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北極點1 000千米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個山洞里,儲存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近90萬份植物種子,作為“備份”防止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被稱為“種子諾亞方舟”。
種子庫的選址位于挪威大陸與北極之間的斯瓦爾巴群島上的一座沙巖山的內部深處,處于地質活動較不活躍的永久凍土帶,且高出海平面130米,即使冰川融化仍能保持干燥的環境。在漫長的冬季,當地氣溫維持在-30~-20℃之間,堪稱植物標本的天然冰窖。
從外表看,用水泥澆筑的種子庫入口毫不起眼,但當你走過那結滿冰霜的120米隧道時,就會感受到它的深不可測?!胺街邸钡暮诵牡貛遣⑴诺娜g長27米、寬9.5米、高5米的獨立冷藏室。這里最多可以儲存450萬份種子樣品,目前其中一間已經貯藏有90萬份超過1億粒種子,其余兩間依然空置。
由于配備了大型制冷設備,冷藏室得以常年保持-18℃的低溫,即使意外停電,種子庫內的溫度也能在至少200年內維持在零度以下。此外,存放種子的容器進行了真空密封處理,以限制氧氣交換量并降低代謝活動。在這樣的條件下,小麥、大麥、豌豆等農作物的種子可以存放1 000年,而生存能力最強的高梁種子,能夠存放約1.95萬年。不過,并非所有的植物種子都適合在冷凍條件下長期儲藏,例如,被聯合國糧農機構評定為“全球第四重要作物”的香蕉。因此,“方舟”中有不少種子還需要頻繁更替,才能保證它們的新鮮和可復制性。
在建設初期,科學家們對這座“植物諾亞方舟”將要應對的“災難”設定包括自然災害、疫病、戰爭,甚至“世界末日”。除了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為種子庫“保駕護航”,建設者們還在其外圍澆筑了厚達1米的水泥墻,并在庫內配備了防爆破門和兩個密封艙,入口處還設有包括運動傳感器和網絡攝像頭在內的一系列安全設施,通過當地機場的控制塔,便可直接監視種子庫內的一舉一動。
由于全球變暖導致凍土層融化,冰雪融水深入種子庫入口并向內蔓延,挪威政府宣布對種子庫進行升級,包括建造一處新的混凝土制的入口隧道,以及一幢用于放置應急電力設施、制冷裝備的建筑。
摘自2018年《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