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斌
新形勢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農村集體資產與資源的享有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主要參與改革的內容包含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擁有的各類資源,其中,土地資源是最重要的一項集體資源。因此,農村土地確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之間聯系密切?;诖?,文章以農村土地確權為主,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農村土地確權直接決定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道路。進入新時達,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被提上日程,加強了對農村土地的經營與轉讓,完善了農村土地使用權的鑒定登記工作,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順利改革。當前,我國積極引進股份合作制,加快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土地確權作為基礎,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重要意義。現階段,在我國農村,集體所有制是主要的經濟制度,即使經濟制度不斷發展,在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仍設計中堅持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并沿著該方向不斷向前發展。
實際上,相比于城市,我國農村的發展潛力并不低,甚至遠遠高于城市,因為,以面積來看,農村所占面積明顯高于城市面積,而農村始終堅持集體經濟發展制度,可見,集體資產的規模非常龐大。同樣,在集體產權制度開展中,難度相對較大。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集體產權的制度改革,推動了社會發展,我國農村經濟逐漸發展開來。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產權還存在一定問題,如:產權清晰度不理想、產權管理責任不明確、產權保護措施不全面等,抑制了農村集體產權的制度改革。對此,將農村土地確權應用于農村集體產權的制度改革中,明確農村的集體產權,使農村緊跟城市發展步伐,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隨著工業不斷發展,我國城市不斷向邊界擴張,農村集體產權不斷變化,農村土地資源存大量流失。當前,因城市化的發展,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城市面積不斷向外擴張,農村土地被城市占用,在土地占用與賠償過程中,矛盾現象不可避免。對此,為降低社會矛盾,推動城鄉發展,以農村土地確權,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能夠有效保障農村快速發展,推動社會穩定,在國家發展中占有重要作用。
在農村集體產權的立法中,應以三級管理模式為基礎(三級管理模式既:組、村、鄉模式),以層層管理模式,明確農村集體產權,依照農村實際情況,集體產權法人地位,為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提供法律支持。同時,在農村土地確權時,根據實際情況,將土地所有權落實到相應集體經濟組織上,明確其的法律地位與權利,避免農村土地在經營流轉中出現權利不明現象。在能農村土地確權中,必須集體成員參與討論,以集體商定模式,最終得出結論,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問題。另外,鼓勵農村集體產權向股份制改革,采用合作社、合作生產小組等形式,進行生產并擴大規模。提高農村經濟效益,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結果。
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作為農戶的公共利益之一,在對土地的所有權處置中,除了征收之外,其他人沒有任何權利剝奪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此不僅是國家賦予的權利,也是我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土地確權中,應深化該主旨。在農村集體土地征收時,面對被征收土地的農民,給予一定經濟補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對于征收的土地,所有組織均不可隨意分配。并且,在土地確權時,應由全體群眾共同協商,以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保障農民對土地所有權的處置權利,保障集體土地所有權處置的完善。
集體土地用益物權,主要包含有農業用地、建設用地、農民宅基地等的使用權,無論是何種類型土地,均屬于農村集體組織,在上述類型土地使用中,明確使用權非常重要。因為,在農民承包土地用以經營時,多通過組織內部發包、承包、管理即可,并不需要在集體經濟組織登記,直接導致農村用地的使用權混亂。面對該現象,在農村土地確權過程中,應明確劃分農村土地的使用權,保護農民自身利益,為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奠定基礎。并且,在農村集體建設中,應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合理規劃,保障農村建設用地與國家建設用地的一致性,保障農民權益。筆者認為,在該過程中,可參考國有建設用地使用的流轉方式,提高用地科學性,為土地確權奠定基礎。
在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相關人員應深入其中,細致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全面掌握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隱患,積極條例矛盾,處理各種產權糾紛,保障集體產權的順利改革,推動農村經濟向前發展。并且,應始終依照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針對農村集體經濟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召開集體會議,保障集體經濟改革的公平、公正,推動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制,推動農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土地確權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并進一步推動著農村集體產權的制度改革。當前,在我國農村集體產權上,仍存在權責不明、歸屬不清等問題,影響了土地確權,抑制了農村經濟發展。對此,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立法進程,完善集體土地所有權處理,詳細劃分集體土地用益物權,妥善處理矛盾,推動農村集體產權的制度改革創新,以期迎來新的發展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