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的二度創作主要指聲樂作品的再創作,詞曲作家僅僅將音符和歌詞內容留在了樂譜上,但要將譜面上的內容和信息表現出來,還得靠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演唱者的二度創作,既要忠實于原作又要創造性地表現原作,這是聲樂表演藝術的再創造原則,所以,作為表演者首先要認真研究作品。
關鍵詞:聲樂?藝術?二度創作?特征
二度創作的原則和范圍是一度和二度創作之間關系處理的紐帶,具體包含以下三個方面。首先,二度創作要在一度創作的內容范圍內和情感基調上進行。它要沿著一度創作的方向來加強一度創作主題的感染力。其次,二度創作要尊重原作的風格特征和基本風貌。在我們演唱的眾多作品中,除了演唱中國作品外,還有大量的外國作品。但無論演唱如何有特色、有創意,都不能改變其基本風貌,否則就不能稱之為二度創作了。最后,二度創作一定要量力而行。這是因為二度創作最終要通過歌唱來實現價值。如果能力不及,是很難實現預期效果的。如果想在一個高音上做成極弱的效果,但沒有這樣的熟練技巧,那就很可能無法控制音準。這樣的創作意圖是好的,但在技術上實現不了,其結果可想而知。演唱者首先要認真地研讀聲樂作品并準確解釋。必須尊重原譜的每一個標識,包括強弱、速度、休止、表情等,這些是表現作品內容與風格的起碼要求。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其中包括作者的思想,借此營造理想中的境界與氛圍。這一切是一個整體,表演者要用自己的藝術創造把作者的意思完整地表現出來。
一、人聲表達與身心協同的科學性特征
聲樂語言包含的內容有:一是聲樂作品中的歌詞,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富有音樂性,朗朗上口,是一種典型的文學語言;二是聲樂作品中的旋律音調,它是一種既能體現詞意又富有藝術性的音樂語言;三是歌者在對詞曲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工和創作,然后用歌聲將其表達出來。
聲樂作品的旋律音調是由語言的音調與韻律等因素組成的。與器樂等藝術形式相比較,聲樂富有文學性,與朗誦、評書、相聲等單純的語言藝術形式相比,聲樂更富有音樂性。聲樂藝術從作品的創作到演唱,包括文學語言和音樂語言以及歌唱者二度創作的表演過程,從而把文學語言和音樂語言歌唱化、表演化和藝術化。聲樂藝術所特有的藝術創造過程及藝術創造形式,造就了聲樂表演獨具特色的美學價值。
聲樂表演藝術是用人聲表達的音樂。有人說“歌唱藝術,有一定之妙而無一定之規”,因為歌唱發聲器官大多是藏于體內的,并且這些器官亦大多不太敏感,因此,想要建立“歌唱性器官”是非常困難的。可以說歌唱應是身心相互作用的結果。
歌唱與樂器演奏不同,它不具有可視性和直感性,所以聲樂界常把歌唱的學習稱為“建立良好的發聲感覺”。只有當歌者有了正確的歌唱感覺,才能逐漸形成起理想的歌聲。因此,歌唱技巧的形成沒有固定的模式。盡管發聲方法有差異,但作為藝術化的歌聲是有規律性可言的,這在聲樂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得到有力的證明。
人類從古至今都在探討和總結歌唱藝術,并在實踐中研究歌唱的發聲機理,這使得科學技術越來越深入到聲樂藝術領域。人類通過喉鏡檢查儀器設備和X光射線的透視圖片以及體內攝像來了解發聲活動的各種狀況。由于聲學、美學、語言學、心理學以及現代生理解剖學等全方位知識信息的介入,歌唱藝術的研究成果和理論也開始變得豐富多彩。聲樂表演藝術是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而聲樂的學習絕不是對演唱者簡單純粹的模仿,必須學會運用歌唱的技巧與方法,這樣才能巧妙、自然而又富有創造性地去表現歌曲的內涵,感受歌唱的魅力。
二、二度創作與情感表現的特征
聲樂表演藝術是借演唱者、創造工具與作品或角色三位一體的二度創造表演藝術,即演唱者本人既是創造者又是創造工具,并且要按照作品的要求來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
音樂是表現情感的藝術。一切音樂藝術形式都是以表現人的喜、怒、哀、樂為目標。歌唱藝術以抒發感情見長。我國古代《樂記》中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在諸多音樂藝術形式中,聲樂表演藝術是采用人類最直接、最本能的方式表述衷腸、交流情感并引起聽眾感情共鳴的藝術形式。歌唱者用心靈進行藝術創造,才能達到歌者與聽者之間心靈相通,完成歌唱表演的全過程。這正如很多歌唱家所認為的那樣,歌唱藝術的最大的魅力在于歌唱者心靈的再現。如果歌唱不動感情,即使具有高超的發聲技巧也毫無藝術價值,也就不可能讓聽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自然也就打動不了聽者。
三、結語
聲樂的欣賞活動是通過表演者的創造性表現來完成的。演唱者不僅要將作品的深層內涵揭示出來,傳遞給觀眾,還要融入自己的藝術個性,從而更加深刻地刻畫作品。演唱者用歌聲來表情達意,營造意境,不但是詞曲作家的詮釋者,更是音樂的創造者。
參考文獻:
[1]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 [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2]鄭茂平.聲樂語音學 [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郭占茹,女,鞍山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