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
新時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去產能、去庫存”的宏觀調控政策,煤炭企業也隨之改變傳統的“以量取勝、低端加工”的經營模式。加之國際市場不景氣,進口煤炭價格下跌,國內的煤炭生產商受到了巨大沖擊。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是現階段煤炭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煤炭行業作為傳統能源產業易受到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制約,屬于高危行業,有著生產經營周期長的特點,在運營過程中面臨著更具行業特點的財務風險。因此更需要通過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的管理經營水平,防范潛在的風險。
近三十年來,煤炭企業逐漸改變了礦務局經營機制,擺脫了“企業辦社會”的重擔,成立了以資本為聯結的企業集團,追隨國企改制的步伐,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這大幅度提升了煤炭企業的經營效益,在解決改革開放以來的能源供給問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面臨今日更為復雜的國內外市場環境時,傳統的煤炭企業內部管理控制機制出現了不適應癥。企業創立之初可能給予了經營管理者較大的權力,以便沖破當時僵固的體制,為企業謀求更好的發展。但時至今日,這樣的權力顯得過于龐大,甚至超過企業的規章體制,得不到有效監督。這樣的管理者在面臨復雜的市場環境時,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策甚至是不經研討盲目決策,給企業的正常經營發展帶來危險。
煤炭企業采取垂直管理的模式,管理層級過多,不利于決策傳達和執行。經營管理者的決策往往需要逐級下達到基層,此過程常常產生信息失真和理解偏差,削弱了決策的效力和企業的整體執行力,也增加了發生風險的概率。企業內各部門缺乏協調性,缺少信息交流,也不利于風險防范。
當今市場環境日趨復雜,潛在的財務風險也日益威脅著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這使得財務部門肩負著更重的保障企業財務安全和防范財務風險的責任。煤炭企業的財務制度需要更加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制定科學的財務規劃,幫助管理者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商業信譽以及發展可能性進行分析,發現隱藏的問題,提供防范風險的策略。與此同時,這也要求財務人員除了要具備更高的職業素養以外,還要擁有更敏銳的風險意識,適應能源行業和煤炭企業財務實際的特殊性,謹慎對待財務問題。
煤炭企業還需要建成適應現階段發展的、持續有效的財務監督機制。多數煤炭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不具有獨立性,其審計范圍和審計信息因其他部門掣肘而受到限制。審計工作也受到領導的過多干預,往往出現“抓小放大”的問題,即審計結果只針對較小的、淺顯的甚至沒有利害關系的問題,而忽視了更加深層次、更加關鍵的問題,留下財務隱患。審計的不徹底為煤礦企業內部的徇私舞弊行為打開方便之門,缺乏審計監督導致企業資源配置不合理、不科學,甚至出現損公利己的行為,嚴重侵害企業利益。
1.進一步深化改革,在原有的煤炭企業管理機制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企業規章制度,規范企業管理者的經營行為,合理劃分各部門職責,明確董事會、監事會、管理經營者和審計委員會的權限,對各方權力作出有效制衡,做到職權明晰,權責相適應,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
2.改善企業內的垂直管理模式,吸收其他行業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優點,加強各層級之間和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增加上下級之間,尤其是領導層和基層職工之間的良性互動。設置領導意見直通信箱,使基層意見和問題更真實、更有效地傳達到領導層,引起領導層的重視,保障決策科學性,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強化政策公開欄的應用,增強領導層直接傳達政策的能力,保障信息有效、真實地傳達各部門,保障執行的效率,提高對風險的反應速度。
3.重視企業文化的作用,發揮企業文化在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作用。企業文化的柔性管理具有企業規章制度等硬性規定所不具備的感召能力,能夠緩和執行硬性規定所帶來的抵觸情緒、抗拒心理,將風險防范意識和高效執行力內化為員工的職業素養。
4.在明確上層權責的同時,還要注重員工的激勵制度。為強化員工的風險意識,激發員工防范風險的能力,應該在業績績效獎勵之外為防范風險、安全作業設立獎懲激勵制度。在基層的生產作業中強調安全生產,在財務管理等部門則強調嚴格遵守業務程序,獎勵及時報告財務風險和提供防范意見的行為,嚴格懲處隱瞞不報甚至更嚴重的貪腐違紀的行為。
1.為應對潛在的財務風險,煤炭企業需要制定全面而合理的預算。這要求財務部門擁有專門的預算編制和考核執行組織,全面掌握企業的運營狀況,其中包括職工編制、資產分布和使用情況以及市場定位、市場需求等方面。根據內部情況和外部市場環境,綜合運用動態預算、零基預算、定期預算等多種方法進行預算編制。根據預算編制落實各部門的職責,嚴格執行對各部門的預算考核,掌控企業內部控制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隱患。
2.加強財務系統信息化建設,針對企業的經營實際建立專屬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這不僅能夠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還可以實現財務數據實時共享,使財務信息透明化,便于企業管理者實時掌握公司的財務情況,加強了對財務管理的監督,提高了有效防范未知風險的能力。
3.保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使之不僅與財務部門相獨立,也要與領導層保持一定距離。將審計部門置于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之下,保證審計工作不受其他部門干預,同時也要避免出現一人同時領導財務和審計工作的情況。制定科學詳細的內部審計準則,規范內部審計的方法和標準,確保審計結果準確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
4.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加強對財務人員風險觀念和防范風險技能的培訓,提升財務工作人員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針對內部的審計監督工作,還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加強學習審計理論和審計方法。同時,審計人員也要注重將審計業務和煤炭企業實際、煤炭行業特殊性結合起來,提升審計工作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內部控制,加強煤炭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要重視制度的作用,結合企業實際,深化公司制改革,明確劃分管理權限,做到權責一致,完善企業會計制度,加強預算、審計以及財務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設;同時也要注重人的作用,提升員工風險意識,提高財務、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重視企業文化對人的激勵作用,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調動各方面預防風險的積極性。
[1]尚巖.試分析煤礦企業內部財會控制措施[J].財會學習,2017(14):255.
[2]彭燕.煤炭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及風險防范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1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