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短時間強降雨天氣頻繁出現,給雨水防汛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短時間強降雨的防御工作自始至終是雨水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嚴重的短時間強降雨會給國家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就短時強降雨的整體特征著手分析,以遼寧省2016年短時強降雨防御工作為例,提出短時強降雨有效的防御工作策略,望對我國短時強降雨防御工作提供相應借鑒。
【關鍵詞】短時強降雨;防御工作;遼寧省
1、短時強降雨的整體特征
近年來,受厄爾尼諾暖流和拉尼娜冷空氣的整體影響,全球氣候環境逐漸多變,惡劣的天氣問題頻繁出現,短時間強降雨給雨水防汛工作帶來了極大地困難,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的短時間強降水還會造成城鎮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直接威脅著人類的人身安全。總結來說,短時強降雨主要具備以下三個特點:第一,無法及時預見,短時間強降雨是強度較大的對流氣候問題,尺度較小且發展快速,是現如今氣象預報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盡管科學技術已經發展的較為迅速,但應對短時強降雨的觀察還存在一定的制約性;第二,突發性較強,降水時間較為密集,局部地區每小時內降雨量和降雨強度較強;第三,危害性較大,由于短時間降水的集中性,局部地區短時間降水急速,會直接導致山洪、泥石流以及山體滑坡等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特別是城鎮地區,隨著近年來城鎮化建設進程逐步加快,城鎮地表排水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導致城鎮降雨積水排放不順利,短時強降雨發生時,會嚴重阻礙城鎮交通,直接對群眾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2、遼寧省2016年短時強降雨防御工作措施
2016年初,我國各地區惡劣天氣頻發,遼寧省政府早期就對上一年雨季防汛工作做了經驗總結,并開展了新一年的雨期防汛工作部署,存儲了大量的雨季防汛工作物資,并派專員到下級縣區開展防汛知識宣傳普及。隨著2016年遼寧省頻發出現短時間強降雨天氣,遼寧省黨政機關部署的早期防汛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短時強降雨發生時,黨政干部深入一線展開工作部署,為雨水汛期防御工作起到了表率作用,同時召開短時間強降雨的有效防汛工作安排,要求遼寧氣象部門和交管部門準備應急車輛,以有效轉移短時強降雨災害嚴重地區的人民群眾,以確保人們群眾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遼寧省氣象機構、地質機構以及水文機構分別就短時強降雨進行有效預警,通過省內電視媒體、新媒體媒介機構向全省宣告雨情預警信息,提示廣大人民群眾遠離短時強降雨嚴重地區,并要求具體地區監管部門做好有效的短時強降雨防御工作。與此同時,在遼寧省政府、省委的一致領導中,遼寧省駐扎人民解放軍、公安系統、武警官兵以及省市防汛部門均參與到了短時強降雨的防御工作中,各級部門團結協作,有效地加強了救災物資和相關信息通訊的保證。
3、短時強降雨防御工作的有效策略
3.1 防御工作職責明確實現網格化
責任制度是確保相關工作有效落實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我黨的政治工作優勢。防御工作職責明確實現網格化,力求全囊括、零死角,切實將省級領導涵蓋市、市級領導涵蓋縣、縣級領導涵蓋鄉、鄉級領導涵蓋存的五級涵蓋防汛工作過責任制有效落地,以保障短時強降雨防御工作的順利進行。與此同時,嚴令禁止防御工作責任制浮于表面,相關監管部門要將不斷提高監管工作效率,將雨季汛期防御工作列入到績效考核當中,并對于表現優異、責任心較強的領導干部破格使用,以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3.2 提高短時強降雨檢測預報工作效率
遼寧省氣象部門、水文監管部門以及國土部門務必要積極合作,構建完善的協作體系,切實達到資源信息共享,從而實現對短時強降雨的有效檢測預報。與此同時,積極引入國際分析技術并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從根本上提升短時強降雨監測預報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此外,要普及汛期防御常識,通過電視、新媒體等媒介做好雨季汛期防御工作的常識宣傳,加強人民群眾的防范認識,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救認識,盡可能將短時強降雨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降到最低。在短時強降雨發生時,也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以及通訊手機等移動設備的傳播迅速性,公布實時強降雨信息等等,以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出行。
3.3 加強群眾避險疏散轉移安置
在未來的短時強降雨防御工作中,要將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務必做好人民群眾的轉移安置工作,預先制定人口疏散轉移方案,并充分儲存相關救災物資。在短時強降雨災害發生時,依據氣象部門、水文部門以及國土機構發布的雨情水情,率先疏散可能出現嚴重汛情地區的人民群眾,積極使用群眾疏散卡,將疏散轉移路線和具體安置位置標記在卡片上,做到人手一張,以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此同時,要充分借助社會力量,以保障受災群眾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并及時進行災后重建工作,盡早地恢復人民群眾的正常工作生活。
3.4 充分利用水利基層服務機構
水利基層服務機構是鄉村水利監管工作的主要保障機構,在短時強降雨災害發生時,能夠在第一時間開展防汛工作。因此,短時強降雨防御工作部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水利基層服務機構,重視其技術能力高、水情情況熟等特征,通過實時掌握當地短時強降雨情況,從而為防御工作提供科學、合理、有效的意見,并及時帶領鄉、村領導干部進行汛期防止工作。此外,鄉村水利基層服務機構務必要預先存儲汛期防御物資,特別是重點防御位置,要加強防汛物資的存儲工作以及衛星定位電話的安設,從而有效防范因短時間降雨量過大毀壞交通道路,致使救災物資無法在第一時間達到救災地點,以及通信訊息中斷而影響救災指揮等問題的出現,有效地保證短時強降雨防御的及時性、有效性。
結束語:
短時強降雨防御工作一直是我國汛期防御工作的重點,但其自身的突發性、集中性為我國汛期防御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因此,只有有效落實汛期防御工作職責網格化,切實提高短時強降雨檢測預報工作的整體效率,充分利用水利基層服務機構,并在防御工作開展過程中,利用先進的移動互聯網通訊技術為人們群眾的疏散和轉移贏取時間,才能夠確保汛期防御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李鵬春.短歷時強降雨防御機制探討[J].中國防汛抗旱,2011,21(05):56-58.
[2]吳弢.防御特大暴雨災害的四點啟示[J].中國減災,2008(05):31.
作者簡介:張志斌(1982.8-),男,漢族,遼寧康平人,本科,研究方向:水文與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