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菊
高校會計制度中指出“固定資產是指事業單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等。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超過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類物資,應當作為固定資產核算。”
目前,高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重視程度遠遠低于教學與科研。高校的固定資產屬性為國有,高校屬于受托管理,絕大多數教職工會認為固定資產的管理與自己關系不大,固定資產丟失后無人追查、損毀后無人賠償是常態。目前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仍停留在注重采購、使用,不注重管理的傳統管理模式上。高校內部對固定資產一般采用多頭管理,各部門代表學校對不同種類的固定資產實行管理,即圖書資料類由圖書館管理,專用、通用設備類由設備處管理,房屋建筑物類由基建處管理,財務部門負責資產的記賬核算。這種多頭管理,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各部門間缺乏有效的溝通,管理工作難以到位,使得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層出不窮。
第一,高校購置固定資產的資金多為財政撥款,這使得對固定資產的購置缺乏成本效益概念,資產購置時只著眼于本部門需求,從本部門利益出發,喜歡“小而全”的資產配置方式。同時也造成一些設備使用效率低,閑置時間長,固定資產在最佳使用期內不能得到充分合理使用,出現閑置和浪費。第二,各個歸口部門負責資產的管理,實際的使用者是各個院系,管理權和使用權分離,管理上存在不足,固定資產的調劑、資源共享困難。缺乏固定資產共享的意識,從而出現了重復購置的現象。最后,使用科研經費購置的儀器設備,科研人員在編制預算時對高校現有的儀器設備情況不甚了解,有可能造成重復購置。同時高校將科研經費作為評價教師科研能力、晉升等的重要指標,也有可能使得科研人員隨意編造預算,套取科研經費。
高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意思淡薄,固定資產的管理與財務管理相分離,各歸口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沒有及時進行賬務核對,資產賬與財務賬在管理上出現“兩張皮”,致使賬實不相符。一些資產報廢、損毀后,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沒有及時登記,履行報廢審批手續,致使財務部門沒有及時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進行數據更新,致使實際不存在的固定資產仍然在財務賬中存在,財務數據不能準確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不利于固定資產的管理。其次,一些固定資產在登記時僅僅考慮了其自身的成本價值,對在運輸、安裝方面的資金投入未考慮記錄在內,致使財務賬與該固定資產實際賬務不相符。另外,一些部門對外單位所贊助、捐贈固定資產直接投入使用,沒有及時入賬,致使賬外資產的存在。
首先,明確固定資產的管理責任。強化思想意識,增強管理人員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意識增強了,管理工作才能具有執行力。逐步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標準,劃清各個資產管理部門的工作內容,將固定資產的管理、保管工作落實,實現責任到人。其次,建立一套相應的獎懲制度。高校可以將每年財政撥款中一部分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基金,主要用于對于在工作中表現優秀的人員予以適當的獎勵,對于工作中出現失誤的人員予以嚴厲的處罰,以便更好地保護、利用管理高校的固定資產。最后,定期做好資產的清查盤點工作。定期對賬面上的固定資產數量以及使用情況與實際情況對比,更新數據,對資產的磨損程度進行詳細記錄,實現財務賬、資產賬、資產實際使用情況相一致,進而能夠對過去一段時間資產的管理情況進行準確的評估,不斷提升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
目前,高校固定資產的規模不斷擴大、種類繁多、存放于多校區運行,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實時動態了解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和使用情況,對資產實現最有效的配置。“互聯網+”行動計劃,于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由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簡單的說,“互聯網+”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和平臺,使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相較于傳統的條形碼,二維碼是利用某種特定的黑白相間的幾何圖形按一定的規律在二維平面上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條碼格式原理,其存儲信息量大。利用二維碼對高校的固定資產信息存儲,建立相應的固定資產管理數據庫,互聯網可以實現資產信息的共享。進而可以開發出相應的APP軟件,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實現對資產信息,包括資產名稱、入庫時間、存放地點、管理人員、使用情況、損耗程度等的詳細了解。管理人員還可以及時對固定資產管理信息進行更新。通過“互聯網+”技術,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創新,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優化資產配置,使得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素質,對管理工作的進展、成效的影響非常大。從制度的理解、執行到固定資產賬目的核對清查、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都需要一支業務素質高、專業能力熟練、責任心強的優秀隊伍。貫徹落實固定資產“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責任落實到人”的制度,高校應當根據自身情況,通過各種形式的固定資產管理知識的培訓和學習,將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培養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不斷提升人員素質,為固定資產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建立相應的人員的考核機制,引入競爭,設立完善的監督和獎勵制度,使得管理人員在崗位上人盡其才,最大程度的發揮其才能。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政治素質也應在考慮的范圍內,在最大程度上杜絕貪污腐敗和不必要的損耗。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是高校教學科研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資源,影響著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對高校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非常重要、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校領導的重視,各級部門的配合,各基層員工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們應該根據高校會計制度的要求,做好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為高校教學、科研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的硬件保障,推動高校向著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
[1]陸思琪,馬妍,薛靜,耿靜,陳靜.移動互聯網下的高校資產管理研究[J].學術論壇,2016,10:131-132.
[2]付彩霞.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淺析[J].高校財務,2016·06·12期:91-92.
[3]陳瑋瑋,陳瑤瑤.淺談高等院校固定資產的管理[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第31卷第2期: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