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1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1.9%,仍然保持在“1時代”,顯示出物價溫和上漲的態勢;PPI同比上漲4.7%至年內新高。
10日,亞太主要股市普遍上漲,上證綜指漲0.44%,深成指漲0.49%。
路透社10日分析認為,從6月份CPI和PPI數據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國內物價影響有限。在食品價格保持低位、貨幣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下,通脹溫和回升概率較大,全年預計增幅在2%左右。而在PPI未來走勢上,路透社稱,考慮到需求端有一定回落壓力,PPI同比漲勢長期難以維持,下半年可能沖高回落。
中金公司分析師陳健恒分析認為,目前通脹壓力主要是油價上漲的帶動,但油價同比的高位主要集中在6-8月份,下半年同比會逐步回落。他認為,目前中國通脹壓力不大,不成為貨幣政策放松的障礙。恒豐銀行研究院分析師蔡浩認為,中國對美反制關稅措施主要目標是農產品和汽車,具有較強的替代性,使得貿易摩擦對國內通脹抬升影響短期有限。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對中國物價影響有限,不會明顯推升CPI。他認為,目前國際油價上漲勢頭已經減弱,對PPI的抬升作用減弱,未來PPI飆升可能性較小。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10日認為,中國經濟整體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經濟總體增速仍將維持在中高速增長水平,預計第二季度GDP增速為6.7%-6.8%。▲
環球時報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