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進
十九大以來,在國家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歷史時機,提高企業預算管理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管理和效益水平,是實現企業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點。2017年9月,財政部在前期印發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基礎上,新出臺了22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其中包括了預算管理相關的指引,以進一步規范企業預算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預算管理中,由于預算工作的基礎環境為全員參與,部分預算管理人員對預算相關概念及制度的理解存在偏差,使得企業預算工作具體細節上存在不少的問題。
預算目標從理論上講可以采用利潤增長率法、比例預算法、上加法、標桿法等方法獲得。但在實際工作中,制定預算目標時往往會出現兩種極端情況,一是由企業自主制定預算目標。企業高層領導往往從企業戰略發展角度出發,抱著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的想法,制定出遠遠超出企業能力的、甚至即便通過努力也無法實現的預算目標,這實際上是混淆了戰略目標與經營目標兩者之間的概念,導致預算執行過程中,挫傷管理人員積極性,預算考核不了了之。另一種則是由企業上級管理部門制定,預算目標大多在企業收入、利潤、現金流量等財務指標的歷史數據基礎上,采用一定的增長率予以確定。上級管理部門在制定預算目標時,由于不能深入透徹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掌握原料供應及產品銷售市場的走向、熟悉主要競爭對手動態,一定程度上導致管理層為完成預算進行業績造假,進而出現“預算松弛”等行為問題,不能真正起到預算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企業預算編制前提之一,是假設國家政策、市場環境、企業兼并重組等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內外部環境維持現狀。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當各種內外部環境與企業設想偏離較大,導致預算預期目標無法實現時,就需要進行預算調整。調整過程中,若預算考核主體為上級行政機關,會過于強調預算的剛性,可能因偏離實際太遠而失去對企業生產經營的指導性,甚至導致資源重大浪費,但如果一風吹草動就調整,就會造成預算管理松散、隨意、流于形式,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淪為空談。
企業會計核算是以一個完整的年度作為時間單位,而涉及市政工程、大型基建的銷售業務,由于工期長,考核時會大量涉及到以前年度財務數據,如果財務人員成本核算資料做的不詳實,那么到預算分析、考核時,就會手忙腳亂,甚至出現差錯。同樣,在對企業各部門進行考核時,若高層管理人員要求將各項費用分解到企業的每個層面,而財務部門的日常核算無法將每一項支出按其最終用途分配到具體部門、車間、班組,最終導致預算考核無法執行。
企業確定預算目標后,召集各職能部門負責人開會分解預算指標時,常常為了一個指標的高低爭論半天,甚至吵到臉紅脖子粗。但真正到了具體執行階段,反而把預算看成是財務部門的事,費用發生部門抱著本位主義思想,為完成部門當期業績,對臨時支出、預算外費用支出持縱容態度,而財務部門作為企業職能部門之一,既不能充分了解并真實掌握每一項費用支出原因,也承擔不了對預算執行的有效監督職能,只能通過預算分析,找出差異,再加以改進,不能真正起到實時有效監督作用。
預算目標也是企業的年度經營考核指標,是將企業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總體戰略目標進行分解,然后再以數量和貨幣形式,橫向分解到各職能部門,縱向分解到年度、季度、月度。由于預算目標完成程度,通過考核與企業管理人員甚至每一位員工的收入直接掛鉤,所以目標的設定過程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一個利益協調的過程。采用上下結合式確定預算目標,使得預算信息透明化,一定程度上既能避免企業高層管理者制定目標過嚴或過松的缺陷,又能避免具體執行部門本位主義思想,充分調動了企業管理層及基層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完成預算目標的可能性。
企業財務部門可以根據企業業務經濟內容,在金蝶、用友等財務軟件中建立相應的預算管理子系統,借助系統平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做好不同類型業務核算的準備、數據提取分析工作,大大提高財務部門工作效率。同時又可以降低傳統預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人為干擾因素,較大程度地保證預算考評工作與激勵工作的及時性和獨立性,降低預算控制過程中的成本支出,為企業預算實時的始終控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首先將預算事后審計改為全程監督。企業每年預算初稿由審計部門出具審計意見后,連同預算一并報送董事會審定。通過對預算方案的審計,使得審計部門在預算工作一開始就履行監督職能,有助于及時發現預算管理過程中的問題,有序推進預算管理工作。其次是加強對企業經濟活動過程的監督,重點審核企業各種預算外項目的合理性,防患于未然,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三是為了順利開展預算全程審計監督工作,除了需要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外,企業還需要制定、出臺與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及實施細則,使企業預算審計工作對預算的監督具有明確的制度依據、詳細的操作程序和實施細則。
預算管理不僅涉及日常經營活動,還涉及投融資活動,這就使得預算工作全方位的滲透到企業各個層面。在這個基礎環境全員參與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各職能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參與外,還需配備一名管理人員負責協調處理日常預算事務。這些管理人員除了要熟悉企業整體運轉流程,精通各自領域的專業技能,還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必要的財務及預算方面的基礎知識。因此,企業要善于發現、培養、儲備各類專業人才,在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地舉辦各種培訓,以幫助他們掌握并靈活運用預算知識,有效解決基層預算工作中各類問題,為基層預算管理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預算管理作為企業的一個綜合性管理系統,是提升企業管理質量,分階段實現戰略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如何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真正發揮預算管理的計劃、溝通、控制與考核功能,實現以預算管理促進企業發展的目標,是每一名管理人員及財務人員值得深思的問題。
[1]陳曉芳,項國.淺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2(10):5-7.
[2]劉釗,田秦榮.電網企業預算目標確定的方法探討[J].陜西電力,2011(3):92-94.
[3]鞠繼紅.我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3(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