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斌
【摘要】當前,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有利于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幫助農民最大限度減少水費支出。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過程中,能夠讓灌區工程狀況得到有效改善,讓農民水費支出得到補貼,在減少農民生產成本支出的同時,實現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快速提升,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因此我們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合理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遇到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問題與對策
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是水利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對于促進農業節水、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加強工程管護、優化水資源配置、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原則與思路
1.1基本原則
一是綜合改革原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關系著方方面面的內容,不僅政策非常復雜,還要加強對改革的統籌規劃。在水價改革過程中,必須與其他政策改革相結合,在社會發展角度研究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此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中還要將節約用水與農民增收減負、農業發展等關系處理好,確保水價政策科學合理。二是促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協調發展。主要體現在政策、部門等方面,也就是水價改革要和其他部門改革加強聯系,相互之間共同推進。
1.2主要思路
民生改進是農業綜合水價改革的基礎,目的在于推動三農的快速發展,且促進水價改革與其他相關改革一起發展。要想保住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相關人員需要盡快建立起覆蓋范圍廣、準確性高、核算規范、操作便捷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機制。
2、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遇到的問題
2.1地表水計量設施不完善
農業已襯砌的斗農渠道,大部分沒有配套標準的測水量水斷面,目前灌區仍實行按畝按輪次收費的計費方式。導致水管人員計費困難、量水不準確,群眾反映用水計量收費不直觀等問題。除重點治理項目已配套了部分標準量水斷面外,水管人員操作困難,給全面實行終端水價制度帶來了較大困難。
2.2農民用水者協會作用發揮不夠
農民用水者協會成立以來,在用水管理、田間工程維護、節水技術推廣、水費征收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協會的運行仍然在水管單位的指導下運轉,協會自我維護和自我發展的機制沒有形成,協會參與式管理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有效措施
3.1落實政府主體責任,搞好改革頂層設計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供水、用水、管水等環節,資源、價格、產權等領域,工程、技術、政策等措施,政府、社會、農民等方面,牽扯面廣,政策性強。應進一步落實政府主體責任,發揮政府組織領導作用,圍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目標和任務,摸清區域內農田灌溉工程現狀和存在問題,結合各地實際,理清改革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搞好改革頂層設計,強基礎補短板,細化實化改革任務,形成發改(價格)、財政、水利、農業、國土等部門聯動機制,為扎實有序推進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3.2合理制定水價,推行超定額累
進加價制度農業灌溉供水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折舊費、工程維護費、人員經費、動力費、原水費等。推行在政府指導價格基礎上,由管護組織與農戶協商定價。具體操作模式為由村兩委按照政府物價部門確定的指導價,召集黨員和群眾代表商定不低于工程運行維護成本的水價(包括供水成本、工程維護費、運行管理費三部分),經公示無疑義后執行。同時,鼓勵灌區管護組織加強節水及工程管理,以加大水價的激勵和約束作用,賦予其超定額累進加價收費權力,對用水戶可以超定額加價110%~130%收費,多收的水費用于節水獎勵或用于工程維護。
3.3自律協調型責任管護推進模式
首先,將農水管護財政支持系統與工程設施布局和供水系統進行能力-需求匹配,按多元化、多形式要求,組建自律式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服務網絡。其次,對現狀管護經費規模和滿足程度進行分析,從產權制度管護責任落實角度,根據需求將自律式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進行區域配置,根據管護經費規模和標準履行法定招標手續,簽定“管、護、養、用”四位一體合同,明細管護責任。第三,結合改革目標和年度計劃安排,實施定期(用水期按旬,其他期按月)按合同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百分制)兌現管護經費。
3.4實行責任考核型體系統籌
責任考核型體系統籌推進模式主要特點是將政府責任與村組(含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泵站管理承包人)責任分設;獎補資金及落實、水權定額及分配、水價制定及機制、取水許可及實施四項責任屬于政府應承擔的行政性責任,管護責任及績效、供水效率及保證、水費收繳及時效、政策落實及效果四項內容屬于村組(含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泵站管理承包人)應承擔的事務性責任。兩大責任體系統籌于目標責任考核,與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形成因果關系。
3.5完善供水計量設施,建設信息化平臺
根據項目區灌溉特點,推行不同計量方式,機井灌區推行射頻卡控制方式,水庫自流灌區及泵站灌區推行總水表+分水表+移動水表的方式,有條件的地方在建設時推行水表式給水栓,目前,已安裝遠傳超聲波流量計61套,移動水表100套,更新改造射頻器35臺。同時,將完善供水計量設施作為項目建設、督導檢查和考核驗收的依據。
3.6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統籌整合推進改革
應按照國務院《農田水利條例》有關要求,發揮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委員會和高效節水灌溉建設項目領導小組等協調議事機構作用,發揮縣級農田水利規劃對政府各部門實施的涉農項目引領作用,完善各部門實施的項目區農田水利設施短板,為扎實推進區域內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創造條件。
3.7加強工程建設內容
3.7.1地表水末級渠系計量設施配套工程建設
為了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建設,促進項目區水價制度的全面落實,實現水權管理精準化,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實現項目區地表水斗口用水精準計量,并依托項目試點建設逐步向全縣范圍推廣地表水末級渠系計量設施配套工程。
3.7.2農民用水者協會制度規范化建設
先期將灌區管轄區內的10個村級農民用水者協會列入示范計劃。加強協會制度建設,對原協會組織章程以及各類管理辦法進行修改完善,通過加強協會能力建設,初步形成農民用水合作社組建框架,使協會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結束語:
總之,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過程中,我們還要主動與物價、財政等部門加強協調,盡快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分級、分類和分檔制定水價,嚴格落實精準補貼與節水獎勵等機制,這樣才能讓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持續深化,并取得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宏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對農戶節水意愿的影響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7.
[2]田貴良,顧少衛,韋丁,帥夢蝶.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對水權交易價格形成的影響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0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