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劉鈺 冉雯佳 李暢 趙娟
【摘 要】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準公共物品,在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的同時出現了人為破壞、亂停亂放以及用戶安全風險等問題。本文從政府的角度出發,針對共享單車現存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以促進共享單車科學、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共享單車;政府;問題;原因;治理對策
2017年夏天,多家共享單車陸續進入秦皇島。由于廣大民眾的喜愛與外來資金的不斷注入,共享單車持續高速發展。但與此同時,共享單車也不斷顯露出一系列問題。共享單車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代表著交通便捷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只有加強治理,強化秩序,此領域才能持續發展下去。
一、政府在共享單車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人為破壞與占用現象嚴重,共享單車儼然成為“私人單車”
在秦皇島,私自改裝、破壞、占用、破解密碼、偷盜行為屢見不鮮,這也使得共享單車的保護問題成為了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之一。人為破壞共享單車的情況主要有兩種:(1)非目的性的,使用者在使用單車的過程中沒有保護意識,存在暴力使用的行為,對單車造成破壞;(2)具有目的性地破壞行為,共享單車的出現對傳統行業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這使得部分自行車租賃、出租車等傳統行業從業人員利益受損,因此部分人員采取故意破壞的方式來發泄心中不滿的情緒等。
共享單車的這一困境,可以用美國學者哈丁的“公地悲劇”來解釋,共享單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使用者都是理性的經濟人,因此為了追求自身利益便無視公共利益,造成共享單車的發展問題。
(二)無序停放影響城市形象
在對秦皇島市共享單車的調查過程中,經常看到共享單車被隨意停放在小區內、學校門口、路邊,甚至是路邊綠化內,既影響城市的形象、破壞交通秩序,又占用城市公共空間。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1)公眾整體認知水平和素質有待提高,部分民眾存在“個人利益高于集體利益”的思想,在停放共享單車的時候只考慮自身的方便,維護自身的利益;(2)政府相關部門監管力度不夠,沒有專門的部門進行監管。城管局和交通局等部門對共享單車的管理權限存在灰色地帶,只能在權限范圍內進行監管,而且監管力度不夠。(3)政府未提供明確充足的停車區域,當周圍沒有自行車停放區時,用戶只能隨意停放。
(三)共享單車用戶安全存在風險
秦皇島市目前尚未出現嚴重安全事故,但是也存在未成年人騎車上路,用戶出行逆行、闖紅燈等不遵守交通規則,占用機動車道擾亂交通秩序或者在非機動車道與行人爭道以及用戶違規使用共享單車的情況,提高了風險。安全問題往往有以下幾種原因:
(1)不符合騎行范圍的人騎車,如未滿12周歲的兒童,共享單車企業方雖然明確規定禁止十二周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自行車,但由于運營機制尚不完善,做不到明確有力的監控;(2)用戶自身操作不當;(3)車輛本身存在質量問題;(4)政府對此處于缺位狀態,并不是政府置之不理,而是目前尚未有針對性和全面性的政策,共享單車處于交通、城管局、公安和銀行等多頭管理狀態,具體職能尚未明確分配,有關政策仍未出臺。
(四)相關政策、規章不完善
直到2017年8月2日,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了相關規范性文件《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肯定了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的發展意義,對相關運營企業提出了要求,并為政府規范共享單車管理指明了方向。然而目前秦皇島市政府還沒有出臺具體的政策規章,各部門無法實施針對性、規范化管理,相關企業也就無法規范的運營。
據秦皇島日報報道,由于共享單車的無序停放嚴重影響了市容環境,海港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針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無序投放等問題,自2018年2月6日起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專項共享單車治理工作,在與相關企業多次聯系無果之后他們進行強行清理,把共享單車拖走扣留。由于沒有具體指導規章,城管局等相關部門只能是在共享單車破壞了他們的管理秩序之后對其進行簡單清理,而清理之后的一系列問題如怎樣處理被扣留單車、如何懲戒相關企業等問題的處理都無章可循。
二、治理對策
(一)從用戶方入手,減少共享單車使用的不良現象
