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巖
【摘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爭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傳統觀點認為,經濟發展必然要破壞環境保護,否則環境保護會帶來企業生產成本增加。部分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幾乎都采取了先發展經濟,后治理環境的方法。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將對人的生存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同時不利于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資源供給越來越少,而對其需求卻越來越多。經濟發展所能夠使用的資源越來越少,環境資源越來越稀缺。因此,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已經不再適用,環境資源得不到保護時,經濟發展無法健康持續的。使得經濟增長能夠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重中之重。通過推進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才能優化經濟和環保的關系,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經濟增長;環境保護;協同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矛盾越來越嚴重,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們國家目前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目前,我們國家正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由高能耗產業向技術創新行業轉變,因此促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的任務刻不容緩。發展經濟和環保之間的關系實質上也就是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實施環境保護策略是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一定要努力促進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實現協同發展
一、經濟增長與環境改善的關系
自然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良好的生態環境能降低經濟發展的成本。但是如果環境被破壞就會阻礙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保護環境能夠減少經濟發展的成本。環保費用的增加必然會放緩經濟增長速度,從而影響國民生產總值;環保費用的增加會造成消費或者其他費用的減少,這不利于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也不利于國民收入的增長。這就是環保費用和經濟發展的矛盾。但是從長時期來看,由于環境破壞一旦破壞就不能恢復,短期內環保費用過低必然會使得破壞環境的速度不斷加快,不斷加深對環境的破壞。
2、保護環境可以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將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發展體系之內的一部分時,環境保護可以作為一種產業來經營,一樣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為國家和企業經濟發展帶來直接利益。如今各種各樣的環保政策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各種廢棄資源的利用可以通過節約能源的方式降低生產成本以及后面的環境治理成本。
二、推進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資源的稀缺性逐步表現出來,環境保護問題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為了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發展,我們有必要采取相應的一系列對策。
(一)強化科學發展觀的同時強調“綠色GDP”,強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發展。我們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資源節約型以及環境友好型策略貫徹保護環境的目標,實現兩者協調發展的“雙贏”局面;協同推進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協同提高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讓生態建設更好的為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
1、改變現在的GDP核算體系改為“綠色GDP”。GDP的核算中應該包括生產經營活動給環境保護帶來的不利影響。所謂綠色GDP也就是扣除經濟活動中付出的環境成本,綜合全面地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與一系列付出的代價。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國家才可以獲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目標是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只有改變如今的GDP核算方式,更新使用綠色GDP,我們才可以獲得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2、強化環境保護意識。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我們可以通過大力普及環保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在全社會形成了解國情、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節約資源、造福后代的共識,大力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以及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建設,摒棄盲目的過度消費觀念,鼓勵培養正確的生活方式。
(二)將環保指標引入政績考核體系。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關鍵環節,從源頭落實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改用綠色GDP核算體系,放棄傳統的GDP核算體系,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應該包括環境保護的考核,政績觀應該更加長遠。
1、加強領導,強化環境保護責任制。要轉變一系列體制和機制,經濟體制的轉變要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同時也要遵循生態環境的規律,干部政績考核不僅要考核GDP的增長數量,對環境質量變化的指標考核和環保法規執行的現狀也不容忽視。
2、推進環境與經濟綜合決策實踐。經濟發展要結合環境保護,在經濟發展過程的同時實施環境規劃,不斷加大環保投入,不斷強化對環境保護的監管,選擇有利于優化環境保護的經濟模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
(三)創新環境保護制度,樹立新的環保理念。解決環境保護的問題不僅需要利用技術進步,同時更需要創新制度,通過改革現存部分一些不合時宜的環境制度,使得環境保護結合經濟主體的利益最大化,努力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發展。
經濟發展體系可以將環境保護納入其中,并且可以將環境保護作為一種產業來經營,使經濟主體能夠從諸如治理污染的一系列環境保護工作中受益,利用市場機制的優勢,不斷激勵經濟主體,這樣企業就會將保護環境本身作為一種有利可圖的事業加以發展,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四)構建完善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及一系列規章體系,加大環保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我們只有不斷加強環境保護,才能實現綠色中國的夢想,實現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并存的局面。面對經濟發展出現的新形勢,國家要制定有利于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經濟政策,包括各種資源節約能源節約的環境友好型政策。
做好一系列的環保工作,關鍵是要加快實現三個轉變:一是要共同重視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二是從主要采取行政手段保護環境轉變為采用多種方式綜合保護環境。
(五)不斷增加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通過各種高新科技保護環境。發揮科學技術在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作用,集中力量分析解決當前環境保護與發展領域的難點問題,推廣使用適用的應用技術。使得環境保護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進程,促進環保產業更加標準化,努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政策扶持工作和市場監管,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重點發展重要環保技術,在立足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通過引進吸收的方式,努力掌握環保核心技術和一系列關鍵技術。大力提高環保裝備制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的自主制造。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強的優勢環保企業。通過一系列的技術進步,推動建設技術創新體系,支持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技術。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要同時并舉。“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中國目前已進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不但需要保持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而且需要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日益提高的要求,而搞好生態建設,正確處理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保證。
參考文獻:
[1]介小兵[1],張貢生[1].新農村建設中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同研究——基于環境群體性事件治理的視角[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1,(1):38-42.
[2]陳潤羊[1].新農村模式分類述評及其對西部新農村經濟與環境協同發展的啟示[J].開發研究,2011,(6):41-44.
[3]郇恒飛,焦華富,汪志.連云港市港口――城市協調關系的演進研究[J].經濟地理,2011.11.
[4]萬魯河,張茜,陳曉紅.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開發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11.10.
[5]徐尚潔, 田躍龍, and 吳偉容. “環境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相關性研究——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例.” 新智慧:財經版 9(201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