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智
【摘 要】就其本質而言,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是心靈或情感的互動,是一種對話活動。對話教學策略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展開的學生與文本以學生與學生以及師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學,是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的教學。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重中之重。英語對話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學會所學課本的知識,更是要求學生學會在不同場合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真實的所見、所想、所感。
【關鍵詞】導入 活動 多媒體 情境 對話教學
自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話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它是互動的、交往的教學;溝通的、合作的教學;創造的、生成的教學;以人的發展為目的的教學,這是新課程標中的要求。在英語對話課堂教學上,教師不再是獨占課堂,獨自表演,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參與者,合作者,一改以前學生洗耳恭聽,鴉雀無聲局面。英語對話課堂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啟發教學為主,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學生要能夠聽得明白,學得輕松,盡情投入到教學中,使對話教學的內涵能真正地得以落實。
一、有趣的課堂導入,培養學生的對話習慣
在英語對話教學中,要以有趣的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英語表達欲望。教師可以采用與學生聊天的方式導入,例如:“Whats the weather today?”,“What day is it today?”,“Is everyone here today?”等。也可以指定學生進行個別對話,例如“What color is Li Dongs T-shirt?”,“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等等。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詞匯掌握情況講一些英語小故事,然后讓學生針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或評價。課堂導入可以根據當堂教學重點進行設置和展開。這種導入新課的對話練習,要經常堅持,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英語對話習慣,并且可以在對話中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激發學生參與英語對話的興趣。
二、課堂設置對話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英語對話教學,不能拘于知識點的講解,要把大量的時間放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讓學生在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例如,我在課堂中設置“調查對話”活動,在大屏幕上出示“調查表格”,讓學生根據表格中所設置的項目,如年齡、身高、愛好、上學時間、交通工具、最喜愛的科目等等,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選擇調查對象進行調查,要求通過英語對話了解情況后完成表格的填寫。這樣,在“調查對話”活動中,“How old are you?”,“What subject do you like?”,“How do you go to school?”等對話句型得到了練習。學生一問一答,富有英語對話情趣。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扮演記者身份,向對方提問問題,進行英語對話訓練。這樣,學生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并在參與中得到有效地口語鍛煉。
三、結合多媒體,激發學生英語對話的興趣
傳統的英語對話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導,“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教學模式的單一,學生學習興趣很難被激發出來。在英語對話教學中注重發揮多媒體的作用,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對話練習當中,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設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例如:在導入新課之后,用多媒體播放英語對話視頻,讓學生感受英語對話語音語調、領悟對話情境,并根據視頻進行跟讀練習。然后教師將視頻調為靜音,讓學生結合視頻動作給對話進行配音。在能夠熟練視頻配音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分角色進行對話排練,教師選出表現力較好的學生到臺前表演,為其他學生作示范。初中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表現欲望,他們踴躍參與對話配音和對話表演。這樣,學生可以在對話訓練中充分展現自我,激發學習興趣,在對話訓練中達成了提高英語交際和表達能力的目標。
四、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創編對話練習
教師在英語對話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境,讓學生根據情境創編對話。通過英語對話的創編,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表達的積極性及口語交際能力。例如,“A與B是升入初中學習的新生,在新學期的開始相遇了。通過交流,了解到他們被編到一個班里學習,并彼此間進行了了解”。讓學生結合情境自由發揮編一個對話。學生們積極性很高,紛紛調動自己平日的對話“內存”,踴躍參與對話的創編。
對話的創編要注意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剛開始可以讓學生將創編的對話在練習本上寫出來,然后再進行表演練習。等學生對對話的創編逐漸熟練之后,可以讓他們進行即興發揮與表演。這種對話創編練習可以讓學生將英語對話內化為一種口語表達能力。
五、讓學生了解中西方差異,提高對話能力
相對于情景語境,文化語境參與交際的方式較為隱性,但這種參與卻無時不可制約著交際的進程。Kramsch曾經說過:“人們操某一種語言說話,說出來的不僅僅是某種特定的言語,而是通過這些言語符號顯示出他們所處的整個社會的固定模式、知識、賴以生存的隱喻以及用來表達經歷的格式。”英漢語分屬不同的文化圈,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各自語言的表達方式上。
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將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異進行總結歸納,這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另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將英語國家重要的節日、習俗等介紹給學生,同時也要學生學著如何將中國傳統的節日及習俗用英語表達出來,這些文化習俗的介紹與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初中英語教學應充分體現學生的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為鞏固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服務。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是全盤否定原來的教學模式,而是在原來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對符合新課標的做法保留,對不符合新課標的做法進行剔除,再有創新性的滲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些做法。在英語對話課堂上,應該千方百計鼓勵學生多動腦,多動口。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贊揚鼓勵學生一問多答,異想天開,標新立異。讓他們通過啟發、討論、體驗等教學活動,拓展視野,開發英語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敞開思路,盡情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