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言
(河南省鄭州市中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便秘以及胃腸功能異常是糖尿病常出現的并發癥,給患者的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1]。因此,筆者對42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進行了中藥內服聯合穴位貼敷的治療,現報道如下。
選取鄭州市中醫院糖尿病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便秘患者,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17例,女25例;年齡48~65歲,平均(53.2±0.9)歲。觀察組男16例,女26例;年齡45~69歲,平均(53.9±0.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1對照組采用蘇子降氣湯加減口服治療。藥物組成:紫蘇子15 g,前胡15 g,厚樸12 g,當歸10 g,陳皮10 g,法半夏10 g,甘草片5 g。水煎服,每日早晚2次服用。15 d為1個療程。
2.2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穴位貼敷藥物:冰片15 g,牛膝15 g,生黃芪12 g,厚樸10 g,生大黃10 g,芒硝12 g。將所有中藥磨成粉末,加入適量的75%乙醇進行調制,使其呈黏糊狀。將制好的餅狀貼劑放在患者的神闕穴上,敷貼5 h左右,每日敷貼1次即可[2]。15 d為1個療程。
3.1療效評定標準康復:便秘癥狀消失,腸胃功能恢復正常;顯效:便秘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腸胃功能趨于正常;無效:便秘癥狀未得到明顯改善,腸胃功能未能恢復正常。治療總有效率=(康復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3.2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糖尿病便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糖尿病主要的原因是慢性高血糖,長期、持續的高血糖不僅會引起機體新陳代謝的紊亂,而且會導致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甚至是部分機體器官的損害[3],所以糖尿病的治療必須要及時。糖尿病便秘患者多為女性患者,對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應該對癥下藥,幫助患者改善胃腸功能,控制高血糖。本研究所用敷貼方中藥物主要為牛膝、生黃芪、厚樸、大黃等,其中牛膝有化瘀通經、祛風散瘀、強身健體的功效,生黃芪可益氣固表,厚樸歸大腸、胃經,可有效治療腹脹便秘,大黃通腑泄熱、清熱解毒以防治便秘[4]。在神闕穴敷貼可以使藥物的有效成分進入患者體內,從而起到改善患者便秘癥狀的作用。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24%,高于對照組的80.95%,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中藥內服聯合穴位貼敷能夠明顯提高糖尿病便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