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蕙杉,宋學文,葛 圣
(1.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2.青島農業大學,山東 青島 260000)
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好發于兒童和青少年的運動障礙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的皺眉擠眼,仰頸抬肩,或喉有異聲、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部分患兒有穢褻言語或行為。西醫多采用氟哌啶醇、硫必利等藥物治療,但療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明顯。筆者采用音樂電針頭穴透刺治療抽動穢語綜合征53例,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53例患兒均來自黑龍江省中醫院針灸科門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患兒,其中男32例,女21例,發病年齡2~15歲,病程12~72個月。
1.2診斷標準參照《神經病學》[1]中抽動穢語綜合征的診斷標準:18歲前發病;發病時具有一種或多種聲音,并伴有多種運動性抽動;抽動每日陣發多次,癥狀持續1年以上;上述癥狀不是直接由某些藥物或內科疾病引起。
針刺治療。①主穴:百會透前頂,神庭透上星,本神透囟會,太沖,內關,神門,三陰交。②操作:患兒取仰臥位,局部常規消毒,選用安迪牌0.25 mm×25 mm毫針,頭穴透刺時,針尖與頭皮呈30°角,刺入8~13 mm,直達頭皮帽狀腱膜下層,再以快速小幅度捻轉;得氣后針柄接音樂電針治療儀ZJ-12H(哈爾濱致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調音樂電流至患兒能耐受為度,治療20 min。患兒在音樂電針治療同時佩戴耳機聽音樂,樂曲選用角調系列音樂之“草木青青”。每日1次,7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4個療程。
3.1觀察指標按照抽動的類型、頻率、強度及對生活的干擾程度進行評定[2]。0~9分:無抽動癥;10~19分:輕微抽動癥;20~29分:輕度抽動癥;30~39分:中度抽動癥;50分以上:嚴重抽動癥。
3.2療效評定標準以耶魯抽動癥整體嚴重度量表(YGTSS)改善率作為療效的判斷標準[2],改善率=(治療前量表評分-治療后量表評分)/治療前量表評分×100%。治療結束后,YGTSS改善率≥80%為臨床痊愈;50%≤改善率<80%為顯效;30%≤改善率<50%為好轉;改善率<30%為無效。
3.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結果治療4個療程后,53例患者均隨訪3個月,其中臨床痊愈7例,顯效29例,好轉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2.5%。治療后患兒運動性抽動、發生性抽動、綜合性損傷等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53例抽動穢語綜合征患兒治療前后YGTSS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中醫文獻中無“抽動穢語綜合征”病名的記載,可將其歸屬于“瘛疭”“痙病”“慢驚”等范疇[3]。小兒臟腑柔弱,神氣未充,故缺乏良好的自我調節及適應能力,易受外界環境干擾,如《溫病條辨·解兒難》云:“臟腑薄,藩籬疏,易于傳變;肌膚嫩,神氣怯,易于感觸。”情志不遂,五志過極,化火生風,故多動不安。《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竅。”頭為諸陽之會,手足六陽經皆上循于頭面,頭針可安神定志,醒腦開竅,調動全身陽氣。音樂療法的歷史源遠流長,《類經附翼》云:“角音,羽所生。其聲在長短、高下、清濁之間。”角調,為春音,在五行中屬木,主生,主怒,色青,與人體肝、膽相通,有益于疏理肝氣,調暢情志。
臨床資料分析,家庭環境等非遺傳因素在患兒發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多發性抽動癥患兒多表現性格內向,敏感多疑,脾氣急躁,情緒不穩定,易激惹,適應外界能力較差,情感的波動可使病情加重[4]。肝主疏泄,喜條達,若情志失調,氣機不暢,久郁而化火,引動肝風,上擾清竅,從而出現一系列的抽動癥狀。在預防和調治該病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教育方式,加強心理疏導,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給予其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使其心情愉悅,可以更好地起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