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源 候建美 (延邊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 133002)
原始社會時期,人類非常畏懼自然,害怕動物的襲擊,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人類將這種自然的力量假想成隱形的神力,通過一些紋樣來表達內心對于生存的期盼。以半坡、馬家窯等遺址為代表,造型拙稚,線條粗獷,風格質樸生動,具有鮮明的層次和節奏感。在圖案結構上,已熟練地采用對稱、平衡、分割等方法。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工具得到很大的改進,人類在與動物的較量中開始獲得主動權,動物不再肆意的去攻擊人類。因此,人類在青銅器紋樣的創作上大量的使用程式化的動物紋樣,紋樣失去了原始社會時期敬畏自然的力量,現有動物紋樣、植物紋樣和幾何紋樣大量增多。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政治不安定。中國傳統紋樣受社會大環境影響,更多的以表現日常生活為題材,同時,紋樣的載體也開始注重人性化的設計。人類的需求變化直接導致紋樣的演變,這種演變也是其紋樣自身的發展規律和不同時期審美趣味等因素構成的。
到明朝時,經濟繁榮,紋樣形式大多延續唐宋的風格,同時吸取外國工藝之長,常見的動物紋樣有獅子、蝙蝠為代表;花卉果實紋樣題材有梅、蘭、竹、菊、石榴等。清代社會相對而言比較穩定,吉祥如意等很多美好的愿望融入到各種紋樣中,組成賦予美好寓意的裝飾紋樣。
總之,傳統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中國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反應出不同時期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從原始社會粗狂豁達的彩繪陶藝,到商代怒目而視、畫面威懾撼人的青銅器,再到當今社會的喜氣祥和的平面設計,都凝聚著相應時期的社會現狀和獨特的藝術審美觀。
中國傳統紋樣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形生意象”,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的體現在其中,很多時候通過紋樣來表示吉祥、祝福的美好寓意。在平面設計中,無論是具象還是抽象,傳達情感表達寓意都離不開紋樣作為載體。同時,中國傳統紋樣所有的設計理念都要托付于藝術設計,而后通過一定的視覺形態表現出來,沒有這種形象,就不能算得上是視覺藝術。
原始時期傳統紋樣的寓意是一種對生存的期望以及一種精神寄托,原始時期人們認為太陽是世間萬物的源泉,太陽在人們心中具有不可比擬的崇高地位,因此,經常將太陽的紋樣刻畫、標記下來作為自己的護身符。漢代的瓦當、龍鳳圖案是我國吉祥寓意的開始階段,而后經過宋元的發展,到清朝時期達到鼎盛。蝙蝠,諧音“福”,與“鶴”、“桃”都代表著長壽。石榴代表著多子多孫等等。絕大多數的紋樣都含有“吉祥如意”的詮釋。如圖1所示,“舉案齊眉”就是以梅花和一對喜鵲組合成的圖案,“案”,是指有腳的托盤;“眉”與“梅”同音,稱夫婦相敬謂“舉案齊眉”,比喻夫妻互敬互愛,健康長壽,圓形的構圖寓意著和諧、美滿。

圖1 舉案齊眉

圖2 鯤鵬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莊子?逍遙游》。這是我國最早對“鯤鵬”的記載,可以得出“鯤鵬”體態巨大,能像魚一樣在水中游動,并且能變成一只大鳥,能丈量天地間的距離。這也暗示一個人的遠大抱負與理想追求。
逍遙游中描述鯤鵬的造型雖然優美,如若將其直接運用到平面設計中難免生硬,無法與平面設計相融合。如果想將鯤鵬紋樣完美地融入進平面設計中,就要對鯤鵬的外形進行概括與優化,這是設計的前提。如圖2,將傳統紋樣中的構成原理剖析出來,運用到平面設計中去,保留原本形態,將魚鱗與羽毛二者相融合,二者相互貫穿,為平面設計提供設計素材。
中國傳統紋樣“鯤鵬”,它雖然在構圖上是靜止的,但是表達出來的視覺美感是有靈性的。傳統紋樣本質上是一種具有藝術美感的視覺裝飾元素,不管是其內容還是形式,都是經過幾千年來無數藝術者加工、演變而保留下來的,是人們內心情感的表達和對美的不懈追求。
人們喜歡用這些形態生動,賦予美好寓意的紋樣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目前,在平面設計領域,我們對中國傳統紋樣還缺乏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就要求設計者深挖中國傳統紋樣內涵,將當代文化、思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傳統紋樣有機結合。當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必須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深刻認識和了解中國傳統裝飾紋樣在傳統平面設計和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價值和文化理念,使中國傳統紋樣在當今平面設計領域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中國傳統紋樣更應該與當代性的語境結合起來,以中華文化為主,融入西方先進理念。創造出既有鮮明的中國元素,又能達到國際設計前沿的平面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