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璐
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科學等領域早已存在,而在近些年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這個詞匯才在電視、社交網絡等地越來越多被提及,人們用它形容現在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包括互聯網上的交流信息、位置信息、商品信息、公司合作信息等等,這些數據之大,已經往往超出了現有設備的計算能力。云計算作為新型信息技術,可以處理一部分的大數據,但這一技術還遠遠沒有被普及,所以大數據之中包含的價值也還未能被人們完全發掘。
社會審計,也稱注冊會計師審計,它與政府審計不同,是會計師事務所通過提供有償的審計服務來進行的,社會審計也從最開始的以查錯防弊為主要目的到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現在的社會審計主要是以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作為工作主線,關注企業的內部控制風險和企業經營所面臨的外部風險。
審計信息化是指利用計算機手段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查并收集必要的審計證據以實現審計目的,審計信息化不僅包括利用計算機軟件施行審計程序,還包括對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進行審計,除了傳統的需要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做出評價,還要對信息系統、內部管理、網絡安全等進行審計。審計信息化其實是一個轉變的過程,是將傳統的審計底稿由紙質變為電子文檔,將傳統審計方式轉變為云審計,將抽樣審計轉變為全面審計的過程。
1999年我國國務院批準了審計署關于正式建設審計信息化進程的請求,由此中國審計信息化開始逐步發展。我國審計信息化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審計人員開始逐步脫離審計工作底稿,使用計算機office進行輔助審計;第二階段出現了各種審計操作軟件,審計人員的操作基本在審計軟件中完成包括對審計單位賬目的審核等等,而不僅僅局限于用office建立表格簡單計算,目前我國大部分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多處在這一階段;第三階段建立云計算審計平臺,通過促進事中審計、全面審計、高效數據審計,能夠處理被審計單位的所有信息數據。“云審計”要求審計對象數據集中在“云”,審計人員在“云”上完成審計過程,云審計平臺在國內外的社會審計中還沒有得到實現,也是國內外審計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①大數據處理要求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的收集與處理能力大大加強,抽樣調查方式已經變得落后,取而代之的是全面調查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其次人們為了深入分析整個事物發展的動態,對數據分析的結果與真實性、準確性與全面性更加重視,最后人們更加注重事物內部的聯系,不再僅僅關注數據的結果或者產生的原因,而是更看重事物的整體狀況。在審計過程中,為了實現被審計單位公允價值的公開化與透明化,保證公允價值的可信性,所以就更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所有相關信息進行搜集,對被審計單位業務流程進行全面跟蹤。
②提升審計監督
審計具有高度的專職和專業性,其功能主要有三個方面:預防、揭示和防御。防御功能是指審計這一過程所具有的威懾性能夠讓被審計單位在日常行為中遵守法律法規;揭示功能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能夠反映被審計單位的真實情況,揭露其財務報表中是否存在重大錯報漏報的情況以及其內部控制制度是有完整及有效;防御功能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調查,能夠提出意見、改善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起到抵制企業內部舞弊現象的功能。所以審計能夠監督企業生產活動、完善企業內控制度、實現企業良好控制、保障企業內部健康運行。在大數據背景下,社會審計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被審計單位的數據進行獲取,提出共性問題、管理漏洞,為管理層的決策提供依據。信息化提升了審計的主動性、宏觀性,從而能夠更好地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
