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慧斐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在政府的扶持和鼓勵下,我國科技型小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然而,基礎薄弱、地位低下仍然是眾多科技型小微企業面臨的現實。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初創期科技型小微企業如何結合自身成長現狀及規律,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成長道路,對提高科技型小微企業在初創期內的成活率,實現可持續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始,長興縣為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重點抓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招引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縣共引進科技招商項目249個。從發展現狀看,249個項目中已有97個項目正常投產,當年應稅銷售收入超千萬的企業有7家,其中一家企業當年應稅銷售收入超9330萬元。經過跟蹤研究,本文重點選取了3個成功發展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為案例,總結其突破成長瓶頸的具體做法與經驗。
模式一:科技扶持型
宇清爐料。2010年之前宇清科技是跟大多數工業爐企業類同,在廣大同行的競爭中蹣跚前進。2010年,經過縣科技局牽頭組織的對接會改變了企業發展的命運。在對接中,他們遇到了某兵工廠,開始為其配套提供鍋爐。初期出現了多數困難,因為其本身科技含量不高,兵工廠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不過,通過政府科技平臺,在不斷依靠專家、人才的幫助,一步步的突破困難,并在五年中研發了各種發明專利,成為一家省科技型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其銷售額已近2000萬元,隨著其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兵工廠已經準備與其長期合作,并順利在2016年簽訂了合同,預計2017年的經營額將大幅增長,有望突破5000萬元。
模式二:錯位競爭型
友邦電器。企業主姜愛華作為新光源這樣國企轉型后的技術人才,一直對外經營電子鎮流器、電子變壓器、LED燈等產品。隨著燈具市場的需求變換,產品面臨各大企業的競爭,在成本和技術上都不占據優勢,市場開拓艱難。不過,該企業敏銳捕捉到了所在地區主導產業花卉苗木業的發展趨勢,及時研發出了植物生長燈,開展了錯位的市場競爭,并專門對接本地苗木企業,這一舉創新給其發展帶來了新動力。
模式三:人才質量型
正豪耐火。作為長興縣的耐火企業之一,該企業拿出了厚厚一堆專利和發明等證書,其耐火材料的技術相對各大耐火企業,都有自身存在的優勢,秘訣就在人才的運用。現在通過政府信息和對接,參加各類展會中,積累了很多才人信息。2016年與湖州師范學院合作,聘請了一位耐火材料博士,幫助開展研發,總經理蔣琪說,產品決定市場,隨著產品質量的提高,現在該企業面對的客戶市場,從20家已經到現在的300多家,翻了10多倍,不在產品上下功夫,必然會落后和淘汰。
1.理念先進,堅持開放創新發展。一個發展成功的小微企業,必然會有一個精明睿智的企業主,有勇于創新的勇氣,熟悉了解市場需求,渴望人才和科技的創新,在發展中積累人力資源和科技資源,并在市場發生變化時正確運用這些資源。
2.定位準確,開展錯位市場競爭。小微企業必須有一個自我的發展定位。大企業多半以成熟的工藝流程和大量生產的規模占據優勢,一般市場上的主流產品必然會有不同的大型企業生產提供,其量產帶來了成本優勢,在加上生產技術和工藝的成熟,小微企業必然無法與其競爭。隨著經濟多元化發展,量身定做的夾縫市場已經越來越多,小微企業就需要瞄準這些市場,彌補大企業的不足,添加市場活力。正豪耐火、宇清鍋爐均在市場中,找到了特定企業,并配套為其提供不同標準的產品,避開了市場競爭,并構建了自身的特色,隨即開始迅猛發展。
3.專注科技,著力自身產品轉型。初創期的科技型小微企業,自身存在生存壓力,渴求轉變和升級。特別在面對市場競爭中,如果面對需求變動,不及時拓展市場,利用科技開辟出差異化發展途徑,那么,必然進入一個死胡同。友邦照明其生產的原產品在市場中面對的往往是新光源的競爭對手,而友邦本身屬于小微企業,無法跟市場上的大型同類企業共同競爭,在面對市場危機時,及時轉型到本土特色農業的配套發展上,開辟一條新道路,給自己帶來了生機。
4.重視人才,企業發展具備活力。每一個成功的小微企業必然會有一個孜孜不倦改進科技,跟隨企業成長的科技人才,以及一個不斷在市場奔波,貼近市場信息的營銷人才,而大部分的成功的小微企業主以及合作者,都充當了這樣的人。我們在不斷提高企業主意識的同時,就需要強化培養類似的人才,轉變觀念,強化共榮意識,使得人才與小微企業共同成長。
5.善用資源,借助外力求新求變。當企業主充滿對人才的渴求、技術的渴求、先進管理方式的渴求時,這樣的平臺變得極其重要,大多數企業主的人生轉變,多半在某次對接會、某次展會、某次科技交流等類似平臺中,發生了徹底的變革,而絕大多數企業主沒有此類意識,就變得無用,因此,我們必須培養企業主渴求轉變的意識和增加資源平臺,共同發展,才能帶來蛻變。
初創期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成長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限制其成長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信息網路的集群,金融資本存量和集群人才流動;內部成長因素中企業創辦初企業家能力往往是決定企業成長甚至是生存的關鍵,企業創辦期企業家的市場定位和戰略選擇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成長能力。但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定位并不能一味的根大企業相比較,也不能一味的拘泥于發展模式的限制,每個產業處于不同的發展時期,每個企業面臨自身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相應的特征和問題存在,發展策略選擇上也要根據形勢作動態的選擇。可以為初創期小微企業提出這樣一條發展思路:在找準自身市場定位后,提高主體素質、建立差異化發展戰略、搭建資源平臺、培養實用性人才等組合拳方式是伴隨著企業成長的必然選擇。
[1]李克強.科技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25%[EB/OL].2017-03-05.
[2]黃春萍,劉奎穎,曾珍香.科技型中小企業適應性成長路徑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