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建美 金英福 (延邊大學美術學院產品設計系 133002)
巴洛克藝術初發源于17世紀教皇統治的羅馬,其最早的表現,在意大利為16世紀后期,在17世紀的歐洲普遍流行起來。巴洛克風格是不同于文藝復興藝術精神的一種藝術形式。巴洛克風格雖然是從文藝復興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卻有不同于文藝復興的風格特征。它摒棄了古典主義造型藝術上的剛勁、挺拔、嚴肅、均衡、古板的藝術特點,追求宏大、生動、熱情、靈動、富有動感的藝術效果與藝術境界。巴洛克藝術的的興起與羅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運動及西歐國家君權的加強歐洲政權的急劇擴張,財富累積迅速有密切關系。或許是教會和宮廷需要能表現出動感與氣勢的藝術去表達對天主與君王的崇敬與威嚴,傳達對抗議宗分裂公教的不滿及封建割據阻礙國家統一的不滿;總之,它是為教權與君權的強化而服務的并存在的。有了這個目的于是巴洛克風格藝術應運而生。得以發展開來,巴洛克藝術風格雖然違背了文藝復興時的藝術特點,但是從藝術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藝術風格是適應歷史潮流的,體現了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是那個時代藝術輝煌成就的象征與標志
巴洛克風格以浪漫主義設計為出發點,有著繁復夸飾、富麗堂皇、富于動感、氣勢宏大的藝術境界。因為巴洛克藝術風格綜合性的特點,使巴洛克藝術實現了在當時幾乎所有藝術領域的統一。最早能體現巴洛克藝術風格的是建筑和雕塑,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筑和裝飾風格。提到巴洛克建筑最先想起的應該是由意大利建筑師維尼奧拉和波爾塔共同設計的羅馬耶穌會教堂如圖一所示,這個建筑特殊之處在于引領了巴洛克時代的來臨其特點是外形自由,富于動感,喜好富麗堂皇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常常運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追求不規則性。

圖一 羅馬耶穌會教堂內部

圖二 巴洛克藝術風格首飾設計
巴洛克藝術風格是歐洲偉大的藝術風格之一。首飾本身就是高貴與優雅,華麗與時尚的載體,這與巴洛克的藝術風格特點不謀而和。將巴洛克風格融入到首飾中,以首飾為載體將巴洛克風格的靈魂呈現其中,巴洛克風格又將首飾的魅力進一步升華。
如圖二所示為完整的首飾五件套,作品名稱為《荷塘葉色》,造型整體豐富華美生動,切合巴洛克藝術風格其中包含了項圈、胸針、掛墜、臂環、簪子五件銀質飾品。整體設計主題元素為蓮葉。植物和巴洛克風格都有著自然性和純粹性。植物元素的融入為巴洛克風格增添了生命的色彩。在首飾設計分析過程中,依據現代首飾時尚簡約的特點加以改造。以彩色刻面寶石、珍珠、綠色翡翠珠子點綴做為裝飾物。大量采用連續自由彎曲的曲面和曲線呈現出曲折蜿蜒的的韻律,整體風格浪漫、隨意、富于動態、生氣勃勃這些都屬于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特點。整體運用了鍛打、抽絲、鏤空等制作技法。項圈的設計在保留了荷葉的基本特征上將荷葉做了隨意的夸張變形處理,像水一樣流動飄搖的葉片,點綴在荷葉上四散的珍珠猶如清晨的露珠在荷葉上隨意翻滾,想要滴落下去一樣。旁邊細細的銀絲隨意盤繞而上頂端點綴翠綠的蓮蓬頭,與荷葉的夸張造型相互對照。彩色的小蜻蜓圍繞在荷葉旁邊打破了荷塘的平衡與沉寂。營造出一種溫柔浪漫,生機勃勃,富于動感的氛圍。
巴洛克風格是歐洲文藝風格的經典代表,巴洛克風格永不過時的特點造就了這一永恒的經典風格。巴洛克自成一派追求自然地純粹感,與植物的設計觀點不謀而合,在設計以荷葉為主題元素的首飾時運用巴洛克風格,更體現了生命的魅力。探求首飾元素、首飾風格的自然天成的美,達到人為裝飾美與天然渾成的材質美、思想美的高度統一,讓人在有限中找到無限,使首飾充滿美感充滿自由自然地純真與隨性。萬物的形態本沒有固定的形態可循,巴洛克風格便遵循了生命和自然地純粹,設計出來的首飾也更加優美真實。與其說巴洛克賦予首飾不羈的風格不如說這款首飾也成就了巴洛克追隨自然純粹的風格。
巴洛克藝術風格上接文藝復興創新,下引領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將巴洛克風格隨性自然地特性與植物生長的隨意性相一致相結合,以植物為主題的首飾設計中巴洛克藝術風格的運用是首飾設計的大膽嘗試。是對當代首飾設計的借鑒與學習。
探尋巴洛克藝術風格不是對以往風格元素的簡單抄襲,是對傳統的首飾飾品文化加以改進創新,超越傳統創新未來是首飾創新設計的目標。我們更迫切的不是制造原有的東西,而是創造屬于自己的文化內涵,這才是創新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