是復雜困難的工作。高校需要重大的改革才能從大數據中提取分析得出觀點并將其應用于高校的改革中,以獲取在同類型高校中的競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相關部門的決策者和領導者要有遠見卓識,轉變思維,從戰略上重視大數據。建議加大對大數據的了解和認識,明確大數據的重點應用方面,加快面向大數據應用技術的研究,推動基于大數據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培養大數據思維。
(二)挖握數據相關關系,預測發展趨勢
卡耐基·梅隆大學教育學院的簡介中寫到“不得不承認, 對于學生, 我們知道的太少”。教育者總是站在自己認定的標準來看待現在的大學生, 卻忽視了這個時代對他們的深刻影響。。
大數據時代下,我們所掌握的數據庫越發的全面,通過設置合理的數據標簽,分析每個標簽的海量數據來分析學生上課和課外活動中表現, 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思維方式、行為模式。
高校管理工作一般要收集三種數據源,一是感知數據源,來源于校園數字管理平臺。例如校園一卡通、電子學生證等等,通過傳感器和物聯網實時感知和采集學生的信息,如學生進出校門、教室、宿舍、實驗室、運動場等場所,圖書借閱記錄,上網時間等信息數據。二是靜態數據源,來源于學校各部門的學生管理基本信息數據。例如,教務部門的學生的學藉信息數據,學生工作部門的學生獎懲及表現信息數據等等。三是互動數據源,來源于互聯網上學生在各個社交平臺等網絡空間留下的互動數據信息。互動數據源實時記錄了學生的細微活動過程,確保了信息數據的全面性精確性和可信性。
學校管理層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狀態,性格特征,愛好等為將來的個性化培養或個性化就業推薦打下基礎。還可以對學生的行為進行預測,為以后管理工作的調整優化提供資料。
(三)引進和培養數據分析和信息化人才
未來幾年,資深數據分析人才短缺問題將越來越突顯。大數據時代,需要的是對信息資源的分析利用,使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增值。大數據人才需要精通大數據技術,并且熟悉高校各個部門之間的關聯性。能夠根據大數據得到清晰的結論,制定出學生管理工作可以具體執行、管控、評價的相關環節。這些新的挑戰與需求,要求高校要培養和組建專業化大數據應用與管理隊伍。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制訂信息化人才發展計劃,采取“雙輪驅動”戰略。首先,支持校內學生管理工作者培訓提高信息化能力,構建校內學生管理工作者發展學習平臺,支持學生管理工作者提升信息化素養;其次,加強有關學生管理經驗的信息化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以加快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步伐。
(四)進行過程監管
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長期性,規劃性的工程,其規劃與建設都要有嚴格的監管。
首先是對對信息化實踐與應用要要有科學的評估。因此,要成立專業的評估部門,制定專門的評估措施和辦法,對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實施量化及可視化評估與督導。
其次大數據時代還需要保護隱私,加強對敏感數據的監管。高校中的大數據來源涵蓋非常廣闊的范圍,例如學生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社交網絡、學習情況、團體活動、行動軌跡等,大量數據的聚集不可避免的加大了學生隱私泄露的風險。一些敏感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并沒有明確的界定,很多基于大數據的分析都未考慮到其中涉及到的學生的隱私問題。因此,高校要加強內部管理,規范大數據的使用方法和流程,加強對重點領域數據庫的日常監管
三、結束語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大數據時代互聯網較其最初狀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移動互聯、社交網絡、電子商務大大拓展了互聯網的疆界和應用領域,而高校學生恰恰是思維最活躍,最充分地接觸互聯網技術的部分。這就要求高校運用大數據的技術和思維對學生的數據資源采取完全數據篩選的方式來分析、挖掘隱藏在數據背后的規律,從而能夠讓我們更真實、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陽媚.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創新[J].好家長. 2017(58).
[2]倪克壘.大數據技術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優勢分析[J].新校園(上旬). 2015(12).
[3]劉洋睿,王建允.試析大數據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