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瀅 張文弛
五常大米作為國內優質大米品牌形成了獨特的品牌與良好的口碑,品牌的優勢使得五常大米在全國擁有廣闊的市場,五常稻農不必擔憂大米的銷路問題。在稻農方面,五常大米每斤平均收購價比其他品牌大米高出一倍,稻農的收入也隨著大米價格的上漲而提高。收入的提高,確保稻農可以無后顧之憂的在稻田里精耕細作,確保了五常大米的高品質,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五常大米年加工銷售額達200萬噸以上,其中五常的訂單農業促進了水稻產業的發展。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百分之九十的水稻實現了訂單農業。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有中良美裕,2008年,中糧美裕以6元/千克的價格收購了222戶簽約的“美裕一號”有機稻谷。中糧美裕的收購行為使五常市稻農每公頃增收超過4500元,長期來看,合同的簽訂能夠有效的保證水稻的精深加工,保證五常大米生產的質量,對于五常市大米產業具有積極意義。
為提高五常大米在國內的營銷量,五常大米企業在天津、大連等大中城市設立了大量實體店面,提高了五常大米在國內的品牌知名度,國際方面,五常大米還進入了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家的批發市場,使五常大米成為中國優質大米的代名詞。五常市政府在五常大米的營銷中也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2012至2016年期間,五常市政府聯合五常大米企業舉辦了多次五常大米營銷活動,五常市政府的參與使得五常大米品牌信譽度更高。在大米品種方面,五常市政府也積極整改。過度分散的大米品種必然會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于是五常市政府將原有的70個水稻品種精簡為23個。這二十三種水稻中比較優質的代表有五優稻一號與三號,五優稻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認可,在美國與日本都獲得了免檢資格,開辟了中國大米的國際化的道路。在品牌方面,五常市將148家大米品牌分類為2個品牌的優質大米,其中優質大米的品牌名稱為“五常大米”,一般大米使用“常麗風”作為品牌名稱。
從吉林省品牌排行中可以看出吉林大米并不具有品牌競爭力,吉林省前十的品牌中有六個醫藥企業,三個汽車企業與一個農業企業。作為吉林省大型農業企業的代表吉糧集團,并沒有進入吉林省前十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大型的大米品牌包括華潤五豐、福臨門、金龍魚等大米品牌。吉糧集團與這些品牌相比并不十分具有競爭力。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吉林大米品牌分散,無法形成有效的產業集群。在現實中有的縣城中就包括數十家不同的大米企業,較低的行業集中度使得吉林大米品牌效應較差
品牌是識別產品質量的重要標志,政府如果想要實現吉林大米的品牌建設,需要做到兩點,第一政府必須足夠重視吉林大米的品牌建設,在吉林大米品牌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其他知名品牌的經驗。第二點是政府要提高品牌建設在大米種植戶心中的地位,唯有讓稻農認識到品牌建設能夠提高收入,才能保證稻農在大米生產中保證大米質量,才能有效的提高吉林大米的產品競爭力,實現農民收入的增加,這些是每個大米種植戶都應當承擔的責任。從企業方面來看,無獨特品牌優勢的企業是不能有效的占領市場的。建立優勢品牌,不僅是政府與農戶的需求,也是企業自身的需求。優勢品牌可以保證企業自身的利潤,從而實現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第一點是政府將扶持的重點定為大型大米企業,在政府不斷的扶持過程中,大型大米企業不斷壯大,產品質量與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對于大型企業的扶持也產生了一些惡果,對于資源向大型企業的傾斜直接導致這小型大米企業失去資金支持,在后續的市場競爭中失去了與大型大米企業競爭的機會。第二點,政府本身也存在管理制度缺陷,集體表現在質量檢測部門。吉林省政府的質檢部門存在監測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同時監管過程中無法做到使用連續統一的標準,更嚴重的是吉林省政府的質量標準與國內統一標準不接軌,導致吉林大米在其他地區接受度不高。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將嚴重抑制吉林大米的發展。
運動式執法及執法力度較低的工商、質量檢測部門是吉林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嚴格的規章制度僅僅是生產有序的前提,現實中監管執行是否有效才能真正保證吉林大米生產的質量。雖然吉林政府盡力做到制度的嚴格,但是依然難以解決工商部門與質檢部門辦事不力的問題。吉林大米中產品等級辨識度低,質量標準不統一,優質不優價比較明顯;提升吉林大米品牌形象是提高我省大米生產及大米加工企業效益、實現水稻生產產業化、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迫切需要。一套質量追溯體系的建立就顯得尤其必要,同時將倉儲、質量標準等產品信息錄入平臺,這樣一套系統將有利于吉林大米的管控工作。在這基礎上,政府應當呼吁企業積極的加入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一條完整的追溯體系不光可以為企業提供有效的信息來源,同時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查詢信息檢測產品質量獲得切實好處,從而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行業監管體系。
從吉林大米現有品牌中選擇其中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用“龍頭企業+農戶”的方式吸收閑散大米種植農戶,形成企業質量監控,農戶成為生產車間的局面。嚴抓質量品質,吸引糧食集團來吉林進行投資,建立加工廠。吸引外資流入吉林,促使吉林省的經濟發展。
目前吉林大米的產地多處于風景優美,低污染,原生態的地方。例如延吉大米的生產地之一——吉林省延吉市安圖縣就是著名的礦泉水之鄉。恒大冰泉、泉陽泉也是從這里灌裝。因此,該地可以借助礦泉水之鄉、優質水源地作為地理標識對該產地所生產的大米進行品牌營銷,為該地的優質大米注入新的文化內涵。以地標作為區分于吉林省大米米源的標準,以耕作方式作為區分于吉林大米質量的因素之一。挖掘吉林大米種植地的地理優勢,并對此進行宣傳,樹立原生態純天然的吉林大米品牌文化。
引入市場自由競爭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地位,使得吉林省各大米品牌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進行優勝劣汰。政府通過促進高校與企業相對接的形式,使得高校的農業研究成果能夠迅速的在企業中加以應用,提高企業的技術競爭力和高校研究成果的實用性。商會定期不定期的舉辦經驗分享交流會,使吉林省大米企業相互交流,分享市場信息與管理經驗,形成內部團結,外部競爭的良性發展局面。
[1].吉林省糧食局:品牌引領吉林大米提質增效[J].中國糧食經濟,2018(02):44-45.
[2]何勇.“五常大米”成功啟示農業供給側改革[J].中國鄉村發現,2017(02):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