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根據現行醫院財務制度規定,醫院醫療收入、財政補助收入、財政撥入的科教項目收入免征增值稅,而從事非醫療活動取得的收入應征收各項稅收。營改增之前,針對非醫療活動收入的營業稅核算較為簡單,營改增之后,增值稅的核算內容比營業稅擴增多項內容,大幅度提高了會計核算的難度,對財務人員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降低稅負、消除重復納稅是營改增的主要目標之一,但醫院在營改增實施之后卻出現了稅負不降反增的問題。下面以進修費收入為例進行分析:假設醫院取得進修費收入20000元,營業稅稅率為3%,相關附加稅費的稅率分別為7%、3%、2%。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將進修費收入20000元確認為其他業務收入,應交營業稅20000×3%=600元,應交營業稅附加稅費600×(7%+3%+2%)=72元,收支結余為20000-600-72=19328元。營改增后,假設進修費收入仍為20000元,且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在不考慮進項稅和成本的情況下,醫院的其他業務收入記為20000/(1+6%)=18867.92元,應交增值稅18867.92×6%=1132.08元,應交增值稅附加稅費1132.08×(7%+3%+2%)=135.84元,收支結余為18867.92-135.84=18732.08元。由此可以看出,營改增后比營改增前的醫院收支結余減少,稅負增大。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醫院的應稅服務屬于知識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服務,醫院可用于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加之醫院財務核算很難明確區分應稅服務與免費稅務的成本,從而導致醫院難以針對應稅服務取得足額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抵扣。
醫院科研經費的所占比重較大,是財務管理的重點,根據經費來源渠道的不同可將其分為橫向經費與縱向經費。其中,橫向經費來源于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渠道,需要繳納增值稅。縱向經費來源于財政資金,免征增值稅。營改增之后,對橫向科研經費管理帶來了較大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橫向科研經費的會計確認收入減少,為科研經費收入/(1+6%),導致會計賬面收入小于實際經費數額,進而產生收入差額;二是在科研項目成本費用構成中,差旅費、勞務費所占比重較高,但是又無法取得足額的專用發票用于抵扣,導致橫向科研項目的成本增加,收支結余減小;三是橫向科研經費的兩種核算方式均存在弊端,若按照單一項目抵扣進行核算,則會增加核算工作量,且難以進行整體納稅籌劃。若按照所有項目混合抵扣進行核算,則會造成科研管理權責不清,難以調動起科研人員參與成本管理的積極性。
營改增后,醫院在稅收籌劃中既要準確區分科教項目的橫向經費與縱向經費,又要避免將非應稅項目的支出用于應稅項目支出的抵扣,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納稅籌劃的難度,并且還會帶來稅收風險。具體表現為:一方面,營改增后對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提高,若財務人員的素質偏低,沒有掌握增值稅會計核算、納稅申報、發票認證等業務操作技能,則可能產生納稅申報超時限、增值稅發票逾期無法抵扣的問題,給醫院帶來多納稅或逃漏稅的風險;另一方面,醫院若沒有建立起嚴格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制度,則有可能出現發票丟失、開票無效等問題,不利于醫院開展納稅籌劃工作。
營改增后,醫院要根據增值稅政策的核算要求,調整相應會計科目,通過細化會計科目準確劃分應稅業務與非應稅業務的收支。一是調整收支會計科目。在其他業務收入、科教項目收入科目下分別設“應稅收入”、“非應稅收入”。在其他業務支出下設“應稅業務支出”、“非應稅業務支出”,在科教項目支出科目下設“應稅經費支出”、“非應稅費用支出”。二是調整資產物資會計核算科目。在資產和衛生材料科目下,分別設應稅與非應稅明細科目。三是調整納稅會計科目。醫院要分別核算應稅收支業務帶來的銷項稅和進項稅,在應交稅金科目下設“應交增值稅”,并對“應交增值稅”下設明細科目,分別為銷項稅額、進項稅額、未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轉出。
醫院財務部門要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在開具專用發票時,必須規范填入持票人名稱、納稅人識別號、開戶行賬號等信息,避免開具無效發票。同時,醫院各個部門科室還要重視應稅項目支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獲取,在選擇服務方和供應商時,應在綜合考慮服務和商品質量、價格因素的基礎上,爭取與一般納稅人合作,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應稅項目的進項稅額抵扣,從而降低醫院稅負。
醫院科研應稅項目的進項抵扣可采取單一項目抵扣與綜合抵扣相結合的核算方式,對各項目進行分別核算,下設項目明細賬。假設醫院科研應稅項目的銷項稅額104000元,其中 A、B、C項目分別為 40000元、24000元、40000元。本月經過認證的增值稅進項稅專用發票分別為A項目20000元,B項目26000元,C項目暫無認證的專用發票。在核算增值稅時,可先采用綜合抵扣法計算應交增值稅額104000-20000-26000=58000元。之后,采用單一項目抵扣法分別計算A、B、C項目的應交增值稅額:A項目應交增值稅額=40000-20000=20000元,B項目應交增值稅額=24000-26000=-2000元,C項目應交增值稅額=20000-0=20000元。分別計算各項目的應交增值稅,并將B項目多出的1000元進項稅用于下期該項目的抵扣。通過采用這種核算方法,既能夠明確各個項目的成本管理責任,又能夠進行納稅調整,避免出現進項稅額浪費情況。
醫院領導要提高對營改增的重視程度,加大對營改增的宣傳力度。一方面,醫院領導可通過講座、辦公OA系統、宣傳板等渠道,組織科研室、資產管理部門、信息中心、招標采購部門等部門科室積極學習營改增的相關稅收政策,促使醫院各部門科室加強溝通協作,創建良好的財務管理環境。另一方面,醫院要對財務人員進行專項培訓,使財務人員掌握最新的增值稅政策,準確核算會計賬目,規避營改增給醫院帶來的稅收風險。
總而言之,醫院要認清營改增實施后對醫院財務管理各項工作帶來的影響,組織各部門科室積極學習相關稅收政策,調整細化會計科目,加強應稅項目的收支管理,從而妥善應對醫院財務管理環境的變化。醫院財務部門承擔起重要職責,不斷提高財務核算質量和納稅籌劃水平,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降低醫院稅負,實現醫院經濟效益目標。
[1]楊潔.“營改增”對公立醫院涉稅業務的影響及稅務籌劃[J].經濟師,2018(3):45-47.
[2]陳麗云.在“營改增”背景下對公立醫院稅負問題的思考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16(11):121-122.
[3]鄭錦嵩.“營改增”后醫院稅務問題與財務管理的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7(9):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