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喬 婷
(1.江蘇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2.鹽城市景山中學,江蘇 鹽城 224000)
健身走運動的升溫為本文提供了研究契機,經濟的發展帶動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簡單易行的健身走運動成為人們熱捧的體育鍛煉項目。便捷的地理位置和優質的人文環境免費對外開放,吸引了更多的健身愛好者參與到健身走這項運動中來。隨著健身走運動普及度的提高,近年來運動人員數量逐漸增加。目前我國的健身走運動和國外的健身走運動存在一定差距,國內在理論研究、現狀研究較多,但是對健身走運動呈現出的病態沒有進行規劃和解決;而且對其未來的發展趨勢研究較少、理論與實證相結合較少;首先,對地區有針對性研究較少,缺少結合當地運動項目的特色。其次,局部研究較多,整體研究少,運動項目的發展不是片面,要求整體發展;在運動團體的研究中缺少對管理組織的深入規劃。缺乏結合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等基礎方面的探究。
早期以行走為健身的運動是“手杖行走”健身,芬蘭健身運動協會從1997年開始在全國推廣手杖行走健身運動。其運動方法是在散步時雙手各持一根與滑雪杖相似的手杖,向后支撐,大步行進。隨著運動方式不斷變化,人們簡化運動方式,徒步健身,推動健身走運動的形成。健身走最早興起于美國,后流行于歐美和臺灣地區,中國最早流行健身走地區是寶島臺灣,路橋蓬街的健身走運動,是臺灣居民健身走運動中的一個縮影。經過一段時間流傳到大陸,2010年前后大陸健身走運動興起。最近幾年參與人數出現暴增,一般在公園、風景區、湖邊等空氣新鮮,場地開闊的地方是健身走運動者鍛煉的最佳場所。
健身走是一項戶外步行運動,它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基本技術(身體姿態、肢體擺動、基本用力)、以及速度和時間的一項運動,健身走速度和運動量大于散步但小于競走。健身走要求在行走時保持身體軀干伸直,同時收腹、挺胸、抬頭,由于健身走速度的加快相應的肘關節要自然彎曲,相互配合,同時以肩關節為軸前后自然擺臂,腿應朝前邁,腳先著地,然后是前腳掌著地,最后推離地面。健身走速度的快慢是決定鍛煉效果的關鍵因素,通常根據不同人群可分為慢步走(70~90步/min)、中速走(90~120步/min)、快步走(120~140步/min),極快速度(140步以上/min)。
暴走是一種高強度又簡單易行的戶外運動方式,源于美國,是選定一條路線,沿著路線徒步或駕車行走,時間由一日到數日不等,是一種極佳的有氧運動方式。暴走對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速度沒有明確規劃,影響運動者運動效果,同時“暴走”這個名詞給予運動者一種排斥感。健身走運動是一種有氧運動,它是心血管健康的保障,是在肌肉不存在氧債的情況下進行的長時間身體活動。健身走能夠滿足不同群體健身需求,根據人群劃分為4種運動速度:慢步走、中速走、快步走、極快速度。通過比較發現,健身走運動形式更科學。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概念定義為:所謂健康就是身體、精神、社會適應完全處于良好的狀態,而不是單純的指疾病或病弱。它涉及到人的心理、社會道德方面問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3方面構成健康的整體概念。
楊悅對64名大體重大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并進行為期一年的健身走鍛煉發現,實驗組經過為期1年的健身走鍛煉后,身體形態和身體機能明顯優于對照組,這提示我們,經過長期的健身走鍛煉可以改善大體重人群的身體形態和機能。對168名60~69歲老年人進行12周快步走鍛煉發現:經過為期12周的快步走鍛煉,明顯改善了受試老年人的身體形態和體成分相關指標;這提示我們,經過長期的健身走鍛煉老年人身體形態和身體機能可以得到提高和改善。
翟水保對110名大學生隨機分為實驗與對照組進行為期12周的健身走、健身跑鍛煉發現,12周的健身走、健身跑鍛煉明顯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過鍛煉提高實驗者運動、神經系統等健康水平;高自軍對心理亞健康的護士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為期8周的有氧運動的鍛煉發現:實驗組進行8周的有氧運動鍛煉后護士亞健康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李克對河南省委黨校學員調查發現89.3%的學員處于亞健康狀態,通過健身走可以改變學員的亞健康狀態。
體育鍛煉能夠增強人的體質。體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是強身健體、愉悅身心,在運動中充滿活力;運動者運動的目的是增進健康,同時又能改變自己的社會關系、家庭關系等。通過運動接觸不同人群,改變交往方式,有利于人們適應社會;健身走給老年人帶來不同的影響,參加健身走有利于建立老年人良好的心態,使老年人更加自信地面對外界環境變化,增強社會參與和社會適應能力。
