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芝
(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所謂“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打破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緊密結合,特別是體育理論與體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思路。此教學模式的提出是基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一體化”思想和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而提出的。筆者認為,現代體育教學想要貫徹體育素質培養理念,必須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特別是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和體育鍛煉的實踐需要,只有了解學情,滿足學生需求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體育素質培養的自覺意識。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此新型教學模式對現代高校體育教學的價值和對學生體育素質的培養實效。
教學理念的建立對教學實踐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因此不論哪一門課程都需要教學理念作為先導性理論基礎用于指導教學實踐活動。高校體育教學同樣也需要教學理念的確立來指導體育教學的實踐過程。經筆者對黑龍江省近10所不同等級的高校所做的調查問卷及課堂觀察結果來看,黑龍江省高校體育教學,特別是在學生體育素質培養方面的理念普遍缺乏,致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和限制難以落到實處。其主要體現在:(1)缺乏具有競爭性的高校體育教師聘任—解聘機制,難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危機感。體育教師普遍存在“惰性”教學思想,拘泥于傳統體育教學理念而不能有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缺乏積極分析學情變化和當前大學生的體育需求的熱情;(2)大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學實踐以動作指導或籠統性的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學生由于對體育素質缺乏認識,更難以對體育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轉化率低下;(3)高校擴張現象嚴重,體育教學需求和教學設備與學生配比失衡,學生課下體育鍛煉需求難以滿足,特別是男生較難開展3大球(籃球、足球、排球)群體性運動,限制了學生的體育素養自主發展,學生體育素質培養難以落到實處。
隨著我國教育部對體育教育價值的認識和對高校體育教學的不斷深化改革,學校體育的地位近年來正在逐步提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理念也逐漸取得了新的突破。但就筆者的實際觀察發現,黑龍江省多所高校普遍是在開展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由于過去“功利性教學”思想的影響,往往上級要求緊時就推動一下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而一旦上級放松要求則本校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則處于停滯狀態,難以有一個連續性的建設思想和實際操作規范。由于健全的體育文化氛圍的缺失,導致大學生群體對體育鍛煉的科學價值及對自身的各種益處認識不足,由于缺乏深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難以自覺形成自身的體育文化素養。學生體育素質的培養最終落實者在于學生自身,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已經使得該群體將寶貴的課下時間盡可能多地投放到課外實踐活動或升學準備上,能夠靠堅實的體育文化氛圍的影響而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僅占總數的28%,由此可見,我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缺乏連續性和健全的體育文化氛圍,給學生群體的體育素質的培養帶來諸多弊端。
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提出首先沖擊者就是學校體育部門的相關領導者和教師群體,在新的教學模式下,過去的“懶惰教學思想”基本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各高校想要提高本校的教學質量,特別是學生的體育素養則必須要刨根問底,徹底找出本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實質性的問題,只有對癥下藥才能使體育教學改革有實質性的突破。對教師群體和體育管理者來說,他們不得不開始思考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種種局限和不足,只有主動進行換位思考才能明白造成當今體育教學困境的根源。當今由于我國社會正處于快速變革時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群體既面臨著空前的機遇,也承受著各種跨時代的成長陣痛。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頻發和各種消極心理引起的不良社會行為被頻繁報道,大學生心理問題已經成為該群體成長的一個嚴重困擾。雖然我國高校普遍設置了心理輔導中心,但由于各種實操上的不成熟,并沒有呈現出其應有的效果。而高校體育作為一門學科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群體的身體素質,還能讓他們在團體性的活動中健全心智、培養交際能力和養成健康的心理。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目前仍然存在各種問題,阻礙了體育在學生素質培養良好價值上的實現。因此,基于這樣的目的,筆者就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和學生體育素質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提出學教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會真正有利于體育教學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的多重價值。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生自我價值感形成的主要因素。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建立是對傳統課堂上師生關系的一種顛覆,此新型教學模式更多地強調師生之間“教與學”的平衡,特別是注重強化教師對學生需求和教學主體地位的關注,只有讓教師從思想深處重視學生,及時轉變角色,從過去的“課堂組織者和施教者”變成學生的“服務者”,才能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教師能夠主動運用體育價值觀引導學生體育興趣,通過活動的組織來增加學生的體育鍛煉成功體驗,并通過體育素養觀念的灌輸使學生學習自主性得到培養,并通過科學的自我評價的約束促使學生提高體育教學的參與性 ,最終利于自身的綜合體育素質培養的實現。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和我國經濟在持續、高速、穩定的發展下,高校擴招已經非常嚴重了,約58%的毛入學率使得大學教育已經成為通才教育,在這樣的教學規模下,大學生群體所面臨的社會競爭無疑是異常激烈的,而用人單位由于從成本上的考慮往往對并無社會經驗的大學生的合作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與情商相關的綜合素質要求過高,造成此群體所承擔的思想壓力每年呈攀升狀態。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提出首先就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做出了硬性要求,在此新型的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和互動,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容易與教師之間養成較為穩定的情感關系,有益于課堂氛圍的營造;學生主體地位的取得并不是否定教師的價值,而是對學生的參與性與主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課程的組織才能在體育課程中取得主動性,并獲得較高的評價,這對體育課程模式下的只會考試指定的某項體育技能和文化課成績較好,變通能力弱的學生的綜合能力無疑是一個質的提升。
學教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變的是傳統體育教學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舊模式,特別重視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和參與“教”的過程性。學教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將會極大激發學生的體育課參與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度和體育鍛煉熱情,刺激教師主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學”與“教”的能力,從而體現出高校體育學科自身這一特殊性的學科價值。這對培養跨世紀的、具有綜合素質的大學生有劃時代的意義。
體育不僅能鍛煉人的身體機能,更能夠鍛煉個體健全的心智,特別是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由于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和體育學科在身體素質和人文素養乃至精神健康水平提升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價值,我國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向來重視高校體育教學。但就筆者對當前黑龍江省高校學生體育的素質所做的一系列調查來看,黑龍江省高校體育素質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1)高校體育教學缺乏體育素質培養理念,學生體育素質培養難以落到實處;(2)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缺乏連續性,健全的體育文化氛圍缺失,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不高。針對當前黑龍江省高校體育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筆者大膽地提出“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主要基于學教一體化教學模式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價值和對提高高校學生群體素質的培養的價值2個方面提出的探究。本文認為此模式將會有利于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的多重價值,能夠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性、綜合素質培養和學生情商的培養,最終將會極大激發學生的體育課參與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度和體育鍛煉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