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軍,朱葉珊,費 璇,鄭 皓
(河北省唐山市中醫醫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以腹痛、腹瀉和黏液膿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臨床癥狀輕重不一,反復發作。西醫治療本病的療效并不理想。筆者采用中醫封包聯合美沙拉秦治療腸道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6月就診于唐山市中醫醫院的60例腸道濕熱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20~58歲,平均(34.60±5.61)歲;病程1.4~9.6年,平均(4.5±2.0)年。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19~65歲,平均(32.67±6.42)歲;病程1.6~7.8年,平均(4.3±1.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西醫診斷參照《中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范的共識意見》中制定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濕熱內蘊型辨證標準;年齡18~65歲。
1.3排除標準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有嚴重并發癥如局部狹窄、直腸腺瘤、腸梗阻、中毒性巨結腸等患者;有嚴重肝腎疾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造血系統疾病、腫瘤及精神病患者;皮膚容易過敏或對水楊酸類藥物過敏患者;局部有皮損、凍瘡、炎癥、瘢痕及嚴重糖尿病皮膚感覺障礙患者。
2.1對照組每次口服美沙拉秦腸溶片(商品名:莎爾福,Losan Pharma GmbH,注冊證號H20150124,0.5 g/片)1.0 g,每日3次。療程為4周。
2.2觀察組在口服美沙拉秦腸溶片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封包治療。藥物組成:白頭翁15 g,延胡索12 g,細辛10 g,絡石藤12 g,雞血藤15 g,黃芩片15 g,黃連片9 g,蠶砂15 g(包煎)。外用方法:上方諸藥粉碎后裝入方形封包袋中,置于患者神闕穴,給予電磁波治療儀(LQ-2008型,貴陽龍泉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加熱20 min。療程為4周。
3.1療效評定標準
(1)中醫證候積分療效評定指標[1]①腹瀉次數:0分,無;2分,每日<4次;4分,4次≤每日≤6次;6分,每日>6次。②膿血便:0分,無;2分,少量膿血;4分,膿血便為主;6分,全部膿血便或新鮮血便。③腹痛:0分,無;2分,腹痛輕微,隱痛,癥狀偶發;4分,腹痛或脹痛,每日發作數次;6分,腹部劇痛或絞痛,反復發作。④里急后重:0分,無;1分,偶感;2分,腹瀉時伴有;3分,持續墜脹、難忍。⑤肛門灼熱:0分,無;l分,灼熱感較輕,時作時止;2分,灼熱感可忍,持續不止;3分,灼熱感難忍,坐臥不寧。⑥食少納呆:0分,無;1分,飲食稍有減少;2分,飲食減少<1/2;3分,飲食明顯減少≥1/2。⑦舌紅苔黃膩:0分,無;1分,有。⑧脈滑數或濡數:0分,無;1分,有[1]。
(2)中醫證候療效評定標準臨床痊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5%,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7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5%,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30%≤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癥狀、體征好轉;無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1]。

3.3結果
(1)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與治療前比較,兩組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經秩和檢驗,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者均耐受良好,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和尿、血常規檢查均未見異常改變。
中醫無“潰瘍性結腸炎”病名,據其臨床表現,歸屬中醫“泄瀉”“痢疾”“內癰”等范疇。目前多數學者對本病病機的認識大致分為兩類:一部分認為脾虛為本,氣弱在先,因脾虛運化失調,水濕停聚,聚久生熱,濕熱流注腸間而致[3-4];另一部分則認為濕熱為發病的主要原因,濕熱滯于大腸,熏蒸腸道,與氣血搏結,使腸道傳導失司,脂膜受損,氣血凝滯,久之則損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濕熱貫穿于疾病的始終[5-6]。以上兩種觀點的交匯點在于是脾虛引起濕熱,還是濕熱導致脾虛。本文針對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抓住濕熱蘊結這一主要因素,應用中藥封包治療,從而起到清熱利濕的作用。方中細辛性溫,味辛,祛風散寒,行水開竅;延胡索性溫,味辛、苦,行氣活血止痛;蠶砂性溫,味甘,入肝、脾、胃經,有燥濕祛風、和胃化濁、活血定痛之功效;絡石藤性微寒,味苦,祛風通絡,涼血消腫;雞血藤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活血、通絡的作用。通過溫熱刺激和藥物的協同作用,直接作用于腹部,達到溫通經絡、載藥入絡、祛邪外出的功效。該方法方便效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