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素芳
首先,國務院發布的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指導意見中清晰闡述了我國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年間,我國事業單位有些方面的發展沒有跟上改革步伐,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最為明顯的問題是事業單位功能定位比較模糊,存在政府職能和事業職能劃分不清晰,事業單位運行機制不夠靈活、事業單位公益性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另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不適應時代要求,事業單位至今還沒有獲得完全獨立自主的人事管理自主權,同時人事制度也不夠靈活,至今沒有制定出具有競爭激勵機制和自我約束機制的可上可下,可進可出的人事管理制度。因此,推行事業單位的改制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明確指出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在于“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也為我國事業單位改制提供了總體方向。要從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進行區分,分類對事業單位進行改制,將可以完全從市場上配置資源取得營業收入的事業單位改制成為公司制企業,將無法從市場配置資源的又具有存在必要性的事業單位重新分類為公益一類;把教育、醫療等可以部分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歸類為公益二類。同時,公益類事業單位要努力尋找出路,參與社會活動,積極吸引社會力量投入到公共服務事業當中去,減少政府對事業單位的補助負擔,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
我國事業單位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設立的,有的是為了滿足社會的公益需要進行設立,有的政府部門為了將延展政府職能而設立的。這些延展政府職能的事業單位事實上已經形成和政府職能重疊的現象,他們設立的背景多是在改革開發過程中,有些政府部門為了獲得收益,通過設立下屬事業單位,參與市場交易,收取各種檢測性收費、各種評審收費等等。這類事業單位的設立不符合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律,他們是參與市場競爭主體,他們背后的政府部門是行政管理部門,實質上形成裁判和隊員是一家的情形。因此,現階段要對這一類事業單位進行改革,將其政府職能回歸政府,撤銷擾亂市場規律的特權行為。
我國現階段事業單位中,有一部分主要靠通過參與市場競爭,獲取經營收益支撐單位的公用和人員支出,同時領取政府部門的行政撥款?,F階段要將這一部分競爭能力強的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讓他們放開手腳充分發揮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做大做強,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改制后的企業分配機制更靈活,可以不受事業單位管理制度的限制,薪酬水平也不受國家文件限制,可以給員工創造更多收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這部分事業單位改制后,可以大大減輕政府財政負擔,減少對這部分事業單位的人員和共用支出,可以將節省的開支使用到支持我國經濟發展更需要的地方。
通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走到決勝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我們人民生活富足安康,我國民族企業通過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大力支持,已經在國際競爭中也具有一席之地,有些企業還進入百強之列。現階段,我國完全有能力集中社會上的閑散資源參與公益事業,我國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也到了反哺社會的時機,因此鼓勵社會力量辦理公益組織在我國是具有良好社會背景和雄厚資金儲備的,進一步減少公益性質的事業單位數量,減少政府財政撥款壓力,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益事業,服務人民大眾,提升企業形象,利國利民。
經過改革后留存的事業單位,要明確它的職責分工、機構組織、確定人員定額并長期穩定下來,對這類事業單位的人員經費和共用經費政府部門要給足用足,保障員工可以安心工作,保障有經費投入到公益項目維護中去,不需要事業單位因為財政經費不足而變相參與市場競爭爭取經費,隔斷他們與市場的關系,讓他們一心一意做好公益事業,把精力都投注到如何更好提升公益水平上去,如果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上去,職能也回歸到事業單位本質中去。
一直以來,事業單位沒有獨立的人事制度,都是參照政府機關的人事制度來執行,改革后的事業單位將完全從事公益事業服務,已經將政府機關職能剔除干凈,因此對于它的人事制度,也要制作出適合事業單位組織特色的人事制度。要改變傳統的事業單位人員任用制度中的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這種對外膨脹機構臃腫的問題。事業單位要參照企業人事薪酬制度,建立因崗定人,根據員工的工作效能確定工資標準,辭退機制也應該在事業單位常態化。在新制度實行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員工的培訓和安撫工作,消除員工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面的負面抵觸情緒。
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獨立的針對事業單位的法律法規指導文件,之前事業單位多是參照我國政府機關的法律法規來執行各項事務。要重視事業單位的法制化建設,改革后的事業單位將完全從事公益類服務,是獨立于政府區別于企業獨立存在的法人,需要有專門針對事業單位的立法對它的法人地位、權利義務、行為規范、管理體制、監督機制進行明確。使得事業單位對外可以向政府、企業一樣成為獨立平等的主體,對內可以根據法律法規的指導有序的開展業務工作。
民主化建設也是當前事業單位改革中的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改革之后的事業單位是純粹從事公益服務的平等主體單位。首先,要在事業單位內部完善職工代表制度的基層民主制度,單位的重大事件、重要人事任命及其他涉及到職工利益的事件都要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主席團成員討論表決通過,方能體現民主機制。其次,推進事業單位民主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是信息公開,信息公開是民主參與治理的基本體現,事業單位要定期對單位的財務狀況、重要事項進行公告,使得職工對單位情況擁有知情權,積極參與到單位的管理建設中去。
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一步是要建立獨立于事業單位之外、保險資金來源多渠道、對職工的保障方式多層次以及管理服務化的社會保險體系。事業單位員工和企業員工一樣通過參與社會保障系統來保障醫療和養老資金,而不再是由單位統一承擔。
結語:事業單位為了更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要理清自己的工作職能,把和政府職能重合的部分回退給政府,把參與市場競爭的職能轉變為公司制,把其他組織不能替代的公益性的事業單位保存發展起來,一心一意服務人民大眾,為社會主義謀福利。
[1]劉志丹.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個文獻綜述[J].重慶社會科學,2014.
[2]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N].人民日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