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武
通常隨著海拔的逐漸上升,會有相應的物候差產生,也會使得大氣溫度有著規律性的降低,而高山蔬菜種植正是利用現象,利用夏秋季節與平原地區產生的溫差來達到大規模生產蔬菜的目的。高山蔬菜產業化經營是高山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本文就高山蔬菜發展優勢進行概述,并實行產業化經營的實踐策略。
重慶巫溪縣地處長江上游地區,大巴山東段南麓,是重慶典型的山區農業縣之一,屬于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是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海拔在139.4~2796.8米之間,是全國有名的綠化模范縣。為改變巫溪縣高山地區的貧困面貌,重慶市推動了高山蔬菜種植產業的發展,將高山蔬菜作為拓寬高山地區農村致富的重要渠道,大力發展,保證群眾基本生活。高山蔬菜產業化經營兼具實用性和審美性,在為農民創收的同時,體現了“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促進了綠化工程,已經成為巫溪縣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手段。
高山地區擁有獨特的氣候資源,發展高山蔬菜的情景廣闊,滿足市場的需求。
巫溪縣地處渝陜鄂三省交界,與湖北省神農架林區相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海拔超過800米的地區較多,且屬于亞熱帶暖濕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很少出現連續高溫天氣,氣候資源、土地資源優渥,滿足多種蔬菜的種植條件,為高山蔬菜產業發展奠定了自然基礎。
高山地區農民限于交通條件、地理位置、發展政策等因素,普遍經濟較為落后,群眾脫貧致富心切。而高山蔬菜種植周期短,且滿足市場需求,可以快速換區經濟效益,具有經濟時效性,能讓山區農民最快、最直觀地看見改變,符合山區實際,是一條高山地區脫貧致富的有利途徑,因此,山區農民對高山蔬菜產業化經營積極性較高,促進了高山蔬菜的健康發展。
巫溪縣水資源豐富、環境污染少,潔凈的山水資源保證了種植的蔬菜產品質量過關,深受城市消費者青睞,符合生態、綠色農產品的定義。而隨著巫溪縣交通條件的日益改善,高山蔬菜產業化經營的基礎條件已基本務實。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已經逐漸向大生產、大市場方向發展,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要適應大市場,發揮出更多的優勢,農業生產發生必然要向產業化經營,因此巫溪縣必須探索高山蔬菜產業化經營發展路線,促進農業健康發展。
“高山上的蔬菜”兼具實用性和審美性,既可以換取真實的經濟效益,又可以點綴青山,具備審美價值,滿足對“金山銀山”的追求的同時,也實現了“綠水青山”。各級黨委政府只有達成對高山蔬菜發展的統一認識,進一步加強領導才能真正推動“高山上的蔬菜”的產業化經營發展。各級黨委政府應加強高山蔬菜種植的宣傳,通過效益比較、示范等動作轉變高山地區農民的思想認識,明白發展高山蔬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從單純利用氣候條件種植反季節蔬菜轉變為利用高山特殊環境生產品質優良、無公害的綠色環保蔬菜,直至形成終年和綠色高山蔬菜的認識。全縣各級鄉村應實現思想統一,提高對發展高山蔬菜的的重視度,進一步加強領導,健全高山蔬菜產業化經營的工作機制,給予完善的政策支持,以期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
要實行高山蔬菜產業化經營發展,巫溪縣應加強市場調研,根據市場需求選取合適的蔬菜品種種植,找準營銷路線,擴寬蔬菜市場,使得巫溪縣高山蔬菜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巫溪縣應加強與大、中城市的各方面的聯系,合理安排播種期、存儲方式,形成生產與銷售開放動態之勢,根據市場規律安排生產。同時要以農民為主體組織販銷隊伍,通過接觸市場、捕捉信息,針對性經營生產,讓農民大膽走出去,增加農民自信心,加大投入力度。以農民為主體建立營銷合作社,讓農民參與流通,實現利益和風險共享。此外,還應加強生產后規范化管理,實施品牌戰略,將高山蔬菜商品化處理,真正發揮品牌戰略優勢。
要實行高山蔬菜產業化經營發展,就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高山蔬菜種植的水利條件。巫溪縣應大力推廣節水灌溉,建設應用噴、滴灌等設施,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抵御自然災害。同時,要加強技術隊伍建設,加強鄉一級的技術力量,培養農民技術員,推廣科學技術,切實提高農民科技生產水平。巫溪縣還應加強高山蔬菜技術指導工作,提高高山蔬菜栽培技術的普及率,根據實驗、示范結果合理布局,選擇適合當地發展的蔬菜品種,真正形成品種特色,實現高山蔬菜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還應根據市場實際需求,探索高山蔬菜的栽培的新模式,并積極利用氣候資源優勢,不斷提高高山蔬菜栽培技術,進行夏菜延后、秋菜提前的栽培試驗,合理安排高山蔬菜的連片種植,在保護土地的基礎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高山蔬菜產業化經營。