1、轉變公眾的認知思維,以小區等基層社區為單位,加強宣傳教育。不管是亂停亂放單車還是偷盜破壞單車者,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在暫時利己的情況下,已經損害了他人的利益。而且自己在并沒有意識到他們使用單車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最終增加了共享成本。[1]要讓公眾認識到使用共享單車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對共享單車,我們不僅要共享,也要共同維護;2、建立“不文明行為人人舉報”制度,對舉報有效者實行減免騎行費用等獎勵政策,在公民中間形成良好的監督,有效防止各種不文明行為的泛濫。3、建立和發展中國共享單車志愿服務群,以大學生志愿服務者為主體,鼓勵社區居民和其他行業的志愿服務者加入共享單車志愿服務群,攜手建成規范的共享單車志愿服務組織。政府也應對共享單車志愿服務組織給予資金、政策上的支持,使得組織健康規范運行。
(二)政府要主動承擔管理主體的責任
政府作為公共管理的重要主體,在共享單車的治理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1、在10部委出臺的《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指導下,吸取其他地區良好的政策經驗,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完善相關政策、規章;2、與共享單車企業合作,進行共享單車的信用管理。建立一套信用系統,將用戶分為較差、良好、優秀等三個等級,三個等級在用車價格、預約等功能進行明顯的區分,當用戶出現不文明用車行為時,降低其一級信用等級,以此促使用戶文明用車。3、增劃共享單車專門的停放區域,完善配套基礎設施。4、政府應出臺相應的管理細則,對共享單車的停放、使用作出規定,對于亂停亂放、違反交通規則和蓄意破壞的行為給予處罰。[2]5、必要時采取購買服務措施。通過公開招標、定向委托、邀標等形式將共享單車的擺放、維修等工作轉交給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保障單車的質量和有序停放。6、運用大數據等科技,科學分析秦皇島共享單車需求量,在對共享單車企業進行進入管制以及后期增加或淘汰單車的過程中,把單車的總體數量控制在一個范圍內。7、動員企業完善服務和管理制度,使企業明確界定并完善各部門的職能,各司其職,相互補充,形成共享單車科學高效管理的合力。
(三)完善秦皇島共享單車企業的進入與退出機制
截止到目前,共享單車企業在進入秦皇島投放單車之前并未與政府經行溝通,而是直接私自投放,這極大增加了政府管理的難度。因此政府要規定共享單車企業在經過調查及審核后才能進入秦皇島,并就投放數量、區域和后期管理等與企業簽訂合同。建立完善政府對各企業的考核與獎懲機制,對已投放的單車進行追蹤觀察,使明顯發展狀況不良的單車退出秦皇島市場。
(四)推廣完善電子圍欄技術
優化設置共享單車的停放區,避開市中心、停車場等擁堵地區。可以參照深圳出臺的管理方法要求在非公共區域(住宅、商業辦公等)自行設置自行車停放區、采取技術、管理等手段,保證車輛按區域和地點規范停放。[3]不同的地區因地施策,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五)加大對共享單車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及管理力度
1、在基礎設施的強化上,政府應該加大投入建設城市交通慢行系統。慢行交通為目前的交通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和發展方向,[4]它是針對行人和騎車人的需求,以步行交通和自行車為基礎,結合城市沿線土地利用以及服務設施,給行人和騎車人以安全、通暢和舒適的行車環境的交通模式;2、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管,作為公眾權力的代言人,政府應主動承擔監管責任,保障公眾權益。[5]政府應加強對共享單車運營企業的監管,對于自行車設定嚴格的安全指標,要求企業對問題車輛及時維修,對報廢車輛及時清理。并且監督運營企業為用戶購買保險。3、政府要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引領用戶其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總的來說,面對共享單車這一新鮮事物,亟需形成一套完備的治理模式,需要各個部門協商交流,明確權責界限,加強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實現共享單車的穩定科學可持續發展。
(燕山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參考文獻:
[1]王潔.共享單車的治理—基于多元共治的視角分析[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
[2]郭鵬,林祥枝,黃藝,涂思明,白曉明,楊雅雯,葉林.共享單車:互聯網技術與公共服務中的協同治理[J].公共管理學報,2017-07(3).
[3]王爽.城市共享單車規范發展研究[J].合作與科技,2018.
[4]姚文琪.城市商業區慢行系統的營造——以杭州武林地區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0,7.
[5]何秋云.廣州市共享單車發展中政府責任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