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摘 要】作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政治科要順應時代潮流,發揮其在價值引領方面的優勢,讓教育回歸生活,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社會生活中的情感和體驗,注重培養學生學科素養,更好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引人向善、向真、向美目標,提升他們對生活的認知、態度、價值觀等。本文對于如何打造學科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政治課堂,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立德樹人,做了深入地思考。
【關鍵詞】學科素養 政治課堂 價值引領
一、“對話生活,迸發智慧,引領價值”的基本內涵
第一,“對話生活”也就是指在政治課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政治,把生活問題政治化,政治問題生活化。
第二,“迸發智慧”也就是通過對話生活,透過復雜多變的現象感悟到生活中的本質的規律性的原理,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提高學科素養,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社會問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第三,“引領價值”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和教育,引領學生政治認同、培養學生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引領學生公共參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
第四, “對話生活,迸發智慧,引領價值”這三者的關系是彼此滲透的,辨證統一的,統一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之中。只有對話生活,聯系實際,才有可能形成智慧性的認識,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才會在潛移默化中樹立科學的三觀,去指導我們更好的服務于生活。
二、實現這一政治課堂的途徑
第一,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表達自己的看法、思想。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他們理解政治書本知識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尋找與課本中的知識有聯系的、學生熟悉的場景、事例,用以溝通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政治學科知識的聯系,瞄準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結合點,以此來誘發學生已有的真切體驗,感受其境 。如講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了更好地展現科技的日新月異、更新換代,我把自己這些年用過的“BP機--小靈通--按鍵手機--觸屏智能手機--平板手機”一一排列,通過這些實物,學生深刻體驗了科技的迅猛發展,也使他們深刻認識到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在這基礎上我又在幻燈片上展示了我國近幾年由于綜合國力特別是經濟力和科技力的發展而帶來的我國外交方面的成就,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時,我順勢引導大家:我們是否可以為祖國明天的強大富強做些什么?通過這一活動,我從學生耳熟能詳的人和事出發,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實現從直觀、感性的事實中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啟迪,引領學生政治認同。又如,在講到“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知識點時,我利用了學生自身的例子。我發現一些孩子到高二年了還是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些還是沿用初中階段的方法,有些盲目借鑒了一些高考狀元介紹的方法,所以成績并不理想。因此,我用他們自身的例子讓他們反思一是為什么到了高中,盡管你很勤奮,成績仍舊不理想?二是有沒有針對自身的實際來制定學習方法呢?三是我們該如何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為是分析自身的案例,所以孩子們都很有共鳴,認真地去反思,并且勇敢地表達出來。大家通過這一對話不僅真正明白了書上的考點“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用科學辯證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
第二,引領學生公共參與,注重學生的參與、感悟與體驗,讓他們在實踐行動中形成個性化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認知。活動是學生體驗、發現、建構的過程和方式,以活動促認知、思考,從而實現動智與動情的結合。為此,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創設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動”中悟。教師可加強教學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現場親身體驗,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感,使實踐與理論更好的結合。例如:在學習“民主管理,共創幸福生活”時,我帶領學生走進社區,通過對該社區居委會主任及相關工作人員和部分居民的采訪,學生對居委會的工作內容、作用及居委會的性質等都有了很直觀的認識。同時,通過與一些老人的聊天也了解到很多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邊,生活比較單調,寂寞。于是,同學們還給居委會主任建議建立一個“老年人活動站”,居委會對孩子們的建議非常重視,經過多方努力,社區的老年人終于有了自己的“老年之家”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了民主管理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到了民主管理的意義和價值,也在民主實踐中增強和提高了自己政治參與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
第三,教師要對話生活,培養學生理性精神,辯證的思考與分析能力,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當前,部分學生對政府的認識有些片面,一些學生認為教材的部分觀點與現實生活不吻合,教師在講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卻大多照本宣科。本應該讓學生認同、擁護的觀點、由于缺乏有理有據的教育而使學生存在逆反心理。這樣并不利于學生全面地看問題,不利于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教師應當立足社會現實,增補正面素材,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對社會現象進行全面認識和辯證分析。一方面,教師可精選一些正面典型事例充實教學內容,弘揚正氣。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我國政府。
參考文獻
[1]于華世,價值引導的界定、發現和實施《思想政治課教學》2014VOL.10:8
[2]《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年第5期“初探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