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景龍(律師)
【案件回放】
78歲的退休工人老姜和老伴兒,奮斗了大半輩子,省吃儉用攢幾個錢都給孩子結婚用了,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所住的一套樓房。4年前老伴兒去世,孩子很孝順,放棄了對這樓房中老姜老伴兒部分的繼承權,老姜對樓房有了全部所有權。前年,獨居的老姜又找了一個女友于某。為了和這個小她28歲的于某結合,他許諾自己去世后,自己的那套樓房歸于某繼承,為此他還立了遺囑,并對遺囑進行了公證。這些都完成后,倆人結了婚。
不料,前些日子姜某突發心梗,要下幾個支架,需幾十萬醫療費。他和孩子手中的錢不足以支付醫療費用,而于某更是沒什么積蓄,于是他決定賣房,卻遭到于某的堅決反對。她認為老姜已立遺囑,把房子留給她,且遺囑已經公證,老姜不該再處分,也無權再處分。那么,老姜的遺囑,是否影響其對財產的再處理?
【律師說法】
要解釋這個問題,先要弄清幾個法律概念。
遺產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所有財產和法律規定可以繼承的其他財產權益。就此,《繼承法》在第二條、第三條中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遺囑是指遺囑人生前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對其財產或其他事務所做的個人處分,并于遺囑人死亡時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公民可以立遺囑處分自己的財產,也可以變更遺囑對遺產做出重新處理。就此,《繼承法》在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二十條中明確規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并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注明年、月、日……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結合本案,老姜現仍健在,故有權變更遺囑,有權對遺囑涉及的財產做出重新處理。老姜的遺囑,不影響影響其對 “遺囑所涉及財產”的再處理。于某的反對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編后小語:小編在做完這篇稿子后,掩卷沉思,感覺主人公老姜的做法雖然不違反法律規定,但他對此事的處理也有不妥之處,以致造成了于某的重大誤解。文中說老姜為了和于某結合,許諾自己去世后,自己的那套樓房歸于某繼承,并且還做了公證。這比較唐突,不能算是考慮周全。須知,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的繼承權,侵犯了孩子的利益,也給自己種下了一顆苦果。因為現在誰都知道房屋是大宗的財產,你如果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輕易把它許人后,再想處置,肯定就會遭到受益人的反對,于是就讓人感覺出爾反爾,糾紛由此便產生了。管前不顧后,智者所不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