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寶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肩周炎是指肩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肌腱及關節囊等軟組織的退行性病變及其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以肩局部疼痛、肩關節活動度受限為主要特點。目前西醫治療主要采取物理療法、運動療法等恢復肩關節功能,非甾體類藥緩解疼痛,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蒙醫認為該病屬于蒙醫學關節“協日烏素”病范疇,是由“協日烏素”增多與“巴達干”、“琪素”相協,匯聚于肩關節及其周圍,使其氣血循環受阻而引起肩部疼痛。研究發現,蒙醫拔罐放血療法能使過盛的希日烏素和其素直接拔出體外,改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消腫化瘀、調理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筆者采用蒙醫拔罐放血療法治療肩周炎臨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3 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1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9例。對照組男30例,女29例;年齡40~65歲,平均(52.63±8.26)歲;病程6~12個月,平均(9.77±1.26)個月;單側27例,雙側32例。觀察組男30例,女29例;年齡43~65歲,平均(53.05±8.89)歲;病程5~12個月,平均(9.90±1.31)個月,單側29例,雙側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蒙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和《肩周炎的分類診斷和治療》[2]有關“肩周炎”的診斷標準制定。①有過勞、外傷或受寒冷的病史;②患者的疼痛感覺相對緩解,但壓痛部位仍較廣泛,關節功能障礙發展為關節僵硬,穿衣、梳頭、舉臂托物動作較為困難;③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呈凍結狀態,病程較長或年齡較大者,可持續數月甚至1a以上;④肩局部腫脹,疼痛拒按,夜間尤甚,脈弦或細澀,舌苔白或薄黃,尿黃有氣味。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采用阿西美辛緩釋膠囊(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H19990358)治療,進餐時服用。每次90mg,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3.2觀察組患者取坐位,采用蒙醫普及型真空拔罐器放血治療。取穴:肩穴、肩前穴、肩后穴和阿是穴。先用3%碘酊棉消毒拔罐施術部位,再用75%酒精棉消毒施術部位。將真空拔罐器于肩部拔罐10min,再用已消毒好的特制三棱針(直徑:2~3mm、針身:105mm、針尖:8~10mm左右)快速直刺3個點,各點3~5針,中間點的針刺深度與角度規定為直刺25mm,兩側為直刺25~30mm,然后迅速起針,在針孔處再行拔罐,每罐出血量在10~20ml。約10分鐘后去罐,用無菌干棉球清除所抽出的血,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好施術部位,敷以消毒紗布予以包扎,避免針孔處著水。應依據患者的體質,病情及血的顏色來嚴格掌握放血量。如果第一次治療后癥狀仍不完全消失者,根據疼痛部位進行第二次治療,每周1次治療,15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4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進行AROM和VAS評分,其中AROM測量主要是對患者的肩關節外展、 前屈和后伸進行測量,工具選擇量角器;VAS評分則是選擇專用評分卡進行,分數為0~10分,通過專業人員對患者疼痛指數進行評定。
1.5療效判定標準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標準擬定。痊愈:患者的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關節活動和肌力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的肩部疼痛顯著改善,肩關節活動范圍和肌力顯著改善。有效: 患者的肩部疼痛基本好轉,肩關節活動范圍和肌力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有效率=(臨床治愈+顯效+有效)/n×100%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對兩組患者的 AROM進行分析在兩組患者進行AROM比較時,主要是從外展、前屈和后伸方面進行對比,觀察組的AROM 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AROM對比
2.1臨床療效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1.52%顯著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6.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025,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肩周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遇風、遇冷或夜晚疼痛感會加重。女性的發病較男性高,好發年齡為50歲左右,體力勞動者高發。如果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嚴重影響肩關節功能,影響工作和生活。蒙醫拔罐放血療法是蒙醫學中獨特的治療方法之一。現代研究表明:拔罐通過排氣導致罐內負壓,罐緣緊緊貼服于皮膚,牽拉神經、肌肉、血管及皮下腺體,出現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反應,調節血管的舒張功能和收縮功能,改善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拔罐負壓對機體產生良性刺激,通過神經系統對組織功能產生雙向調節,促進白細胞吞噬功能,提高皮膚敏感性以及耐受力,增強機體免疫力。放血器三棱針針對刺血管壁的刺激作用能夠激發人體的自身修復能力,激活人體的神經免疫反映,松弛粘連的肌健、肌肉、調節病變部位的組織間平衡,從而達到止痛作用[4]。本研究所選取的穴位,肩穴主傷寒、寒熱、風痹、手足麻木不舉等;肩前穴肩臂痛,上肢關節痛,麻痹,偏癱;肩后穴肩臂痛、臂不能舉;阿是穴:主治各種局部性痛癥為主。因此,拔罐放血以上穴位,能夠起到疏通患者局部的經氣,達到祛除病邪止痛的作用,從而起到了治療肩周炎的作用。綜上所述,蒙醫拔罐放血療法治療肩周炎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