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飛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1)2017年 8月 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授權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決定是否對中國在技術轉讓等知識產權領域展開“301調查”,拉開了中美貿易戰的序幕。
(2)2018年 3月 22日,特朗普依據“301調查”結果,宣布將對中國進口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重點針對中國制造2025所涉產業;我國商務部立刻反擊,宣布對從美國進口的約30億美元商品擬加征關稅,貿易戰正式開始。
(3)4月2日因平衡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即232措施)給我國造成的損失,我國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關稅。4月5日美國打算加碼1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我國表示堅決予以回擊,并陸續取消了大量的美國大豆訂單,至此中美貿易戰進入到了熾熱化階段。
(4)7月17日日本和歐盟在東京簽署經濟合作協議,加快推進零關稅區建設,以此來反擊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而隨后不久,歐美又達成一致,同意在貿易磋商期間暫不實施新的關稅,同時致力于實現 “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的目標。歐美日三大經濟達成零關稅區的行為似乎在說明在特朗普政府發動全球貿易戰的背景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將進一步撕裂,特別是在明顯地抱團針對中國,中國的外貿形勢更加嚴峻。
據美方統計,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維持在3500億美元左右,而且有逐年擴大的趨勢,而且對中逆差占逆差總額的一半以上。但實際上中國處于東亞產業鏈條的尾端,即組裝環節,美國的逆差,本質上是美國對東亞產業鏈條上所有國家的逆差,而且中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的順差并沒有美方計算的這么大。
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中美經濟關系由原來的互補合作逐漸演變為競爭對抗,在很多領域都展開了全球范圍內的競爭。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以及一帶一路的開展,展示了中國大國雄心與魄力,威脅到了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
特朗普治國思維跳出了政治規則、國際秩序,更多地是基于商人交易的原則,比如幾乎同時向所有的主要經濟體發起貿易挑戰,包括其政治盟友。而且特朗普鷹派政府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敵視比較嚴重,如在18年7月26日日內瓦舉行的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年內第三次會議上,美國駐WTO大使就一直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指責,直言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并不是市場經濟,政府對經濟干預過深,威脅到美國企業的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
從目前形勢來看,美國是抱了必打的態度,因此中國必須做好打硬仗的準備,堅決維護中國人民和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充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反對單邊主義。同時要積極向因中美貿易戰受損的美國地方政府、產業組織、跨國公司等進行游說,動搖特朗普貿易戰的民意基礎。
加快一帶一路國家的產能布局和市場開拓,特別是經濟體量較大的金磚國家,逐步減少對美貿易的比重;通過投資規避貿易壁壘。
切實有效減輕實體經濟的負擔,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對不同所有制企業要一視同仁,加快清理僵尸企業的退出,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地鳳凰涅槃,為微觀經濟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出口質量和擴大內需市場。
中美貿易戰是經濟糾紛,但同時也看出了美國對我國的意識形態敵視,因此必須加強上海合作組織的作用,超越文明沖突、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等陳舊觀念,使上海合作組織成為維護世界穩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