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貴萍
【摘 要】隨著番禺區“研學后教”課堂改革的全面推進,“研學后教”理念給了我們深層次地思考:學生到底能不能先行研學?后教又該教什么?這種理念下的課堂效果會不會更好?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試驗,筆者發現,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研學后教”的理念進行教學,學生能夠真正地動起來,并且因為所有問題都是學生先行研學的,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
【關鍵詞】研學后教 動感課堂 研學案
隨著“研學后教”課堂改革的推進,“研學后教”理念給了我們深層次地思考:學生到底能不能先行研學?后教又該教什么?這種理念下的課堂效果會不會更好?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試驗,筆者發現,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研學后教”的理念進行教學,學生能夠真正地動起來,并且因為所有問題都是學生先行研學的,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在這樣的課堂上,經常可以聽到學生的歡叫聲:“啊,我知道怎么做了!”“我會了!”“我們小組的已經完成了!”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都在逐步提高。
一、動感課堂和研學后教
“研學后教”,是以研學文本為載體,以研學問題為線索,以發展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的研學組織形式,旨在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具有特色、充滿活力、高效和諧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理念下,教學的基本模式是:教師在課前認真分析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包括學生特點、學生前概念等),編寫引導學生學習的研學案(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層層遞進的研學問題)。課堂上,先研學——學生在研學案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鉆研知識和探究方法,提升能力。后教——主要是通過交流展示學習成果,生生互教,針對學生存留的困惑與發現的問題,教師進行恰當的點撥、拓展和延伸,講到實處,點到關鍵,充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在“研學后教”理念下的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因為沒有教師的先行示范,而只能通過自己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自主學習在前,教師點撥指導在后。長期下去,學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遇到問題先自己尋找方法,然后再小組內合作探討,最后再請教老師的這樣一種學習思維,學習不再偷懶。學生思維活躍了,腦、手、口都動起來了,于是課堂真正地活躍起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再單純地停留在教師問學生答這樣簡單的機械狀態下,而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對問題的看法,教師適當地給予點撥,能夠讓學生茅塞頓開,師生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愈加和諧,使得學生越來越喜歡信息技術課,對不太喜歡的學習內容也不再放棄,而是努力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能力不斷提升。
二、運用“研學后教”需要注意幾個方面
1.教師意識要轉變
“研學后教”理念下,學生的研學在先,教師的指導在后,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意識,要相信學生是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而獲得知識,掌握方法的。我校學生,四年級才開始學習信息技術,但是他們當中絕大多數早已對計算機有了很多的接觸,會玩游戲,會運用網絡查找信息,會QQ聊天,會簡單地進行文字輸入,保存文件等。因此,對信息技術第一冊的學習,絕大多數是不成問題。當然,也有部分學生因為父母的監控而沒有使用過計算機,但是只要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環境下,依照他們的智力,迅速地掌握知識也是不成問題的。因此,要充分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不要過多地灌輸,就算出錯,就算一開始不能完成每節課制訂的教學目標,也不要擔心,只要長期堅持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抓住學生每一點滴的進步,盡可能地表揚和鼓勵他們,他們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2.研學案的編寫要合理
“研學案”是學生參與“研學后教”課堂的學習文本,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路線圖。它是老師在理解學科課程標準、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完成“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提煉出的可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使用的學習方案。“研學案”的編寫非常重要,它突出了教師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研究,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規劃出清晰的學習路線圖,為學生學習提供有效的學習路徑。學生是在“研學案”的指引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獲得知識、提升能力,因此“研學案”要突出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要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注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知識關聯,研學問題的設計難度要適中,要能體現分層教學,能引導每一層次的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師要切記,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要讓每一個孩子落后!
3.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內在機制,也就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的學習能力。《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對于信息技術學科來說,自主學習是尤其重要的,只有學生自己掌握了學習方法,并學會主動學習,才能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在學生使用“研學案”過程中,給予學生充分指導,指導學生學會研究學習目標,知道學習的內容,要掌握的學習方法,需要開展的相關活動,作品評價方法,學會自我總結。從小學信息技術第一課開始,我都會跟學生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告訴他們,解決問題首先是通過教材、研學案、課件、網絡這些資源來尋找方法,之后才是小組內同學,最后才是教師。在每一份研學案中,我都會提示教學內容在教材的第幾頁,指導他們遇到困難時要先看書、瀏覽課件、查閱網絡,認真思考,自行操作嘗試,而不是等著別人來教。我常常鼓勵膽子小的乖學生要大膽地嘗試,告訴他們,這樣簡單的學習和操作,計算機是不會壞的。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他們的每一個進步都予以表揚和鼓勵。對學習優秀的學生,會對他們的學習任務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完成后去幫助指導其它同學,不讓他們在課堂上有搗亂的時間和機會。學生只有通過自主學習,才能對學過的內容有更深的印象,這對每周只有一節的信息技術課來說至關重要,學生前面知識印象深了,對新內容的學習才能更加容易。
4.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學習。它充分關注教學中“人”的因素,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是一種具有實效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研學后教”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交流比師生之間的交流效果更好,小組合作學習如果能開展的好,不但可以減輕教師巡視輔導的壓力,還可以提高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增強集體責任感。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問題時,和別人交流探討學習的一種方式。在主題研究過程中,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必須幾個人分工合作才能完成時候也需要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要真正有效地進行,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指導。首先分組,我覺得2人一小組比較容易管理,學生之間交流也相對容易,產生矛盾也會比較少,學生之間能充分合作,不會出現有人沒事做的現象。在合作學習過程,必然要用到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因此,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掌握如何從網絡軟件中、從網絡系統中獲取信息,得到多種學習資料。指導小組長如何管理和幫助組內成員,如何帶領組員對各項主題學習制定研究目標,指導學生如何分工,如何合并有用的信息等等。每周只有一次信息技術課,對于主題性研究學習來說,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如何在課外利用網絡交流和學習,繼續完成學習。與以前那種不承擔任何具體任務的學習相比,學生具有更多的責任感,有了責任感,就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5.關于評價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過程性評價也是一個重要但卻相對較難的過程。它貫穿了整個學習的過程,有生生之間的評價,師生之間的評價。作為教師,對學生評價時,要盡可能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不批評,不挖苦。同時也要指導學生,對他人的評價也要盡可能地選取好的方面來說,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要看到他人的長處,不能挖苦別人的短處。對不太好的需要改進的地方,要婉轉的指出,讓學生高興地接受。學生獲得的鼓勵性強化刺激越多,對學習就越加的感興趣,讓學生持續保持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教師應該要做的。
三、結束語
筆者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到了運用“研學后教”理念帶來的種種好處,雖然在許多方面還不成熟,但是每當看到學生上課時的全身心投入的積極態度,心里就覺得欣慰,這是一種雙贏的過程。運用“研學后教”理念,可以打造出小學信息技術全新的動感課堂。相信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就能夠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發揮學生的潛力,培養創造精神!
參考文獻
[1]閆鵬云.動感課堂教學.現代教育教學導刊,2011(4)
[2]孔冬青.打造動感課堂.教育時報,2008.12.17
[3]吳其云.洞悉學生學習的內在規律.中國教育報,2011.6.11
[4]陸益彰,張祥福.“研學后教”的認識與實踐.番禺區大崗中學
[5]番禺區“研學后教”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
[6]網絡環境下小學信息教學策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