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莎
【摘要】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各級黨委政府、政府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但是,長期以來,監管環境部門無責、壓力傳導基層無感、政策落實小處無力和機制建設大格局無果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構建“黨政同責,區域協同,部門共治,人人盡職”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大格局對于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濟寧市;網格化平臺
濟寧市位于山東省西南部,地處魯蘇豫皖四省交接地帶。濟寧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面積1.1萬平方公里,人口830萬人。濟寧地區歷史文化悠久,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儒家創始人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促進了濟寧商品經濟的繁榮,使濟寧成為京杭大運河沿岸重要的工商業城市。濟寧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又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輸水干線和中繼水源地,也是京津冀“2+26”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生態敏感脆弱,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大。
一、網格化平臺建設情況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既是環境監管效率的加速器,又是監管責任的計量器。2015年濟寧市政府與中興通訊公司、清華大學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加強環境保護和大氣污染防治合作研究。2016年7月,市環保局和中興公司以構建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為目標,以打造高科技環境綜合監管平臺和行業監管平臺為核心,開工建設了智慧環保項目,實現了在線監測、在線監督、在線管理、在線指揮、 在線統計應用五項功能,為環境管理提供決策和行動依據,為環境科研提供數據支撐。全市建設了1個市級綜合監管平臺,14個縣級綜合監管平臺和11個部門行業環保監管平臺。清華大學團隊建設了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和大氣模型技術的城市尺度高密度空氣質量動態監測系統,與監管平臺進行了深度融合,實現了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污染源解析和重污染天氣應急效果后評估等功能。全市統一招聘30名平臺監管員,采取分行業、分縣區的監管責任制,進行24小時線上巡查,讓環境違法違規問題由適時查看變為實時顯現;由集中處理變為實時辦理,大大提高了監管效率。
濟寧市智慧環保監管平臺是濟寧市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的一級綜合監管平臺,是全市各級各部門履行環境保護職責的監督平臺和數據中心。平臺于2016年6月開始建設,2017年1月正式運行,形成了“一網、兩線、三面、多點”的基本架構,即一張監管責任網,兩條責任落實線(屬地管理線,行業管理線),三個環境監管面,多個環境監測點。網格的主要功能是壓實縣鄉性屬地環境監管責任,以子網格為最基礎的責任單位,鄉鎮行政區域為三級網格,縣域為二級網格,市為一級網格。一般以1個管理服務區(社區)為1個子網格,1個子網格不超過10萬人或10平方公里,工業園區適當密劃,農業鄉鎮可以少設。全市共劃分了14個二級網格、170個三級網格和918個子網格。與清華大學合作在全國首創“城市大氣環保管家”決策支撐體系,在城區周邊布設了175個空氣自動監測微站,在鄉鎮及化工園區建設155個空氣自動監測標準站,率先實現鄉鎮街道、化工園區空氣質量監測站全覆蓋。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實現了在線監測、在線監督、在線管理、在線指揮、分析應用五大功能。在線監測注重監測數據量化管理,在線監督督促行業部門導則落實,在線管理偏重環境網格化監管,在線指揮重點應用于重污染應對等應急管理工作,分析應用為政府決策提供大數據研判和工作成效評估考核支撐。
大格局的功能要在小處實現。任務的連續牽引、行動的不斷展開是網格化環境戰斗力的生成途徑和作用的體現。濟寧市依托網格化體系開展了一系列環保專項行動。讓網格員用好“巡”的手段,發揮“近”的優勢,突出“快”的特點,練好“盯”的功夫,強化“報”的意識,培養“實”的作風;小角色在發現小隱患、解析小苗頭、用好小點子中解決大問題、發揮大作用。今年以來全市專職環保網格員參與了污染源調查和“大快嚴”行動,多次開展定向督導,及時轉辦、督辦發現的問題;在“散亂污”排查整治中當尖兵、打頭陣;在“地毯式”集中行動中做向導,搞突擊;在環保突出問題整改“百日攻堅”行動中當好偵察員、信息員。全市918名專職環保網格員每天奔忙于各類污染源之間,能力素質迅速提高,環境和環保監督員、信息員、偵察員、宣傳員的獨特作用正在逐步發揮。
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市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三級網格管理機構建設基礎薄弱。工作人員、辦公場所、硬件設備、制度建設都有待加強。網格員隊伍不專職問題解決滯后。二是平臺建設不平衡。縣級行業平臺建設步伐較慢。三是部分關鍵數據上傳量較小。交通流量數據、高分辨率土地數據尚未接入平臺,影響了平臺整體功能發揮。四是部門協作還要進一步加強。有的部門對自己的環境保護責任認識不到位,對環保部門監督本部門履行環境監管責任不適應、有抵觸,這方面還需要政府和上級環保部門加強督導,持續保持對有關部門的壓力,幫助他們逐步深化認識,形成履職自覺。
三、下一步打算
進一步夯實網格化監管的工作基礎。督導各二級網格抓住鄉鎮環保站和三級環保監管平臺這個薄弱環節做工作,完善設施設備,提高能力素質,夯實業務基礎。加大督導力度,推進網格員專職化,抓好網格員培訓,不斷提高網格員的履職能力。
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切實發揮監管作用。堅持硬件建設和軟件優化同步推進,不斷提升平臺功能,進一步完善縣區平臺功能,推進縣行業平臺建設,補齊縣行業平臺這個短板,確保發揮實時、高效、精準的監管作用。督促中興嚴格落實建設方案,抓好二期工程建設,征求各科室監管需求,逐步加大各科室平臺建設參與度,拓展平臺在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管理和應急管理等方面的功能。繼續深化污染源調查和信息錄入工作,力爭把本網格所有污染源的全部信息輸入系統并實時上傳,為環境監管和環境執法提供數據支撐和信息支持。加大空氣微站系統工作力度,逐步將數據接入平臺,用好分析成果,提高治污精準度。
加強運行管理制度建設和落實力度。落實平臺值班值守、考勤考評、學習培訓、考核獎懲等制度,確保平臺高效規范運行,確保任何時候都能正確履行職能。加強對網格員的教育管理,健全“一員三檔”(網格員及污染源檔案、日常巡查檔案、政策法規學習檔案)制度,不斷提高網格員的履職能力,提高專業化水平。
加強執法聯動和業務考核,形成線上線下配合執法的整體合力。逐步開展線下執法檢查,加強執法聯動,利用線上電子設備監控、線下執法人員聯合行動,形成執法合力,增強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及時性和震懾力。落實考核問責制度。切實把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納入環境保護年度目標考核。根據考核辦法定期對下級網格和網格員實施考核;對轄區內發生重大惡性環境突出問題的,根據問責辦法對相關網格長和網格員實施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