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濤 袁紅麗 王青春
(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肩周炎的全稱叫做肩關節周圍炎癥(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是發生在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退行性病變和慢性無菌性炎癥[1]。本病發病率高,好發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并以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征,早期僅以疼痛為主,繼而疼痛逐漸加重,夜間尤甚,肩關節活動逐漸受限,可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2]?,F代醫學治療肩周炎主要是以緩解疼痛和改善關節僵化為目標,治療手段有限,有諸多毒副作用。該病屬蒙醫“肩關節協日烏素”病。而蒙醫點穴反射療法治療肩周炎療效獨特且無任何副作用。筆者采用隨機對照法,觀察了蒙醫點穴反射療法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獲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中79例肩周炎患者均來源于2015年11月- 2017年02月在我院門診診治的患者。蒙醫診斷標準根據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和計劃委員會蒙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蒙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3]中有關肩周炎的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骨科診斷標準》[4]中肩周炎的診斷標準。對照組39例,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齡在31-48歲之間,平均31.4±4.7歲,病程0.2-3年,平均1.1±0.1年;觀察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在30-49歲之間,31.1±4.8歲,病程0.1-4年,平均1.4±0.2年。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取合適坐位,患肢自然下垂,取肩峰最高點下2.5cm處或屈肘時肩輕度外旋與肱骨小結節與喙突之間垂直刺入關節腔,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進入關節腔后回抽無血后向關節腔內注入2.5ml玻璃酸鈉(由日本Seikagaku Corporation Takahagi Plant公司,規格:2.5ml:25mg/支)。痛點注射選取喙突肱骨結節,結節間溝三點做局部注射,分別注入鎮痛液25mg,7天1次,共3次。
觀察組:根據病癥配穴。取穴:阿是穴,肩穴,肩前穴?;诩す舛嗥绽盏囊幏饵c穴療法:基于激光多普勒技術,觀察蒙醫點穴反射療法對肩周微循環的影響。選擇促進血流量和重復性最適宜的蒙醫點穴反射療法進行施術見圖1。

具體施術方法:將拇指尖立起,與前臂縱線呈平行向,用力點下,會感覺到此處有肌肉的縫隙,再向深部用力,當拇指尖有一半深入肌肉內時,使前臂深部出現麻電感,迅速向中指指尖放散,堅持約5min鐘,然后稍松開,再次點按,同時讓患者緩慢沿各個方向活動患側肩關節,直至肩部放松或有溫熱感為佳,治療共約20min。一次為一個療程,共一個療程。
1.4觀測指標
1.4.1臨床癥狀評分[5]包括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疼痛程度評分兩個方面。ADL評分是全面而精確地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的功能狀況(即功能障礙對日常生活活動的影響),通過詢問患者進行日?;顒印Ⅲw育活動和提重物的情況進行評分,分為5個等級,最高分35分。疼痛程度評分主要評價疼痛是否影響活動,最高30分。
1.4.2臨床總療效評定標準[6]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活動功能完全恢復。顯效:肩部疼痛明顯減輕,肩關節活動功能基本恢復。有效:肩部疼痛有所減輕,肩關節活動功能改善。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
1.5統計學處理統計學分析用SPSS 16.0統計軟件,本研究資料總療效采用x2檢驗,癥狀評分比較采用t檢驗。P<0.05被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疼痛程度評分均有降低(P<0.0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蒙醫點穴反射療法能顯著改善臨床癥狀,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后比較:P<0.05;兩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臨床總療效比較治療后,觀察組總療效97.5%,對照組71.7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蒙醫針刺療法能顯著改善臨床療效,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總療效比較
兩組比較:*P<0.05。
現代醫學對肩周炎發病的病因病理尚不完全明確,但臨床普遍認為因各種原因所致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即為其基本機理,同時認為年齡、勞損及環境影響為肩周炎的三大致病因素[7]。
臨床上對肩周炎的治法繁多,現代醫學包括藥物內服、痛點注射、關節松動術、理療等,而蒙醫則有:蒙藥內服、蒙醫五療等。各種方法均經過臨床驗證療效確切,但有些方法仍不夠簡便安全,仍有必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研究改進。
蒙醫點穴反射療法是蒙醫療法學領域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蒙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蒙醫點穴反射療法是一種綜合的自然療法,包括刺血、放血、針刺、刮痧、拔罐、灸療和點穴推拿等自然手段,其中最主要定義是以蒙醫基礎理論為指導,結合神經反射學、生物完全息元和體素平衡理論,以手代針,施術于人體的特定穴位,通過白脈的作用,促使體內“赫依、戳斯”運行通暢,調節體素,調動機體能動性,從而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一種臨床治療方法。其理論核心是承認和依靠人體固有的自我調節、自我治愈和自我修復能力;其突破點在于疾病反射區的發現和建立。
蒙醫點穴反射療法治療肩周炎療效顯著且無任何毒副作用,但其規范化治療一直限制其發展。本研究采用激光多普勒技術,觀察了規范化的蒙醫點穴反射療法治療肩周炎療效。結果表明,“無創、動態、可定量”的激光多普勒技術能較好地反應蒙醫點穴反射療法對局部血流量的影響,并驗證了其重復性,可作為評價規范化蒙醫點穴反射療法的技術手段。我們在此基礎上,通過隨機對照法,觀察了規范化蒙醫點穴反射療法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研究結果表明,規范化蒙醫點穴反射療法能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總療效。上述表明,規范化蒙醫點穴反射療法具有安全、有效且依從性好等特點,是治療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