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群英
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的發展決定了上層建筑的穩固程度,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狀況對于整個國民經濟都具有實質性的影響,而財務狀況對于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企業財務管理屬于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內部審計對于財務管理的不斷完善和提高具有積極地促進意義,因此,做好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對于國有企業發展尤為重要,同時,也是保證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因素。
國有企業即指完全由國家投資創辦和國家控股的大型企業,國有企業具有規模大、行業龍頭的特點,同時,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發展經營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做好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內部審計工作是企業內部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一方面能夠促進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不斷完善,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夠明晰企業財務狀況,為管理者做出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同時,對于貪腐也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故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是極其重要的。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國有企業面臨巨大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國有企業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不能僅僅依靠國家的扶持,要充分參與到市場競爭當中,以產品立足,以服務質量取勝,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和方案,為以后提升國有企業發展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有企業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和異質性,因此,國有企業審計工作存在審計力度不強、形式化審計的情況。對國有企業的審計主要依靠相關的政府和審計機構來完成,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對于一部分企業的審計力度存在問題,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存在難以解決的缺陷。而在審計工作開始后,形式化的審計流程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以及審計工作沒有任何提高。產生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由于相關涉及部門的執法力度不足,“懾于”國有企業的“威嚴”,不敢大力度審計;另一方面是審計工作人員缺乏對于審計正確的理解與認識,導致審計工作無法有效落實。
任何完善的管理除了依賴相關健全的制度外,相應的監督也是發展所必需的。在對國有企業審計工作中,監督力度的弱化成為目前主要問題。就國有企業內部而言,目前國企內部審計存在部門之間發展較為混亂,無法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導致溝通出現問題;另外,對于企業外部審計來講,一部分國有企業負責人沒有正確認識審計的重要性,在發展過程中忽視了群眾的監督,對于外部審計不重視,導致企業整體審計質量不高,如果不改變現狀,在未來的發展中是注定會被淘汰的。
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是審計工作完成的基礎,目前國有企業審計工作中就存在審計工作人員專業水平不足,素質不高的情況。審計人員作為直接接觸財務的工作人員,對于財務專業知識的了解將直接影響審計的質量。部分國有企業對于審計工作人員不夠重視,往往指派所謂具有“經驗”的審計人員,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僅僅依靠以往的審計經驗是不能有效做好目前的審計工作的,另外,審計人員對于財務工作的不熟悉以及對于審計流程的不熟練導致審計工作推進緩慢,存在紕漏的狀況時有發生。此外,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審計過程中營私舞弊,受賄的情況也占一定比例。
要完善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首先,要從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和審計工作人員的認識抓起,明確審計工作目的,正確認識審計工作。審計工作不是給企業“找茬”,審計工作目的在于找出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不斷完善和解決問題,促進企業的發展。此外,對于國有企業管理者而言,要積極參與到審計當中,給予審計工作方便,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對于外部審計工作人員來講,要合理認識國有企業性質,國有企業并不是“皇子皇孫”,而且審計工作是幫助國有企業發展,不要對于國有企業有抵觸情緒,要客觀科學的對企業進行審計,助力國企發展。
國有企業審計工作需要有一定的監督制度來保障,才能實現提升審計質量,促進企業發展的目的。對于國有企業的監督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從內部管理方面,國有企業管理者要提高思想認識,正確理解審計工作,加強內部管理,要求各部門對于審計工作要積極配合,充分協調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關系,保證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從外部監督來看,要積極接受外部機構的審計工作,同時,適當公開審計數據,接受群眾的監督,給予社會公眾充分的監督權,實現國有企業審計的不斷改進,提高審計質量,促進國有企業的發展。
首先,要從源頭抓起,保證審計人員的專業匹配度,人員的選擇要堅持與財務專業相匹配,盡量從科班出身的財務人員中選拔,拒絕從其他專業半路轉行的人員,保證人員專業純凈;此外,對于在職人員要組織定期的內部培訓和不定期外部學習,聘請專業講師為企業審計人員授課,提高對于審計工作的認識,加強審計工作管理,同時,組織外部學習,學習其他企業的相關審計工作經驗,不斷去粗取精,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另外,還要注重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和法律培訓,這是作為審計人員的首要關口,只有把好這道關,才能有高質量的審計工作。
首先,國有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狀況和實際財務狀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審計標準和制度,具體包括審計范圍、審計內容、審計目標以及審計流程等內容,準確定位審計工作,依法審計,照章審計,規范審計工作;此外,企業要依據已經指定的審計工作規范,建立合理的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的監督,給予民眾監督權力的行使平臺。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因此,不斷加強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提高審計質量是尤為重要的。就目前來看,對于國有企業的審計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國有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也會不斷提升,內部審計質量也會不斷完善,國有企業也會繼續承擔我國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1]劉凌.國有企業改革背景下對內部審計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8(06):100-101+104.
[2]呂京華.淺談風險導向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經貿實踐,2018(0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