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建
(山西省汾陽市陽城中心衛生院,山西 呂梁 032200)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癥,一般認為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理化因素和自身免疫有關。治療以根除幽門螺桿菌、制酸護胃、增強胃黏膜屏障為主。慢性胃炎屬中醫“胃痛”“痞證”范疇,多由脾胃虛弱、飲食所傷、七情失和所致,辨證分型有脾胃不和、脾胃虛弱、脾胃濕熱、胃陰不足、瘀血阻絡[1]。筆者采用三仁湯加減聯合西藥治療40例脾胃濕熱型慢性胃炎患者,療效明顯,現報道如下。
79例均為來自2011年9月至2015年5月汾陽市陽城中心衛生院門診收治的患者,年齡23~71歲,平均(42.5±13.6)歲,將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齡(41.3±13.2)歲;病程1~10年,平均(5.5±2.6)年。對照組39例,男29例,女10例,平均年齡(40.0±14.3)歲;病程2~11年,平均(5.9±2.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經胃鏡、病理檢查確診為慢性胃炎,中醫辨證屬脾胃濕熱型;臨床主要表現為數脈或滑脈、舌苔厚黃或舌質發紅、渴而不飲、口苦、胃脘熱脹疼痛等癥狀。
2.1對照組左氧氟沙星分散片(海南全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484,0.1 g/片)0.2 g/次,2次/日;替硝唑片(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547,0.5 g/片)0.5 g/次,2次/日;共治療1周。枸櫞酸鉍鉀膠囊(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00084,0.3 g/片)0.3 g/次,4次/日;奧美拉唑(上海信誼萬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335,20 mg/粒)20 mg/次,2次/日;共治療4周。
2.2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服三仁湯加減。藥物組成:苦杏仁10 g,豆蔻6 g,生薏苡仁20 g,厚樸10 g,法半夏10 g,通草5 g,滑石10 g(包煎),淡竹葉10 g,濕重加藿香10 g(后下),佩蘭10 g,熱重加黃連片10 g,梔子10 g。每日1劑,水煎服,共治療4周。
3.1療效評定標準根據《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斷辨證和療效標準》[2]制定。痊愈:臨床主要癥狀完全消失,次要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臨床主要癥狀和次要癥狀均基本消失;有效:臨床主要癥狀明顯減輕;無效:臨床主要癥狀改善,但未達到上述標準。根據患者對納呆、左上腹疼痛、脹滿、噯氣、嘈雜等相應臨床癥狀感受進行評分,0分為無癥狀;1分為癥狀輕微,極少出現;2分為中等程度的癥狀,時輕時重;3分為嚴重程度癥狀,并持續出現。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

3.3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脾胃濕熱型慢性胃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同組對照組比較,▲P<0.05
(2)臨床癥狀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臨床癥狀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脾胃濕熱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西醫治療慢性胃炎的原則包括兩方面,即減輕或消除損傷因子,增強胃黏膜屏障。現已證實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應用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兩種抗生素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殺菌治療。奧美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通過作用于壁細胞胃酸分泌終末步驟中的關鍵酶H+-K+-ATP酶,使其不可逆地失活,從而抑制胃酸分泌,減少對胃黏膜的損害。枸櫞酸鉍為胃黏膜保護劑,能直接覆蓋于胃黏膜上,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對黏膜的侵襲,還能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粘蛋白分泌,促進黏膜釋放內源性前列腺素,從而保護胃黏膜,并對幽門螺桿菌有殺滅作用,與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奧美拉唑聯用有效根除幽門螺桿菌[3]。
三仁湯出自清·吳鞠通《溫病條辨》,主治濕熱留戀三焦,濕重于熱,頭痛身重,胸悶腹脹,不饑不渴,午后身熱,面色淡黃,舌苔白,脈濡等。方中苦杏仁宣利上焦肺氣,氣行則濕化,豆蔻芳香化濕,行氣寬中,暢中焦之脾氣,薏苡仁甘淡性寒,滲濕利水而健脾,使濕熱經下焦滲利,三仁合用使三焦分消為君藥;滑石、通草、淡竹葉甘寒淡滲,加強君藥利濕清熱之功,為臣藥;法半夏、厚樸行氣化濕,散結除滿,為佐藥。該方適應于平素胃腸積熱,化濕無力,濕熱俱重,加之過食肥甘厚膩食物,阻于中焦,傷及脾胃而引起的脾胃濕熱型慢性胃炎[4-5]。
慢性胃炎絕大多數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西藥根治幽門螺桿菌療效較好。但是對慢性胃炎病理改變的影響,如延緩萎縮,阻止化生和改善臨床癥狀上,中醫有一定的優勢,故中西醫聯合應用能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