高偉在對貴人鳥贊助“暴走族”的案例分析中表示,暴走運動倡導的“環保、公益、快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貴人鳥提倡的“時尚運動、健康生活”的品牌理念不謀而合,2009年8月初貴人鳥集團正式對外界宣布成立“貴人鳥暴走俱樂部”;說明健身走運動團隊成為全新的“活體廣告”,這是一種營銷的好方式。于建軍等對都市體育運動“健身走”的作用表明:都市體育運動健身走是一個動態系統,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運動技術和方式是最優化效應;有它最大的寬容度和開放性,兼容度和合作性,具有都市體育運動的最可行性特點。同時,對建立一個健康的老齡化社會,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李猛在對健身走歷史的發展考證中提出,在古代社會健身走就已經有了相關研究,《黃帝內經》中說:“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廣步就是指較長時間的走路鍛煉,含有跑步的意思;《黃帝內經》明確提出了要早起早睡,進行健身走鍛煉,提高人們的防病能力;現在威脅人們壽命的4大病癥是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病和癌癥。從古至今長壽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但是人的生老病死是人的發展規律,我們不可以長壽但是可以延年益壽。如何做可以讓人們延年益壽,這是當今社會熱點話題。王闖等在研究大連市健身走人群時闡述國內健身走運動者,有的是家庭或朋友、個人等自行組織;現在隨著運動人數增長,大多是呈方隊出行,少則幾十人多則上千人,大小方隊不同;同時還要伴隨音樂,根據音樂節拍走,還有技術指導員和組織者在運動方隊的外圍,進行安全保護;技術指導員中有些是體育社會指導員,但人數較少,這是大眾體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王卓等對天津市居民健康快步走參與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近40%的居民對快步走能預防高血壓病、糖尿病知識知曉。天津市參與健身走人群中男性參加率較低,凸顯這座城市參與健身走人群的性別失衡問題所在。
健走在北歐是最流行的戶外運動,健走是美國Tom Rutlin先生發明的;自1988年開始,Tom即向大家展示如何用他獨家設計的健走桿子,以及簡單易學的技巧,得到健康人生,甚至在臺灣推廣成立臺灣北歐式健走協會,嘉惠更多需要的人;目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2015年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是日本,他們國家人口平均壽命為84歲。專家研究發現,日本流行的運動方式是步行,這對國家公民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據相關資料顯示,日本許多大公司設法讓自己的員工多走步,在國內還舉行各種徒步活動和比賽。日本人還提出了“一天步行一萬步”的口號。Morris對健身走研究發現,健身走對預防心臟病和總死亡率的降低有影響,可以治療高血壓病、間歇性跛行和肌肉骨骼等疾病,同時關注康復后心臟病發作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步行是最自然的活動和唯一的持續動態的有氧運動,除了嚴重殘疾或非常虛弱的人,對每個人都是很常見的,同時維持身體健康:心血管能力和耐力運動(耐力)為身體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特殊需求提供儲備;腿部的肌肉、四肢腰帶和更低的樹干的靈活性加強;Kanade對健身走研究得出,步行是推薦作為輔助對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和藥物治療,目的是提高身體健康,控制血糖和減少體重。國外流行的健身方法之一就是有氧鍛煉,健身走就是有氧鍛煉的一種。Tully對每周5d在50~65歲的健康和參加健身走的人進行隨機對照試驗發現,有氧鍛煉的運動負荷強度適中,而運動時間較長,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機能和呼吸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并減少脂肪的積累;因為環境的優越,國外運動者健身環境大多選擇室外運動,健身走是他們流行的運動方式之一。這些提示我們健身走能夠有效地改善身體健康程度。
健身走運動不僅能夠增強人們的體質,舒緩緊張情緒,同時還起到放松心情,釋放壓力,豐富人們的社會交往,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緩解老齡化等作用。健身步道的建立促進健身走運動的發展,運動團隊的成立使得健身走運動趨于規范化,增強運動者運動動機,促進健身者的健康。運動途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可以在公園、廣場、小區、環山、環湖等。同時,次運動方式可以滿足不同年齡、社會層次等健身者的需求。在健身走運動中,年齡、職業、經濟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相對較低。健身走運動的發展及健身步道的建立,增加運動群體參與鍛煉的機會和途徑。讓人們意識到健身不僅是改變身體的健康,更重要是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和方式,樹立健康的生活觀念。從鍛煉效果來看,健身走運動符合大眾體育長期鍛煉的行為要求,個體差異、外部環境、運動的組織形式和運動者心理狀態都成為影響鍛煉者的持續性因素。健身步道的建立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鍛煉條件和鍛煉氛圍,經過長期的健身走鍛煉,運動人群的身體形態和身體機能可以得到提高和改善。市民自愿地加入運動,有利于增強鍛煉動機。從發展趨勢看,健身走運動及健身步道呈現出大眾體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綜合化體現在于有機地把運動和旅游、文化、經濟、社會發展融為一體;科學化體現在健身走運動的組織管理為健身走運動提供健康發展模式,同時對大眾體育產業的增加;戶外化體現在健身走運動和健身步道的開發,讓人們從室內走向戶外,回歸大自然。同時,健身走屬于自由、簡潔的運動項目,對發展群眾體育的終身化意識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