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瑤 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SAP系統是全球企業資源計劃管理軟件(ERP)的代表,其持續不斷向各行業提供全面的企業級管理軟件解決方案,受到企業用戶的廣泛青睞。針對葡萄酒行業的流程制造加離散制造的特殊模式,其也提供了比較優秀的解決方案。
在酒類制造行業,SAP系統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我司主要生產以葡萄發酵為主要產品的高中低檔原汁葡萄酒。通過對葡萄的破碎、除梗、離心等工藝后,將其放入酒罐進行發酵,發酵好后使用過濾、壓榨等方式獲取葡萄發酵原酒,最后經過澄清、除菌、陳釀等工藝獲取葡萄酒澄清原酒;至此,葡萄發酵、澄清過程結束,得到的澄清原酒即可進入后續的原酒分級、陳釀及調配,進而裝瓶、封箱成為我們餐桌上璀璨的明珠。
那么,在葡萄發酵得到原酒的過程中,我們會先將葡萄按照不同等級進行分類,理想情況下,期望特定等級的葡萄產出相應等級的原酒;但是由于發酵過程中的多方面因素影響,得到的原酒可能會不盡相同。通過對得到的葡萄原酒理化指標的檢驗檢疫以及原酒口感、色度、掛杯度等各項指標的判定,最終評定所獲原酒的各類等級。例如在投入A等級葡萄進行發酵后,通過判定得知獲取在得到A等級原酒的同時聯合產出B、C等級原酒。
這種聯合產出的情況應如何記錄到企業ERP系統進行入賬及成本核算呢?為真實體現原酒的實際成本,在成本核算上要求將所有投入的原材料、輔助材料以及作業費用按照產出比例分攤到各級產成品上。
針對上述情況,如果僅使用系統中標準的生產訂單方式即投入多種原材料,產出一種目標產品、并結算該種目標產品的處理方式,顯然是不能滿足業務需求的。這些聯合產出的產品均屬于合格范疇,均可正常使用,只不過等級不同;在業務允許的范圍里,此些情況均認為是聯產品生產形勢,即同樣的投入原料,經過同一個生產過程,生產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性質和用途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在經濟上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屬于企業生產的主要目的。這些聯合產品業務上認為其與主產品一樣,需要投料、完工入庫、報工、分攤生產訂單差異,那么這一過程在SAP系統中應如何處理呢?最終我們通過反復測試找到了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案-聯產品生產處理模式。
我們通過設置SAP系統中相應物料主數據、BOM(Bill of Material)主數據的方式,將各等級物料設置成聯產品,通過組建聯產品BOM,將各等級產品建立相應關聯關系,將其視為一個結算體系。創建針對主要聯產品的生產訂單,按照完工入庫比例進行生產訂單的差異結算。具體方式詳見下面所述。
在SAP系統中,我們先分別創建各等級聯產品的物料主數據。此處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在物料主數據中的MPR2視圖中,有個“聯產品”標識的復選框,勾選此復選框以標識此物料為聯產品,告訴系統該物料的相關流程執行聯產品方案。參考事物代碼MM01。
針對相應工廠產品,我們創建聯產品BOM,BOM抬頭物料輸入主要產品編碼,BOM組件中在輸入原材料相關數據的同時,需要輸入產生的聯產品的物料編碼、數量、單位,與原材料不同的是,聯產品的數量需要輸入負值,表示是產出而不非投入。參考事物代碼CS01。
在創建完產品BOM后,需要進入物料主數據的“成本1”頁簽點擊“聯合版本”中的“當量數”用于創建一個成本分攤結構,在其中定義聯產品的物料編碼及原始分攤比例的缺省值。參考事物代碼MM02。
經過上面的步驟,主數據部分我們已經完成了。之后針對此產品使用事物代碼CO01進行生產訂單的創建,輸入主產品后進入訂單頁面,輸入基本信息,在“抬頭”->“結算規則”路徑中查看默認的分攤比例是否已經成功獲取,無問題后將生產訂單保存。根據實際生產情況,用戶會對生產訂單進行投料、完工入庫及報工。
當生產結束后,確認了各聯產品的產出數量比例后,我們根據實際結果修改生產訂單結算規則中的結算比例,此比例可能與之前的缺省值存在出入,建議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比例越接近實際產出則差異分攤的越準確。參考事物代碼CO02。

當生產訂單完成結算比例的實際修改后,我們進入事物代碼KO88進行生產訂單的實際結算,在填寫完上述生產訂單號碼及相應的結算期間后,點擊執行按鈕,系統會根據上述相關設置,將生產訂單中的投料以及制程差異按照訂單中的結算分攤比例計入各聯產品物料中,以達到聯產品按照比例分攤差異的目的。我們可通過事物代碼CKM3查看結算出來的生產訂單差異被分攤到物料的記錄。
SAP系統在企業信息化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不斷推出新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各行各業的企業需要。在中央推出“兩化融合”指導方針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快跟進企業信息化的步伐,不斷完善信息化流程、設計方案以滿足企業需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