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菲
【摘要】新學期伊始,我校掀起了使用“班班通”教學的熱潮。通過這幾年多媒體教學和遠程教學的經驗和教訓,為防患于未然,總結出可能走入的幾個誤區,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班班通”教學教學模式多媒體所謂“班班通”,學校的每個教學班的裝備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以投影機或者電視機為終端顯示的設備,每個班級都能同時上網、網絡和教學資源共享,演示課件、我們學校硬件設備完善,每間教室配有專用的計算機和電視,教師辦公室也配有教師專用的辦公計算機,網絡資源比較豐富。教師們認識到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重要作用,并經常通過互聯網、學校電教軟件獲取教案、課件、視頻、習題等資源,并能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將其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班班通”將網絡資源進行適當的整合,利用資源中提供的參與性練習,形式多樣,富有樂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多媒體活動中鞏固了知識,學得快樂輕松。真正實現了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讓信息技術與優質的教育資源走進課堂,用于教學,逐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班班通”在實際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無可替代,但我們廣大教師在實際運用“班班通”中往往不小心走入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認為遠程教育運用的越多,學生參與率就越高,所授知識就越容易掌握。
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都以媒體課件為主要手段,一會兒展示這個片段,一會兒展示那個片段,忙得不亦樂乎,把原本簡單的東西復雜化。從學生自身特點來看,離開老師的講解與維持秩序,僅憑多媒體提供交互式學習方式以及聲音、動畫、電影等新鮮刺激的東西,是遠不能把學生全身心吸引到學習中去的。而且教師的講解與資源的優點有時是矛盾的,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而且他們關注一個事物時,往往會忽略另一個。所以,過量的使用多媒體,不但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更違背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
誤區二:教師過分依賴“班班通”。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為了吸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無論什么類型的課都追求使用多媒體手段,為了制作好的課件花去大量的時間,而真正在教材研究上的時間并不多,沒真正地吃透教材和研究教學方法,沒有認真考慮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這樣的教學是達不到理想效果的。
誤區三:用屏幕代替黑板。
有的老師一味地追求“班班通”的輔助教學的全程效果,一節課下來,沒有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有時也就難怪學生對一些重點知識記不住。所以,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黑板,古老的黑板和粉筆依然有其獨特的魅力。
誤區四:認為遠程教育資源是最好的資源,就不需要修改與創新。
有些教師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名師比自己教學水平高,遠程教育資源可充分相信。于是拿來或下載后直接播放給學生們看,讓錄像代替自己講課;有些教師在剛開始使用時看到有些效果,于是不管學科特點,不顧教學內容,每節課都想使用。殊不知這些資源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是為了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并不可完全依賴。由此我們可以思考的:
第一,以人為本,為我所用。制作課件時,要始終牢記電子媒體畢竟是你手中的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人的要素才是第一位的。多媒體的介入、使教師的活動減少,學生的活動空間增大,但并不等于教師的主導作用消失了,教師始終是教學的設計者,學習的倡導者,課堂的組織者。
第二,注重實效,唯用是取。計算機雖然具有多媒體、超媒體的功能,但在教學過程中它僅僅是一種媒體的作用。既然多媒體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所以課件的好壞應該體現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
第三,緊扣教材,主題鮮明。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把被感知的對象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通過音響、色彩、動畫等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定、持久,思維更為積極活躍,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第四,掌握節奏,適時而入。由于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課堂信息量增大,如果節奏控制不當,極易使教學進程過快,學生應接不暇,來不及消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學習熱情大減。因此,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控制講課節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師生之間因缺乏目光的交流,情緒的相互感染,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由于節省了板書時間,教師更應當把精力放在啟發、點撥、交流、調動課堂氣氛上,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提高教學效率。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和理解,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和記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在課前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遠程資源,再結合學生實際,將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制作出實用性強的課件資源。
參考文獻:
[1]張寧.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措施[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