③加強審計管理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審計人員更加側重于非現場審計,輕輕松松運用計算機上的審計軟件來替代以往去被審計單位翻閱賬簿、清點資產的情況,所以這就對審計結構提出了扁平化與網絡化的目標要求,以分析數據為主體目標,計算機軟件為主,審計人員為輔的審計架構,完善審計問題庫并確定審計任務與審計進度,從而實現審計計劃的順利實施。
①聯網審計安全與工作效率
國內事務所所用的審計系統有些雖然能夠實現管理信息系統與作業信息系統兩個系統聯機作業,貫徹了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審計效率。但是這種審計系統往往是基于互聯網才能運行的,所以一旦遭受了網絡黑客的攻擊,不僅被審計單位的信息會泄露,之前所完成的審計進程可能也會付之一炬;當離開互聯網環境下,審計人員所做的工作底稿不能上傳至系統,審核人員不能進行審核,所以審計進程也會停滯,造成審計效率的降低。
②未能實現云審計
社會審計信息化的最終階段是實現數據在“與”、審計在“云”以及人員在“云”的云審計,這一階段要求信息化能實現審計所需的信息資源在云平臺上的聯動,使得所有的數據分析例如業務部門數據、會計部門數據、行業數據、產品市場數據等等,都能夠在云信息系統中自動采集、分類、生成并實現計算。但我國目前第一還不存在一個廣泛的、成型的云平臺能夠實現大數據的存儲、社會各審計部門審計程序的實現以及審計資源的共享;第二相關審計數據分析模型以及審計軟件無法達到“云審計”的要求,目前國內的許多會計師事務所都具備一些審計作業系統,需要通過審計人員獲取的數據錄入到這個作業系統當中,系統才能自動實行審計程序、生成審計工作底稿,但是合并財務報表和附注因為不同被審計單位之間存在差別,最后還需要審計人員手動生成。所以目前國內所用的審計作業系統存在步驟不完善、數據不共享等問題,與“云審計”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③審計人員缺乏理論知識
“云審計”的觀念還沒有得到普及,計算機審計作業系統還未得到普遍使用,所以部分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審計人員還是采用以會計賬目為基礎、對財務報表進行復核的審計方式,更多的停留在用會計審計知識結合經驗判斷的層面,無法提出復核信息化的審計需求,在審計過程中缺乏大數據思維、不重視數據分析、依靠經驗判斷定性,對計算機審計技術的運用還停留在EXCEL階段。所以目前的審計人員面對大型數據庫與海量數據,無法進行快速且有效的數據分析,信息化知識更新不夠及時,難以與大數據時代接軌。
①云計算服務外包
當前注冊會計師審計要從抽樣審計轉為全面審計,做好數據采集、數據存儲與管理、數據分析等審計工作,如果注冊會計師行業能夠統一起來,購買一些行業的專業數據庫以及云計算服務,就能夠將數據的搜集、管理與分析工作交給數據庫,實現數據的精細分析及對比。對于個別公司從原始憑證就開始造假,捏造不存在的交易行為,就能夠通過在同行業數據庫中的對比而體現出來,減少了精細財務舞弊的現象。而且目前國內有很多家平臺例如百度、騰訊、阿里、華為等都可以提供云計算服務,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些云計算服務的價格也會不斷降低,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將云計算服務外包,不僅能夠節約人力物力進行數據分析,還能夠更加精細的發現被審計公司存在的財務舞弊現象。
②培養信息化人才
大力培養具有信息技術以及數據分析背景的注冊會計師。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注冊會計師光靠簡單運用OFFICE軟件無法對整個行業的大數據進行搜集更別說分析與比較了。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交流合作,派遣現有職員對信息化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進行學習,并且吸收校園內與時代接軌、與信息化一同發展的大學生作為事務所的年輕血液,在事務所內實現信息化交流,在實踐中積累計算機審計工作經驗并提出改進意見,促進計算機審計系統的發展等等。
③支持移動端辦公
手機、平板電腦這些移動端設備已經越來越普及,而且隨著4G網絡的快速發展,隨時隨地辦公已經成為可能。支持移動端辦公,審計人員不僅可以隨時查看審計工作的進程、隨時跟進被審計單位的業務流程,還不需要擔心在聯機工作系統上因為沒有網絡或者網絡延遲等原因造成審計工作底稿無法審核、審計結果無法提交的現象。
審計是一個充分接觸數據、依賴數據、用數據說話的行業,在如今的大數據背景下,海量的數據如何高速有效的處理成為了審計行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社會審計工作應該重視這一時代背景,創新審計程序與方法,實踐新型計算機審計技術,促進審計人員的思想觀念改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云審計”所需要的平臺與數據會慢慢被挖掘并運用,到時我們更需要做的就是轉變審計人員的思想觀念、審計隊伍的結構調整以及審計體制的不斷創新。審計信息化這條審計手段、審計效益以及審計方式改變的必經之路,我們必須不斷拓展不斷前進,才不會影響到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