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晉竹 編輯/章蔓菁
作者系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副主任
面對貿易摩擦,企業需要針對性地加快在海外的投資與生產布局,不斷降本增效,提升產品附加值,并增強在海外市場的公關能力。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引發全球廣泛關注。繼美國發布301調查報告,建議對1333個獨立關稅項目、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后,中國宣布將對價值500億美元、涉及13個產業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征15%至25%的關稅。2018年5月3日,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姆努欽率美方代表團訪華,中美雙方同意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并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從當前形勢來看,此前持續發酵的中美貿易摩擦似乎出現了一線轉機,但靴子仍未落地。美國挑起的301調查以及后續可能發生的貿易戰,或將在全球范圍內引起產業分工格局的深度調整,國內相關企業需要未雨綢繆,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目前美國301調查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不僅涵蓋了我國具有傳統優勢的鋼鐵、鋁、有機化學品、機電設備等產業,而且還包括高性能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新材料、工業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航空產品及高鐵裝備等新興領域,囊括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所轄的十大高科技產業。
從出口市場集中度來看,受影響最大的產業是航空產業。2017年,我國向美國市場出口航空產品累計達85.7億元人民幣,占當年該產業全球出口總額的34.39%(見圖1)。此外,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場,一旦美國針對我國航空產品增加關稅,其他市場短期內很難完全消化我國航空產業的產能。短期來看,鑒于航空產業的高技術、復雜工藝、零件適配性等特點,美國對我國航空產業征收關稅的影響有限。中航工業旗下的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都是波音公司配套產品的供應商,而波音公司的中國收入也占到其總收入的13%左右,基于合同訂單和營收等方面的考慮,短期內航空產品的出口規模并不會大幅下降。但長期看,如果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且持續時間較長,美國航空產業的跨國公司或將衡量關稅增加帶來的盈利下降與改變全球采購策略增加的配套摩擦成本,不排除會調整其全球供應商名單,進而影響到我國航空企業的出口市場。
排在航空產業之后的是鐵道車輛、軌道裝置與信號設備產業。該產業2017年向美國出口215.55億元人民幣,占當年該產業全球出口總額的29.09%(見圖1)。但由于我國目前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出口現代鐵路裝備的企業數量并不多(基本上僅限于中國中車一家),并且其向美國出口的產品以配套地鐵車為主,綜合來看,該產業所受的影響相對較小。
從出口產值的角度看,受加征關稅影響最大的是機電產業。2017年,我國機電產業向美國出口13432.05億元人民幣,占該產業全球出口總額的20.21%。考慮到機電產業下的細分產業較多(包括電子元器件、家用電器、工農具、電力裝備、太陽能光伏等數十項),參與生產與出口的企業數量也較為龐大,再加上機電產品本身的可替代性較強、利潤空間有限,因此加征關稅帶來的影響面較廣,涉及的產業出口規模也較大。
此外,汽車產業也會因加征關稅受到較大影響。無論是從出口額還是從市場集中度的角度看,美國都是我國汽車產業的主要目標市場。2017年,我國車輛及零附件(鐵道車輛除外)向美國出口1025.12億元人民幣,占該產業當年全球出口總額的22.49%。其中,成車出口受貿易戰的影響會較小。2017年,我國對美國的汽車出口總量為20999輛,不到美國向我國出口的十分之一,以奇瑞、江淮、長城、長安等企業為主,且單輛車售價普遍在5萬—10萬元,即便增加25%的關稅,在美國市場仍然具備一定的價格競爭優勢。在汽車零部件出口方面,美國是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的第一大目標市場,每年消化該產業出口份額的25%左右,出口產品以輪轂、輪胎等為主。一旦被加征關稅,我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將會受到較大影響。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由于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出口規模非常小,2017年我國向美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金額一共才3.99億元人民幣,占比僅為0.09%,因此所受影響較為有限。

圖1 相關產業2017年對美出口額占該產業總出口額的比重

圖2 我國采取反制措施產業2017年從美進口占該產業總進口的比重
從市場集中度看,受影響最大的產業是包含大豆在內的油籽、子仁、工業或藥用植物、飼料產業。該產業2017年從美國進口987.72億元人民幣,占該產業進口總額的32.72%。特別是我國大豆的貿易依存度較高:2017年,我國大豆總消費量達到11218萬噸,而國內產量僅有1400萬噸左右,進口量達9700萬噸,對外依賴度高達86%。與此同時,我國大豆的進口來源以美國和巴西為主,而北美與南美在大豆收割上存在顯著的季節性特征,分別在不同時期供應,因此美國大豆的進口替代性較小。初步估算,如果我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的關稅,大豆成本預計將提高700—800元/噸。此外,大豆主要用途是制成豆粕、豆油,而豆粕是豬禽、水產飼料的主要構成,如果大豆價格上漲,預計會對下游的肉類、油脂等產品形成一定程度的價格傳導。
從進口規模看,受影響相對較大的是汽車產業。2017年我國汽車產業從美國進口1023.24億元人民幣,占該產業當年進口總額的19.08%。在傳統燃油汽車方面,由于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品牌早已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實現了大部分生產的本地化,因此反制措施對國內的影響主要來自從美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例如傳動系統、車身附件、發動機零件等。在整車領域方面,受影響最大的則是尚未在中國建廠的特斯拉,其所有在華銷售均以出口方式實現,2017年在華銷量占其全球總量的16.5%。我國如果對美國產汽車加征25%的關稅,預計將導致特斯拉約5.1億美元的損失。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斯拉鋰電池相關體系的全球供應鏈中,中國共有15家供應商。這15家供應商的出口訂單,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貿易戰的影響。
一是針對性地加快企業在海外的投資與生產布局。企業要以貼近目標市場、增強供應鏈彈性為主導,實現中國品牌產地的多元化,甚至是在目標市場進行生產的本地化,以有效規避加征關稅帶來的影響。這其中,考慮到美國加大對中國跨境并購的審查力度以及歐盟外資審查框架草案或將在發達經濟體范圍內引起示范效應,我國企業在“走出去”時,應盡量避開易引起安全審查的并購方式,多選擇綠地投資的方式,通過增加當地就業與稅收,提升當地政府與市場對我國企業跨境投資的接受程度。此外,我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溝通過程中,還應注意保持較高的透明度,使投資流程更接近國際慣例,并提前準備好投資后三至五年的發展計劃,以提高境外投資的成功率。
二是持續開展降本增效,提升產品附加值。一方面,企業要重視研發,根據目標消費市場的需求進行“量體裁衣”,增加產品的不可替代性,培育下游廠家以及消費者對我國產品的需求剛性;另一方面,企業要著力通過新技術與新工藝提高勞動生產率,盡可能地降低生產成本,謀求議價空間,不斷提升自身對貿易戰這類重大挑戰的應對能力。此外,企業也要注意規劃好在目標市場的銷售份額,既要尋求競爭優勢,也不一味擴大在某個單一市場的銷售份額,以降低企業遭受貿易摩擦的幾率,實現出口額的長期可持續增長。
三是在海外市場增加政府公關方面的預算,提高自身的政府游說能力。企業可通過派駐專員或者聘用當地公關公司的方式,與目標市場的政府保持密切聯系。通過與當地政府的緊密溝通,企業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哪些做法會導致貿易摩擦,哪些政府官員有不同意見,企業發展會受到哪些政府部門的阻礙等具體信息,以便及時調整海外策略,而不是等到貿易沖突真正發生后再被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