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東
【摘要】新時期,核心素養理念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導,在明確改革方向,強化改革效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從三方面入手,重點探討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培養對策,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有益啟發。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對策小學數學教學,不單單是學科知識的傳授,更是一個通過知識講解將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進行全面整合培養的過程。所謂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簡單來講,就是摒棄傳統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巧設問題、科學引導、創新方法、課外延伸等途徑,以核心知識為依托,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和綜合能力,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加強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
一、巧設問題,激活思維
數學核心素養理念要求重點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使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這不僅符合新課改的內在要求,而且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在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全面激活學生數學思維。
例如,在人教版數學教材中有這樣一道題:“保羅有一個長35厘米,寬30厘米,高20厘米的盒子。保羅想用彩紙把這個盒子包起來,那么他至少需要購買多少彩紙?”在對這道題進行講解時,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讓他們把握題目的根本訴求,即計算盒子的表面積,最后讓學生快速算出正確答案。隨后,教師可對上述題目進行變換,將其改為:“如果保羅有三個長寬高分別為35cm、30cm、20cm的盒子,要想將他們包在一起,那么如何擺放才最節省彩紙?最少要用多少彩紙?”相比于教材所給的問題,經過教師改編后的問題無疑具有更強的探究性和思考性,更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說,巧設問題,可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再加上科學引導,能夠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學生養成開闊的思維視野。
二、創新方式,拓展深度
數學核心素養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無論是數學思想方法還是數學模型建構,都要求發展學生的多種數學思維,以增強數學學習的可操作性和綜合性。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加強教學方式的創新,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掌握核心知識點,進而拓展教學深度。
例如,在進行“圓的初步認識”教學時,教師首先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如果全班進行一次‘搶軍旗游戲,所有學生聽到口令后,要以最快速度跑到‘軍旗所在點,那么學生該如何排列才能確保游戲的公正性?為什么?”隨后,教師為學生進行實驗演示,快速甩動一個用繩子系著的小球,讓學生觀察會看到什么情況,然后將繩子一端固定在黑板上,再次快速甩動小球,最后形成一個圓形。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并將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這時的學生已經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教師此時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如何畫半圓、如何不用圓規畫圓的問題引導學生探討圓的特征、組成、畫法等,并生成研究報告。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研究結果進行客觀評價,予以及時肯定和鼓勵。
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教師綜合利用了合作式、游戲式、情景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靈動、科學有效,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而且拓展了課堂深度,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課外延伸,綜合提高
本質上來講,數學核心素養是傳統“三維”目標的升華,是數學知識與技能、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的綜合體現,其最終指向是生活實踐,要求學生在深入理解數學內外部知識關系的基礎上,能夠將其應用于實際解決具體問題。這就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外延伸,重點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以實現數學知識的內化遷移,促進學生的綜合提高。
例如,在進行“簡單的統計”教學時,當學生初步掌握數學收集、整理、統計、制表、分析等技巧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開展豐富的實地調研活動。如在班級內開展“小干部競選”的統計活動,在家庭開展“每周生活支出”的統計活動,在校內開展“圖書館的書籍”的調查活動。當然,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選題和方向,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明確各自的分工,如組長、記錄員、統計員、分析員等,引導學生設計具體的調查問卷,并撰寫調查報告,最后進行小組間的交流分享,表現優秀的要在全校內進行宣傳推廣。這樣一來,不僅實現了小學課堂的生活外延,豐富了學生的認知經驗,而且有效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真正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明確數學核心素養內涵與價值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組織開展教學活動,以巧設問題、創新方式、課外延伸為抓手,優化教學結構,激活學生思維,最終促進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與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凌芳.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