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鑠 王懷棟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包頭 014109)
動物繁育課程是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程。它是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的學科,也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本課程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和運用家畜的生殖生理普遍規律指導家畜的繁殖育種實踐;使學生掌握現代繁殖育種技術及其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改進畜群品質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熟練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崗位技能需要進行講授,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綜合技能。
《動物繁育》課程學習的概念多內容抽象且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對畜牧學短時間難以理解。例如,在講授育種學的雜種優勢時,一節課可能會計算二元雜交和三元雜交后代的雜種優勢,學生能看懂但不會自己計算,所以學生較難理解相關概念。此外,教學難點還包括四個方面:(1)學制短學時少內容多,需要集中在一個學期講完育種和繁殖兩大學科的內容,由此形成周學時多、灌輸式教學等客觀現象。(2)學生自身基礎薄弱,高職學校生源主要取自專科一段和二段,多數學生基礎較差且缺乏學習的積極性。(3)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剛從高中階段的基礎教育進入大學的職業教育,缺乏對職業的認識和規劃,加之教師對行業的引導不夠,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4)怕臟怕累,許多學生來自城鎮,看到家畜排泄糞便,就會怕臟怕累,不愿動手。
高職類《動物繁育》包括家畜育種和家畜繁殖學兩個部分。家畜育種部分主要是原理性或驗證性實驗,而探索性和創新型實驗偏少,方法按部就班,內容缺乏創新,相對于高職院校學生,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學習成就感也不強。為突出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現場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實驗保留了動物染色體切片觀察,將家畜系譜的編制和近交、親緣系數計算合并,增加生產性能測定內容,依據標準完成家畜外貌鑒定、體尺測量等操作性強內容。家畜繁殖實訓指導在保留原來實驗的基礎上,將常規妊娠診斷技術改成利用B超進行妊娠診斷。應安排1周實踐課程,緊密聯系生產,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微課”是戴維·彭羅斯在2008 年秋天創辦的。表現形式是以在線學習為目的的教學內容,時長為 1~3 min,突出關鍵知識點、重點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依據所提供的教學資源構建知識體系。簡單說,微課是微型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精心設計的一種情景化并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微型網絡視頻課程。
(1)微課具有主題突出、針對性強、目標明確的特點;微課重點是依據該學科的重點、難點、疑點等進行講授。“微課”的教學目標較單一, 教學內容更精簡,教學中心更突出 [3]。
(2)以微視頻為核心,資源構成多樣,情境真實,交互性強;微課是以微視頻為核心,與微課件集成創建的與具體教學活動相結合的資源。
(3)微課特別注重教學中的創意設計、適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熱情。學生可自由下載,在線個性化的學習[4]。
(4)微課程制作相對簡單多樣、可開放共享。
動物繁育學實驗教學在理論探討方面較多,實際應用較少。但微課教學相對于傳統實驗教學仍具有優勢。首先,通過優秀實驗教學師資共享來豐富實驗課堂教學的內容。實驗微課教學可以打破傳統教學理念,即使學生在上實驗課時已經把理論課內容忘得一干二凈,也可以在微課中觀看到教師精心制作的微視頻內容,了解理論課上講的知識點,很好地練習教師準備的實驗內容[5]。有了微課的理論,優秀實驗教師可以將經驗通過微視頻分享給廣大師生用戶。其次,擴展互動的內容。通過實驗微課學習,學生可在課前針對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再次,濃縮知識點,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微課視頻經過加工提煉,節省了冗余信息,提高了動物繁育學實驗課的學習效率。最后,“課堂教學”變得不分時間和學習場所,學生可以通過在線的方式隨時學習。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理論課和實驗課是分開進行的,因此在實驗課前教師還要進行重點及難點的知識的復述 [6]。利用微課可以大大提高動物繁育學實驗教學效果,利用翻轉課堂的理念用計算機建立實驗微課教學模式,可以利用本系統對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實時輔導。
