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艷影
【摘要】目前,小學語文課堂已經成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了。如果想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充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教師來講應該結合學生個人發起站的需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進而讓心理健康教育達到相應的效果,提高整個語文教育的有效性,讓學生通過學習知識來得到自身的全方位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實施策略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時代的需要
對于小學階段作為義務教育的前半部分,具有奠定基礎重要作用。這個時期的學生的可塑性最強,所以其發展是非常容易受到影響的。當前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作為一個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較強的群體,享受著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但是這些要素也在不斷考驗著他們的心理健康。經過統計,青少年犯罪無論是在比重上還是數量上都在逐年上升,很多學生輟學很早,過早地步入社會,參與了一系列違法犯罪的行為,而在學生之間打架斗毆現象也層出不窮,所以這些問題已經集中暴露出了當前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直接給學生的學習生活直接造成影響,甚至可以影響到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對這個問題重視起來,在教學中主動承擔心理教育的重任。
(二)素質教育的需求
對于心理教育工作來說,中小學階段是最為關鍵的時期,做好對中小學生的心理教育就可以說已經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半了。但是在舊有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之下,很多教師都并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僅僅注重將課堂上的課程內容向學生進行灌輸,所以這樣看來,心理教育一直是教育中的一項薄弱環節,即便學生在學習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也并不代表其具有良好的素質,當前正處于教育的改革時期,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注重疏導工作
作為學生來講,其不可能在整堂課中都保持同樣的注意力和心理狀態,都會經歷從興奮到平淡最終感到無聊的全過程,可以時候每一節課的后期,學生的學習效果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感覺學習非常無趣,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進行學習難免會產生一些抵觸情緒。教師應該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的情況,如果任由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逐漸削弱,就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情況。教師應該注意積極開展心理疏導,具體上可以從教材課本內直接尋找可以利用的素材,然后利用現有的教學內容來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糾正。舉例來說,升入高年級之后,學生的課業負擔會不斷加重,學生往往會在不同程度上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尋找自信心。在《一定要爭氣》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童第周作為榜樣來激勵學生,讓學生學習他不甘落后、刻苦學習的可貴精神,來讓中學生也可以奮發向上,學生通過學習課程就可以體會到教師在課堂中傳達的思想,這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都是受益無窮的。
(二)重視教學設計
當前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擺脫出來,這就直接導致了教師并不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對于學生的創造力的發展是有很大不利的。如果抑制學生的好奇心理,就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產生厭學的情緒。教師首先應該在教育中展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這樣才能加深對學生的了解,縮小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課堂的氣氛更為生動活躍。
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注意自身角色的改變,應該將教學活動中的學習過程歸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學會開動腦筋,讓學生更多參與思考和時間。只有身份轉變了,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狀態最為飽滿的時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最為合適的時候。在教學環節中,教師也應該向學生說明自信的意義,相信自己才能面對挑戰、戰勝挫折,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才能收獲成果。每個學生都樹立了信心、調整了自己的學習狀態,就可以更從容地應對挑戰。
(三)教師課后評價,在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后評價環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同時,也是教師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實施評價,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心理水平。因此,教師在課后評價學生的過程中應注意評價的科學性。而且,為了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教師的評價內容和方式雖然可以不拘一格,但是評價的過程一定要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結語
結合上文所談,在小學語文科目的教學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的心神更為健康,并且也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優化其人格。所以,這就需要廣大一線教師應該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注意課程設計,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來給學生帶來獨特的教學體驗。
參考文獻:
[1]王莉,閆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18).
[2]王彩琴.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經驗分析[J].讀與寫,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