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
【摘 要】課堂教學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比如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恰當有效的教學活動、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等,當然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尤為重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不假。只有學生對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也才會產生動力,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努力探究,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當人有某種需求時,才會對事物發生興趣。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就道出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不少老師非常注重激趣的方法,其實激趣的時機也同樣重要,選擇把握好激趣的時機對于發揮教學中激趣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 激趣 求知欲
一、在求知之始激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學習的初始階段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求知欲望最強烈、思維最活躍的時候,如果能利用這個時候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是非常必要的。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往往是課堂導入的時候,可以說每個老師都注重設計課堂教學的導入語,有些老師甚至還想盡各種辦法,利用多種手段來安排導入活動,有時為了追求新奇,顯得花哨繁瑣,違背了教學的初衷。真正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導入,既有趣又有用。其實課堂導入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明確將要學什么、怎樣學、為什么學。因此設計課堂導入時,與其花俏浪費時間,不如遵循果斷迅速的原則,把握住瞬間時機,直入正題既節省課堂時間,又使學生平靜地進入課堂角色。如歷史老師教學“八國聯軍侵略中國”這一課時,先讓幾個同學表演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到處殺人放火的情境劇,效果肯定不會好,或許能博得同學的哄堂大笑。如教師在課堂上播放“火燒圓明園”的電影片段,那種悲慘的場面一定會創造出莊重、肅穆的氣氛,喚起學生的愛國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在困惑之時激趣
學生有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新生事物充滿著極大的興趣。在他們探索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肯定會產生很多困惑,提出很多問題,如果在他們出現疑惑之時及時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會激勵他們深入鉆研,最終解決問題。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里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那么到了學生“憤”和“悱”的時候,他們內心一定有一些困頓疑慮,此時激趣的話,就會產生舉一反三的效果,就會促使他們把問題弄明白,把想法說清楚。
三、在成功之后激趣
學生在學習上取得了突破,獲得了成績,容易滿足,甚至滋生傲氣,就缺少了繼續鉆研的動力。如果老師能在他們取得成功之后及時肯定,然后進一步激發興趣,就會讓他們永不知足,戒驕戒躁,保持謙虛好學的進取之心,深入挖掘,取得更大的成績。音樂評論家舒曼說:“勤勉而頑強地鉆研,永遠可以使我百盡竿頭更進一步!”如語文老師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順利圓滿地學完課文內容后,學生就知道了本文運用了生動的語言、多種感觀和豐富修辭來描寫美好春天,學習課文也就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但就此結束學習,學生的收獲是有限的。如果老師在學生獲得初步成績之后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布置學生“美讀”和“美寫”的任務,即通過多種形式聲情并茂的朗讀和運用多種感觀多種方法來描寫自然,讓學生去感受作者對春天的深情贊美之情,讓學生去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他們的收獲會更大。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夸美紐斯也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 這說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老師既要重視激趣的方法,又要重視激趣的時機,就會不斷喚起學生較高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