3.1.1 建設知識講授型微課。良好的教學設計有助于更好地指導微課教學資源的開發,目前應大力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微課,一切以學生的自主高效學習為中心。使學生預先了解知識內容線索,分清知識重點和難點,有效提高聽課的質量。
《動物繁育》課程教學中涉及很多的例如激素的概念和分泌器官的功能。識別各個激素是相對獨立的,但每個激素會互相作用,很多知識點都具有連貫性,而“微課”適合將這些短小的多個知識模塊分開展示。基于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容易出現的問題,將這一課程中以下知識點制作成微課,既豐富課堂形式,又提高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微課主要內容:
如生殖激素對馬生殖活動的調節作用:
(1)兩種神經激素(GnRH和催產素)產生部位、化學結構、生理功能、應用范圍。講授類,時長5 min;
(2)種促性腺激素(FSH、LH、PMSG和HCG)產生部位、化學結構、生理功能、應用范圍。講授類,時長5 min;
(3)三種性腺類固醇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產生部位、化學結構、生理功能、應用范圍。講授類,時長5 min;
(4)各激素間的互相關系。演示類,時長8min。
3.1.2 建設知識拓展型微課。有針對性的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搜索更多的拓展內容,更有助于理解課本知識,突破難點,查漏補缺。在注重對某一個知識點微課的開發同時,更要注重對某一學科專題式、系列化、完整化的微課建設,鼓勵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建設相對完整的專題化的微課。微課主要內容:
如母馬人工授精專題討論:
(1)重點掌握母馬發情典型特征和體外授精各個技術環節和操作過程,結合3D動畫演示。演示類,時長10min;
(2)重點掌握母馬的妊娠變化,為妊娠診斷奠定理論基礎。妊娠診斷一節可適當介紹某些新技術的原理,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實踐教學仍以直腸檢查、陰道檢查、外部觀察等掌握方法為主要內容。演示類,時長10min;
(3)要求學生掌握分娩發動的調節機理,產力的來源,胎兒同產道的關系,助產的原則。分娩預兆、分娩過程的觀察和助產方法等內容盡可能微課視頻結合實踐解決。演示類,時長15min;
3.1.3 建設實驗計算型微課。實驗計算型微課是教師專門針對學生繁育實驗疑難問題開設的專題講座。這些微課能讓學生在網絡上聽到教師對某一專項專題的詳細講解,指導學生課下完成模擬實驗,增強實驗的可操作性。特別針對一些生產實踐操作,例如家畜人工輸精、分娩助產、仔畜培育等項目,可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3D模型操作,解決聽完課后易忘記操作的現象。實驗計算類微課主要內容:
根據實際生產需求設計育種方案,確定相關的育種措施,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動物生產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熟悉掌握熟練掌握系譜編制、綜合選擇指數制訂、近交系數與親緣系數制訂、個體選配等必備的家畜育種措施。講授結合演示類,時長15~20min。
(1)課前準備。在準備實驗課前,需上傳本節課所需的視頻、文件(如word、PDF或PPT等),在視頻下方添加字幕。特別標記學生在本節實驗課中應注意的問題。然后,教師以口頭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微課提前預習相關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或手機終端進入動物繁育學微課教學系統選擇任意時間反復觀看視頻并互相討論。
(2)課上教學。如果學生在課前準備和預習不充分,在課堂上還可再次回顧重難點知識,根據教師給出的提示,學生也會充分利用好每節課的時間,大幅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踐操作能力。當學生在課堂做完各自的操作項目時,教師將利用剩余時間指導學生,參與互動,解決之前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能動性,積極思考,使動物繁育學實驗課堂內容更充實。
(3)課后評分。微課的課后評分體系分為教師評分和學生自我評分兩部分。課后評分使學生有效提高操作能力,用來充分消化課堂內容及教師補充的資料,通過師生線上、線下交互式討論,利用課后時間做習題和認真復習 [7]。另外,動物繁育學實驗微課教學系統為師生提供討論交流場所,讓學生在課下繼續進行網絡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也可利用各自喜歡的方式和手段進行討論和學習。
隨著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 “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表現形式,對于建設我國高職院校優質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和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結合繁育學課程的特點,基于微課程理念,積極建設動物繁育學實驗微課程教學平臺。特別針對地方農業高職院校來說,無論是培養在校高職學生,還是推廣繁育生產學知識,微課程的建設與研究將對高校向社會培養實踐型人才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