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牛立亭

近年來,中國與世界在肥料領域的溝通范圍不斷擴大,中國正在分享世界肥料的龐大市場。同時,IFA、FMB、CAC等品牌機構為中國肥料企業搭建的貿易互動平臺,也引入了更多世界級平臺進入中國市場。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改革、化肥零增長行動方案頒布以及肥料行業轉型升級的客觀需求,先進的肥料生產技術和高效能的肥料利用轉換越來越被國家、行業、企業所關注。同時,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領下,國際市場也成為了我國肥料行業消化過剩產能、引進高效產品和技術的突破口,我國肥料行業的“引進來”“走出去”腳步備受國際肥料市場的關注和期待。
繼IFA、FMB、CAC等會議之后,伴隨著中國肥料市場的日益繁榮以及國際貿易的如火如荼,2018年9月3-7日又將迎來第十七屆世界肥料大會的召開。世界肥料大會是由國際肥料科學中心組織的與肥料有關的序列會議,也是肥料領域和行業內首屈一指的國際性會議,在世界肥料領域中擁有很大影響力的頂級會議。中國是肥料市場的“熱地”,屆時將吸引世界各地的眾多貿易商和專家學者。
據悉,我國是亞洲唯一承辦過世界肥料大會的國家。為了更好地了解此次大會將會為我國肥料行業和企業帶來哪些利好影響,中國農資傳媒記者特別采訪了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工程中心主任、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亞洲分中心秘書長石元亮,讓他為我們解開世界肥料大會的神秘面紗。
石元亮介紹,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和肥料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這與肥料的貢獻是分不開的。肥料是農業的重要生產資料,對農業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糧食生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限的耕地資源和沉重的人口壓力,又決定了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施用化肥仍是我國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然而,據統計作為世界氮肥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我國氮肥利用率只有25%-35%,比歐美國家低15%-30%。這不僅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浪費,而且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因而,提升肥料利用率、加強對肥料科學與技術的研究、推動肥料行業技術創新和產品類型完善是我國農業和肥料行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石元亮表示:“本次國際肥料科學大會將針對制約農業生產的肥料和施肥技術問題,開展國際性的學術交流,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科學家和企業了解世界肥料科學研究的現狀和產業發展趨勢,交流學習關于肥料生產和應用的先進經驗,解決我國肥料利用率低和環境問題,同時還將全方位地宣傳我國肥料研究、企業生產和應用的成果,對加快環保、節能、高效肥料新品種的研發,促進我國肥料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擴大國際競爭力。”
據悉,國際肥料科學中心(CIEC)成立于1932年在意大利羅馬召開第一次國際肥料科學大會期間,是由從事肥料科學研究、生產和應用的科學家、研究單位、生產廠商和農業服務機構組織的非盈利性的國際科學聯合會。自1932年成立至2016年,已與有關機構共同主辦過16次世界肥料大會和17次地區性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主要集中在歐洲,每4年召開一次。2001年8月第十二屆世界肥料大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我國成為了亞洲唯一承辦過世界肥料大會的國家。2015年底,鑒于亞洲,特別是中國復合肥行業迅猛發展,經國際肥料科學中心研究決定在中國設立亞洲分中心,并將該中心設在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亞洲分中心于2016年8月4日-7日在山東臨沂召開成立大會暨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亞洲分中心的成立鞏固了我國穩定性肥料產業在亞洲乃至世界肥料市場上的領軍地位。如果能夠有資格再次承辦世界肥料大會,將是我們國家的榮譽,也是對我國近年來在肥料科學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的又一次肯定,對我國農業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石元亮強調。
據介紹,本次大會以“Go East! Fertilizers future!”為 主題。將通過大會報告、專題、墻報、產品和成果展示、表彰競賽、會間和會后考察等多種形式,以及復合肥料與平衡施肥、緩控釋肥料、新型肥料、生物有機肥料、炭基肥料及氨基酸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肥料增效劑與生物調節劑、肥料生產與工藝、施肥與環境質量、植物營養與養分利用、土壤養分管理與施肥等10個議題,并將邀請國內外知名肥料專家作16個大會主題報告,同時將針對廣大青年學者設立青年學者論壇,由各會場評審專家評選產生優秀報告,并于閉幕式頒發證書。
“我們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朱兆良,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李振生,原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院士及沈陽農業大學陳溫福院士出席大會。國際肥料工業協會秘書長Rakesh Kapur教授、英國洛桑試驗站土壤學專家Rhys Ashton教授、美國硫肥研究院Donald Messick教授、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主席Ewald Schnug教授等國外知名專家也將參會。”石元亮表示,“雖然探討國際肥料的先進技術,但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推動科技成果和產品應用之間的轉換。為此,除了進行肥料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外,還將舉行相關產品展覽、技術轉讓、項目投資和經貿洽談等活動。”
據悉,此次大會設立了3000平方米的成果和產品展示區,將有100余家企業參展,通過展示與交流將加快科技新成果、新產品在農業科技生產中的推廣應用。預計會議規模1200人,其中境外代表350人,主要來自德國、荷蘭、印度、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石元亮表示:“會議期間,我們計劃協商形成亞洲肥料交易交流機制,以后每兩年舉行一次交易大會。這將推動我國成為全世界及亞太地區肥料技術交流與輸出中心。”
在活動支持方面,石元亮介紹,本次大會由中國科學院(CAS)和國際肥料科學中心(CIEC)聯合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協辦,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德國聯邦農業研究中心承辦。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任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書記姬蘭柱擔任籌備委員會主席,就籌備工作并進行詳細分工。還設立了組織委員會、科學委員會、國際咨詢委員會等,以保證會議順利實施。
作為大會承辦單位的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石元亮介紹:“目前,我們所在新型肥料研發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先后獲得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并且是國際肥料科學中心亞洲分中心的掛靠單位。通過分中心不僅可以把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企業聯合起來,加強多邊學術交流,同時還可以利用分中心宣傳推廣我國肥料研究、生產和應用的最新成果,促進國際間的相互合作,擴大中國在國際肥料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我們希望這次會議不僅能推動東北肥料市場的發展,同時在國際貿易方面也能吸引來自東亞、東南亞、乃至世界的客商關注中國市場。”
第十七屆世界肥料大會為世界各國的肥料研究與生產專家、肥料經營和銷售企業家、肥料推廣使用的農場主提供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共同探討世界肥料行業和農業未來生產、科研的發展方向,引進先進技術,解決肥料利用率低、環境污染等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以立足肥料學、服務大農業、回報全社會的宗旨和以學術、技術、效益三位一體追求的目標下,此次會議將推動我們了解世界肥料科學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交流學習世界肥料生產、應用的先進經驗;宣傳我國肥料研究、生產和應用的成果,加快環保、節能、高效肥料新品種的研發;使我國的企業有機會同國內外同行進行技術交流、商貿洽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同時促進我國先進技術和產品的出口與轉讓;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促進我國肥料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擴大國際競爭力,加快民族肥料產業的發展,使我國成為全世界及亞太地區肥料技術交流與輸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