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shān yáo yě sù。
【出處】
宋代歐陽修 《醉翁亭記》。
【原文】
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釋義】
肴:熟的魚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典故】
《醉翁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名篇佳作,是他被貶為滁州太守時寫的。作者以精煉、生動的語言描寫了滁州優美的山水,醉翁亭外多姿多彩的自然風光;同時也寫了作者與游客在醉翁亭中開懷暢飲的情景。文中寫道,把各種山里的野味和野菜都擺在前面,這是太守設的宴席。飲宴時人們的樂趣,不在管弦樂器的彈奏上,而在于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與籌碼相互交錯,人們時起時坐,大聲喧嘩,這就是賓客們的歡樂情景。那位面容蒼老、醉醺醺地歪倒在眾人中間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全文抒發了作者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養生聯想】
食用野味須慎行。山肴野蔌,野味野菜,是現今流行而時尚的飲食,但不是所有的野味和野菜都對人的健康有利,“純天然”并不等同于健康和安全。舉個例子,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蕨菜這種野菜可以致癌。一些野菜為了適應野外的惡劣環境,在長期的生長繁衍過程中,會產生某些毒性物質,以抵御外來侵害;而有些野菜就長在郊區的工業廢地,其土壤中重金屬含量高,這里生長的野菜重金屬含量也會高。如果野菜的毒素含量較多,食用后就可致人生病或死亡。所以,我們不要拘泥于古人的說法,對現實采摘的野菜要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